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水磨年糕是用當年新產的晚梗米製作。
每年晚稻成熟之後,老家就會想辦法寄來中州。這是一種情感的紐帶,似乎在告訴母親,即便在千裡之外,也不要忘記家鄉在那裡。母親每次收到打磨好的晚梗米時,眼中總會有一種牽腸掛肚的思緒……很多年以後,我才知道,那叫鄉愁。
·晚梗米經過浸泡,磨粉,蒸粉,搡搗。
沉寂了一年的工具,重又煥發新生。稻米的分子也在這一道道的工序中重組。
口感,也得以改善。
搡搗後的米粉團,在鋪板上揉壓成型。
一條最普通的腳板年糕,便承載了江南家庭世世代代傳承的手藝……
·年糕的做法有很多。
蒸、炒、煎、炸、燴……
每一種做法,都凝聚了母親的奇思妙想,以及對於家庭和子女的熱愛。
每年的新年到來之前,母親都會做好上百斤的年糕,而後儲藏在冬水裡。
從臘月一直吃到來年,有時晚起來不及做飯,會簡單的烹製一下,搭配蔬菜或者魚蟹,就變成一道既能吃飽的主食,又是美味的菜肴。
祖祖輩輩,千餘年來,總是如此。
·除夕,一家人圍坐餐桌。
這樣的團聚,一年裡隻有難得的幾次。餐桌上自然少不了我最喜歡的年糕,父親和母親眼角的笑意,比年糕更加美味,甜糯。
·如今,母親已經年邁,不再製作年糕。
機器製作的年糕方便而又快捷,但童年這份手工製作的溫度,永遠沉澱為流淌在我內心的味道。
那不僅僅是稻米的清香,更是華國人五千年以來,血脈的牽絆。
……
這一晚,劉進的大腦非常清醒。
舌尖的解說詞,在他的修改下,變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他寫的很舒服。
原本幾百個字的解說詞,在他的擴充之下,增加到了三五千字,寫完仍意猶未儘。
於是,他又在文檔上打下了:自然的饋贈。
終究是年紀大了,快三十歲之後,總會有些疲乏。
加之今天又跑了一個下午,確實有點疲憊。
在打下標題之後,他忍不住打了個哈欠。於是脫了衣服,便倒在了床上。
這一覺,劉進睡的很香甜。
他夢到了小時候,陪著母親製作年糕的日子!
一睜眼,已經九點了。
劉進爬起來,洗漱了一下之後,穿著寬鬆的睡衣,在大窗前坐下,又畫了一陣子漫畫。
十一點,他換上衣服。
而這時候,哥哥的電話打進了客房,他已經到達酒店大堂。
又給餐廳打了個電話,確認脆皮豬肘已經在烹製。
他這才下樓,和哥哥在大堂彙合。
“梅姑,好久不見。”
劉進看到了梅姑,笑著打了個招呼。
“昨天你給Leslie打電話的時候,我正好也在。
聽說大作家要請客,所以冒昧的過來蹭一頓飯,阿摩司你不會生氣吧。”
“哈哈哈,梅姑你這話怎麼說,你能來,是我的榮幸呢。
走走走,我和餐廳已經說好了,咱們現在上去,邊吃邊聊……對了,Maggie沒來?”
“她上午有點事,所以沒有跟過來。
不過她托我轉告你,你欠了她一頓飯……阿摩司,我和你說過的,她很小心眼的。”
哥哥說笑著,和梅姑跟在劉進身後,來到餐廳。
餐廳,準備了一個私密性很好的位子。
主菜昨天就已經點好了,就是那道脆皮豬肘。
哥哥和梅姑又點了幾道配菜,劉進則要了海格(FritzHaag)名下的布朗伯哲朱弗日晷園的雷司令葡萄酒。這也是德意誌特產的葡萄酒,比不上法國葡萄酒有名,但味道非常好。
隨即,餐廳送來了前餐。
三人先碰杯,喝了一口酒。
哥哥說道:“阿摩司,你找我是不是有事情?”
劉進本來想等飯後再說這件事,但是見哥哥有點心急,所以放下餐巾,從背包裡取出兩本《美麗人生》的樣書,一本遞給了梅姑,一本則非常鄭重的交給哥哥。
“這是我的新書,是我第一次創作華國的故事。
本來我沒有想找哥哥,但前天晚上蘇菲和我提起,說是想請哥哥來試一試……”
《美麗人生》一共有兩個版本。
這是英文版。
法文版是梅拉找來圖盧茲二大的老師翻譯而成,劉進看過,翻譯很得體,沒有什麼偏差。
“新書?”
張國榮接過樣書,猶豫了一下,把書翻開。
他英文水平不差,足以看懂這本書的故事。
相比較之下,梅姑的英文水平有點不足,說問題不大,但閱讀,著實有一點吃力。
她看了兩眼,把書放在桌上。
“劉先生,你想找Leslie演戲?”
“是的!”
“為什麼?”梅姑說完,連忙道:“我並沒有懷疑的意思,隻是Leslie去年剛完成了一部《異度空間》。他入戲太深,精神狀況不太好,所以一直都在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