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獄稅吏”下達的命令傳達過來之後,沒人有怨言,紛紛起身集結,準備等著下一個命令。
年輕的戰士們渴望建立功勳。
所有士兵都有一種預感——隻要戰爭勝利,他們跟隨米爾頓一起打敗阿爾蘇,成為新政府,他們在新政府,新國家中的地位就是非常高的。
詳細命令很快下來了。
“進攻索洛拉的敵軍已經開始向後撤離——但是,‘教父’先生不允許他們來了就走。”
“敵人的最高指揮部在‘教父’先生的計劃中被徹底消滅,現在的敵人就是一群無頭蒼蠅,就等著我們用拍子把他們打死!”
“殘暴軟弱無能的人已經在危地馬拉城的椅子上坐了太久,是時候把他推翻了!”
“衝!”
士兵們無比振奮。
這場仗打到現在,兩邊居然都比較樂觀。
“泛馬德雷集團”穩固了索洛拉,代表距離危地馬拉城隻剩下兩道防線……而敵人也沒認為有什麼不多,許多人認為這不是還有兩條防線嗎?
現在,在全殲蒙特家族的軍隊之後,他們終於朝著首都方向進軍了!
哪怕現代戰爭中,首都淪陷並不意味著整個舊政府勢力全麵完蛋,可政治意義卻非常重大。
這代表了阿爾蘇政府徹底不再是一個全國性的政府!
戰士們很快知道了自己的任務。
首先,配合索洛拉的守軍,在這一波進攻索洛拉的敵軍撤退之前,儘可能削弱他們,不讓他們順利撤回特克潘防線。
下一步,則是進攻奇馬爾特南戈,這是一場硬仗,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攻破這座城市,近逼危地馬拉城。
到那個時候,各種宣傳機器會和軍隊配合,給危地馬拉城的守軍極限施壓,逼迫他們做出收縮防線的決策。
他們則要繞開危地馬拉城,到他們的後麵去,和正在朝這邊趕來的北方集團軍閥展開野戰——這才是這次任務最重要,也是最艱難的一場戰鬥。
都是身經百戰的士兵了,他們當然能看出這個計劃實在是簡單而且直接,沒有過多的步驟,就算失敗,也就是轉回常規打法,不會導致整個戰局直接崩盤。
可要是成功,他們就將在野戰和敵軍進行決戰,避免了傷亡最大的城市作戰。
在敵軍最高指揮下線,所有部隊都被迫隻能各自為戰的情況下,這樣的嘗試是有機會成功的!
“地獄稅吏”苦心經營,從前蘇聯請飛行員,殺美國人,花了那麼多錢,耗費了很多短時間無法補充的資源,終於為他們這些在戰場上拚命的士兵經營出了如此難得的一個野戰決戰的機會。
米爾頓從來沒有把他們的性命當成數字……
所有士兵精神都無比振奮!
每個人都按訓練時的記憶,走上運兵車、坦克、各種自行炮、補給車、拖拽火炮的卡車……等等等等。
現在在“泛馬德雷集團”的兩個主力營中,已經沒有了傳統意義上的輕步兵,所有人都步兵都登上了步戰車,是真正意義上的機步連!
當所有單位同一時間衝起來的時候,終於有了一點“鋼鐵洪流”的感覺。
但凡士氣沒那麼高的部隊,在看到這幅場景,自己就潰散了。
“衝!!!”
“為了‘教父’先生!”
“為了勝利!”
28輛坦克組成的2坦克連衝在最前麵,跟在它們後麵的則是3個機步連,指揮車則在陣型中間偏右的位置進行協調。
為了保證衝擊力夠強,為了保證步坦協同,這樣的看似最簡單的配置,實際上是效率最高,作戰能力最強的。
步兵在步戰車上和下車時,與坦克的步坦協同陣型也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米爾頓的士兵在強力的訓練,以及多次實戰中,已經逐漸學會真正的步坦協同。
許多從軍校出來,“紙上談兵”的軍官,也逐漸摒棄了許多曾經的舊理念。
比如這次的排兵布陣,如果按理論來說,並不是簡單的讓2個坦克連在前方突破,3個機步連在後方跟進就是最佳布局。
按理論來說,一個坦克連帶一個機步連,分在陣型兩翼,中間偏後再走一個指揮官親自指揮的機步連才是最好的陣型——對稱、平衡、高效,而且指揮官隻需要和左右兩翼的指揮官溝通即可,非常方便迅速。
理論上最高效的指揮控製結構,非常平衡有利於戰鬥力最大化的高效戰鬥陣型,看起來應該是最佳方案。
能夠開始提這些事情,說這些問題,說明米爾頓的軍事學校已經初具成果。
然而,在實戰中,軍官發現這所謂理論上的最好框架,實際上真正打起來,會在暴露出諸多想象不到的問題。
實戰中,有一個最最容易讓人忽視的問題。
軍銜,以及裝甲部隊和步兵部隊其實在戰術目標上,是有衝突的——坦克和步兵都互相需要掩護,而身在不同的隊伍裡,軍官的思路就會有所不同。
這並不是貪生怕死,故意要犧牲彆人保全自己的部隊,而是不同兵種思路的差異。
如果按理論方法,坦克連和機步連的連長軍銜相同,卻又在戰術上有理念衝突。
這樣當兩者出現意見相左的情況時,不可避免的會影響作戰效率——因為指揮官本人並沒有那麼絕對的控製權。
就算拋下軍銜,很多戰報上也能明顯看出,機步連和炮兵部隊的配合更加好,和坦克部隊的配合就是相對彆扭一些。(注1)
不少人分析的結論就是,炮兵和步兵在戰術理念上,是相契合,是互補的——步兵們在合成作戰時,甚至很樂意讓炮兵作為指揮。
可這有什麼道理可言嗎?這有什麼理性可言嗎?
沒有道理可言,但對於軍官來說,既然這種現象客觀存在,那就必須納入考慮。
這就是“紙上談兵”和實戰的區彆。
當然,米爾頓已經有意在按合成部隊訓練協調這些單位,這樣奇怪的,足以影響理論最佳戰鬥力的因素,也正在一點一點被消滅。
這也是米爾頓士兵士氣這麼高的原因——隻有打過仗才知道,自己和對方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轟轟轟……
“……”
……
特克潘防線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