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裡,或許會有人心生疑惑,阿布奈又不是白癡,他怎會輕易上當受騙呢?
拜托!這話可就大錯特錯了!
這哪裡能叫上當受騙呢?
這分明就是一場互利共贏、皆大歡喜的好事呀!
要知道現在的阿布奈窮的簡直都要尿血了。
雖說他成功收複了之前蒙古的土地,可在此之前,蒙古早已被建奴攪得雞犬不寧、滿目瘡痍。
建奴就像一群貪婪的蝗蟲,所到之處,大量的牛羊被掠奪,以往積攢的財富也被席卷一空,並且全部都被帶到了遼東。
留給蒙古的,不過是一片荒蕪破敗的景象,連維持牧民基本生存的物資都所剩無幾。
在這樣的艱難處境下,阿布奈即便重新擁有了這片土地,又能得到什麼呢?
他不僅無法獲取物資,反而還要承擔起贍養那些投奔他的牧民的重任。
畢竟那些牧民可是拖家帶口,眼巴巴地指望著他這個新任大汗能夠給予他們庇護和生存的希望呢。
可話說回來,阿布奈又能從哪裡變出足夠的物資來滿足他們的需求呢?
而且根據最近從宣府和遼東那邊傳來的密報,幾乎每天都有大量的牛羊馬匹源源不斷地從蒙古運到宣府和錦州的互市進行交易。
隨後這些交易來的銀子又會立刻被拿去換取糧食、布匹、茶葉、食鹽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生活物資。
很明顯,這一切都是阿布奈乾的。
而他這麼做的目的,無非就是想儘辦法保證他手下的牧民能夠順利熬過這個漫長而又寒冷的冬天罷了。
然而僅僅做到這一步還遠遠不夠,普通的牧民吃飽飯或許就已經很滿足了,但是那些跟隨阿布奈的大軍,可不是僅僅吃飽肚子就行的。
他們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為阿布奈賣命,要是阿莫奈隻拿吃飽飯來搪塞他們,那他們怎麼可能會答應?
畢竟,誰不想過上好日子呢?
彆的不說,最起碼馬匹、牛羊、草場、銀子這些東西總該有吧?
可這些東西,阿布奈目前根本就拿不出來,因為大部分的早就被建奴搶走了,剩下的他基本上也都拿來和大明換了糧食和其他生活物資。
所以無奈之下,阿布奈隻能想辦法去劫掠周邊的部落,希望能從那些部落手中搶到一些物資,來緩解眼前的困境。
要是放在以前,阿布奈絕對會把目光投向大明。
畢竟大明地域遼闊,物產豐富,要是能搶上一把,一定可以解決他的燃眉之急。
可是經過了之前的鬆錦之戰,阿布奈算是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甚至連想都不敢再想了。
因為在那場慘烈的戰爭中,他親眼目睹了大明軍隊的強大戰鬥力。
大明軍隊連不可一世的建奴都能打得落花流水、狼狽逃竄,更何況是他呢?
他手下的這點兵力,在大明軍隊麵前根本就不堪一擊,要是貿然去招惹大明,那簡直就是自尋死路。
所以在朱慈烺看來,隻要大明願意拋出合作的橄欖枝,阿布奈肯定也會欣然答應的。
到時候雙方一起出兵,齊心協力,平分戰利品,然後再平分打下來的領土,這難道不是一件皆大歡喜、合作共贏的美事嗎?
至於這樣做會不會成為其他草原部落的公敵,阿布奈估計已經顧不上那麼多了。
在他心裡,沒有什麼比穩定軍心、以及順利度過這個冬天更重要的事情了。
要是不能穩定軍心、以及順利熬過這個寒冬的話,他剛剛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蒙古帝國就會像一座搖搖欲墜的大廈,在狂風暴雨中轟然倒塌,化為一片廢墟。
而這就是阿布奈最恐懼的事情!
無論如何,阿布奈都會不惜一切代價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
作為大明的兵部尚書,李邦華自然也是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會毫不猶豫地表示讚同。
不過緊接著,李邦華似乎想到了什麼,臉色瞬間就變得有些難看了起來。
朱慈烺一直關注著李邦華的表情變化,看到這一幕,隨即直接開口問道:
“怎麼,是不是想到了什麼事情?要是有的話,現在便說出來。”
李邦華聽到這話,趕忙收斂起臉上的表情,然後恭恭敬敬地說:
“太子殿下,臣覺得阿布奈可能不會輕易答應這件事情,畢竟之前太子殿下您可是擺了他一道,讓他吃了一個天大的虧。”
“有了這麼慘痛的教訓,阿布奈應該不會再這麼輕易地信任大明了。”
朱慈烺聽了之後先是一愣,但很快就反應過來,明白了李邦華說的是什麼事情。
毫無疑問,李邦華說的就是之前鬆錦大戰時發生的事情。
當時,朱慈烺曾經信誓旦旦地承諾要派遣大軍和阿布奈一起合兵進攻義州。
而阿布奈得到這個消息後,當下也是做好了準備,就等著和大明軍隊一起並肩作戰。
可是到了約定的時間,朱慈烺卻並沒有按照約定派兵出擊。
阿布奈左等右等,始終不見大明軍隊的蹤影,反倒是等到了多爾袞的大軍!
事已至此,阿布奈也沒辦法,隻能硬著頭皮帶領著自己的騎兵去對抗多爾袞。
結局大家也都知道了,阿布奈損失慘重,死亡的人數更是超過了五千。
這對於當時的阿布奈來說,可謂是損失慘重到了極點。
而這也是阿布奈第一次在朱慈烺手底下吃的大虧。
雖然最終他們還是獲得了勝利,阿布奈也重新收複了蒙古,但這個虧,阿布奈卻是吃得結結實實,心裡一直憋著一股氣。
想到這裡,朱慈烺不由得伸手摸摸下巴,陷入了沉思。
因為他發現李邦華說得確實沒錯,有了這個前車之鑒,阿布奈可能還真的會對他心存畏懼,不敢輕易答應這件事情。
畢竟到時候阿布奈心裡肯定會犯嘀咕:
雖然說好的是打其他蒙古部落,但萬一到時候朱慈烺暗中聯合其他蒙古部落,突然調轉槍頭來打他的話,那他可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朱慈烺不確定阿布奈會不會這麼想,反正如果他是阿布奈的話,他是肯定會這麼想的.
想到這裡,朱慈烺抬起頭看著李邦華問道:
“有什麼辦法可以讓阿布奈相信我們的誠意,答應和我們合作呢?”
李邦華聽到這話,臉上露出了一絲無奈的神情。
這事他能有什麼辦法啊?
大明太子都能說話不算數,還指望人家怎麼相信大明呢?
在他看來,似乎也隻能讓崇禎親自下一道聖旨,來表明大明合作的決心了。
畢竟聖旨這玩意兒那可是代表著皇帝的權威,還是很有分量的。
等阿布奈見了聖旨,說不定就會相信大明的誠意了。
想到這裡,李邦華這才開口說:
“如果可以的話,不如讓陛下親自下一道聖旨,詳細說明此事,阿布奈見了聖旨,應該就會相信大明的誠意了。”
朱慈烺仔細琢磨了一下,總覺得這件事還是有些不太穩妥。
畢竟之前阿布奈已經吃了一次大虧,而且是在他手底下吃的大虧。
所以阿布奈有沒有可能也會懷疑大明皇帝同樣也會讓他吃虧呢?
畢竟在阿布奈心裡,皇帝和太子那可是一家人。
太子都能坑他,皇帝說不定也會坑他!
事實上阿布奈還真是想多了,畢竟比起朱慈烺,崇禎還是要臉的。
崇禎可拉不下臉來做這種看起來背信棄義的事情,哪怕這件事情的本質是在為了大明考慮。
而這或許也是崇禎不適合做皇帝的原因吧!
因為他實在是太在乎自己的那點微不足道的名聲了。
突然就在這時,朱慈烺眼睛一亮,似乎想到了什麼絕妙的主意。
緊接著,他直接看向李邦華道:
“隻是一道聖旨的話,可能阿布奈還是不會相信的,必須還得有一位大人物親自到達宣府和阿布奈詳談此事,阿布奈才會真正相信大明的誠意。”
李邦華聽到這話先是微微一愣,但很快還是連連點頭,表示讚同。
“太子殿下說的沒錯,僅僅隻是一道聖旨的話,阿布奈可能真的未必會相信大明的誠意,可要是再派一位舉足輕重的大臣到達宣府,親自和阿布奈溝通,阿布奈估計也就相信了。”
“除此之外,這件事情必須要速戰速決,要是拖延下去,等草原下了大雪,道路被封鎖,可就來不及了。”
“隻是不知太子殿下要派何人去做這件事情呢?”
李邦華問這話的時候,他的腦海中其實已經飛快地閃過幾個合適的人選。
一位是英國公,畢竟英國公可是大明第一勳貴,在大明朝廷中地位尊崇,聲望極高。
他無論走到哪裡,都能鎮得住場子,想必阿布奈也知道英國公的名號。
除此之外,就是那幾個留在京城裡的王爺了,這些王爺雖然到了京城之後就沒什麼實權,但說到底也是大明宗室,身上流淌著皇室的血液。
他們去宣府,也能代表皇室的威嚴,同樣能鎮得住場子。
但是很明顯,李邦華實在是想的有點遠了。
緊接著下一秒,就聽到朱慈烺笑著說:
“不如本宮親自前去如何?”
什麼?
聽到這話,李邦華瞬間就不淡定了,整個人仿佛被一道驚雷擊中一般。
他瞪大了眼睛,滿臉驚恐地看著朱慈烺,似乎不知道朱慈烺這又是在抽什麼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