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明星就是這樣。
管你歌星還是影星,各種行程拉滿,沒有一點自由。
當然,你不紅那是另外一說。
艾莉婕的合約,其實已經很寬鬆了。
環球考慮到她是成名的歌手,而且有自己的資源。這次的兩首歌,都是劉進送給她的,而且質量上乘。Levitating在UK單曲榜蟬聯冠軍,公告牌最強勢的歌曲,是一直加拿大閱讀,nickelback的《how&nind&ne》(你令我想起)可說是橫掃北美,不僅蟬聯27周冠軍,此後始終在公告牌的前十位,幾乎占居了一年之久。
除此之外,目前排名冠軍的歌曲,是Breatl演唱,同樣十分強勢,已經蟬聯19周。
Levitating,在北美發布的有點晚了。
是環球發行策略的問題。
按照發行部門的計劃,Levitating先爭取UK單曲榜,然後攜UK單曲榜冠軍的聲勢,空降公告牌,一舉奪冠。
你要說策略,也沒啥問題。
UK單曲榜和公告牌,其實是相互影響的。
一般來說,這個策略問題不大。
但今年有點特殊,公告牌先有你令我想起霸榜,而後50cent發布新歌《InDaClub》,也是影響力巨大。你令我想起,和indaclub纏鬥了四個月,終於推出了冠軍序列,本以為indaclub會乘勢而起,爭奪榜首的寶座,結果有遇到了Breathe。
挺倒黴的50Cent,生生被兩首歌壓製。
等到Levitating發布的時候,Breathe大勢已成,在年底這個階段死死壓製著Levitating。
而在Levitating身後,還有一首ATes,緊緊跟隨。
說起這首歌,也很有傳奇性。
創作者,也是歌手瓦妮莎·卡爾頓在1998年,父母家裡即興創作了這首歌,她的母親非常喜歡,於是給了她信心,拿著這首並不算完整的歌曲,到處尋找唱片公司。
一位製作人認為不錯,讓她把這首歌寫完。
於是她又花費了一個晚上完成,並命名為序曲(interlude)。
但那位製作人,卻隨後否決了這首歌,感覺就是在耍她一樣。
但瓦妮莎並沒有放棄,把試音帶寄給了不同的唱片公司。
直到2001年,A&M唱片的榮·費爾看中了這首歌,隨即簽約。
而在此之前,這首歌一共被14家唱片公司拒絕,而後在錄製的時候,更是問題頻出,錄製了14次。
2002年2月,歌曲發行。
但不溫不火,直到下半年律政俏佳人上映,而這首歌也是其中的插曲。
榮·費爾的侄子,建議歌曲改名,改成了ATes,此後一飛衝天。
至今連續39周排名第三。
結果Levitating橫空出世,再一次把她壓在了第三位,但始終在身後追趕。
這是個耐力驚人的選手。
總之,因為這個推廣案,製作Levitating推廣方案的工作人員,被開除了!
但也使得艾莉婕這首Levitating的第二名,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否則,環球也不會在年底這麼急迫的要求她營業。
是真的有希望奪冠啊!
而她另一首《我厭倦了》,已經蟬聯法國電台點歌榜16周冠軍了……
“你昨天到巴黎,怎麼不和我聯係?”
劉進撥通了艾莉婕的電話,先發製人。
艾莉婕很委屈的說:“我昨天下了飛機,就被拉到了電台,然後做了兩個小時的采訪,淩晨1點才離開。當時想著,要不等忙完了再聯係你,結果你竟然回去了!
嗚嗚嗚嗚……”
“好吧,是我的錯。”
劉進連忙道歉。
在付出了兩個愛馬仕包包的代價之後,艾莉婕總算是開心了。
果然,包治百病!
勿論古今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