台下,林格兒看著台上光彩照人的李歡潯,麵無表情。
她的心裡卻波濤洶湧!
《芒種》很好,質量極高!
而且極為適合李歡潯唱。
林格兒作為一個老牌天後,自然有其極強的鑒賞能力,哪怕是唱功出類拔萃,林格兒也不覺得自己來唱《芒種》比李歡潯唱得更好。
這一刻,林格兒再次深深感慨沈旗的創作能力。
根據歌手特質而創作歌曲,創作出歌手最合適的歌曲,就這一點能力,林格兒在整個詞曲屆也沒見過比沈旗更強大的。
歌手自我有唱功,歌曲的匹配度有時候尤其重要。
這種見人下菜的能力,偏偏是詞曲人最需要學習的。
而吳小樊此時滿腦子都是精蟲,他根本就忘了這是一場競演,甚至忘了比賽本身以及他和李歡潯的打賭。
這一刻,吳小樊隻想著李歡潯那輕紗一般的古風長裙之下到底是什麼風光。
直到李歡潯演唱完了,欒清樹四人開始不吝地誇讚,吳小樊才微微反應過來。
這個時候,方石的文化沉澱就呈現了出來。
“春已遠,落花成塚;夏已深,碧草蔥蘢。”
“炙熱沉默所有夏蟲,光陰從春夢中驚醒,又到芒種節令。”
“遠望漫山遍野的收成,人們的心無不蠢蠢欲動。”
“喜悅的糧倉已經打掃乾淨,希望的種子期待重生。”
方石不愧是文化大家,幾句點評就引起了現場所有觀眾的喝彩。
方石歎息一聲,問:
“你歌詞介紹裡麵的那些話,是何人所寫?”
李歡潯微微一笑,道:“是我姐夫……嗯……是我姐夫第一次聽完《芒種》的有感而發!”
網友們頓時樂成了一片。
【噗哈哈哈,說漏嘴啦!】
【歡潯堂妹真的是天真無邪啊,完全沒有心眼子。】
【找補那是不可能了,已經石錘了!】
【姐夫和小姨子……嘶……】
【必須投票!】
……
梁聲也從文化的角度進行了誇讚。
“我很喜歡這首歌,是因為這首歌以華夏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的芒種所創作!能夠讓一些人在喜歡這首歌之餘,了解華夏的一些傳統文化。”
“作為夏季的第三個節氣,每年公曆6月5日至7日交節,太陽黃經達75°時開始。此時節‘有芒之穀類作物可種’,標誌著農事進入繁忙階段,既有夏收又有夏種。?”
“芒種到來氣溫高,飲食養生宜清淡,少吃肉食忌油膩,多吃瓜果和蔬菜,生津止渴吃黃瓜,滋陰潤肺吃木耳,健脾祛濕吃薏米,補肝益腎吃桑葚,清熱解毒綠豆湯,解暑除煩酸梅湯。”
“這些其實都是華夏的傳統文化講究的東西,所以這首歌不僅僅是華夏風,還有很多人文的色彩在內!”
梁聲的點評也獲得了現場無數的掌聲,和方石簡直相得益彰。
這一刻,不少人都感慨起來。
看到沒?
怪不得人家能成為文化部發起的歌曲征集大賽的主評審呢,就這種知識儲備和評論能力,哪能是一般的綜藝節目評審團能比的?
李歡潯在台上像一個小朋友似的,聽得連連點頭。
此時她在心裡忍不住對沈旗更是感激了起來。
在剛拿到這首歌的時候,她還不理解,為什麼沈旗強硬地要求她了解芒種這個節氣的知識。
李歡潯確實了解了,為此還查了不少資料。
比如“芒”指有芒作物(如麥、稻、黍等)的成熟與收獲,“種”則是強調穀類作物的播種。
芒種既包含收割有芒作物(如北方收麥),也包含播種有芒作物(如南方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