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大明軍隊士氣高昂,百姓勉強也算是安居樂業,國家也逐漸走上了正軌。
總的來說,未來可期啊!
與此同時,遠遠的,朱慈烺便看到幾個熟悉的身影正站在城門口等待著他。
為首的赫然便是一個高大的身影,隻見她身姿挺拔,英姿颯爽,不是秦良玉又是誰呢?
此時的秦良玉身著戎裝,眼神堅定而銳利,她站在那裡,就猶如一座不可撼動的山峰,給人一種無比的安全感。
在她的身旁,還站著幾位將領和文官,文官為首的,赫然便是宣府巡撫史可法!
當那象征著無上皇權的聖駕,在眾人翹首以盼的目光中緩緩朝著這邊靠近之時,在場的每一個人,臉色皆是一變。
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一眼便認出了這是隻有皇帝才能乘坐的龍輦。
隻見那龍輦雕龍畫鳳,華貴非凡,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皇家的威嚴與尊貴,除了皇帝,又有誰有資格乘坐呢?
可是這個好像有點不對勁啊?
此前他們得到的消息明明是太子前來,並非皇帝啊?
一時間,眾人的心中不禁湧起了陣陣驚訝與疑惑,猶如一團亂麻難以理清。
這驚訝僅僅持續了片刻,他們便很快在心中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不用說,來的肯定還是太子,而之所以太子會乘坐龍輦,也一定是皇帝特許的。
不然即便太子身份尊貴,沒有皇帝的旨意,也絕不敢如此大膽行事。
想到此處,眾人趕忙收起了心中那些紛繁複雜的思緒,然後紛紛整了整自己的衣裳,準備迎接朱慈烺的到來。
不多時,等到大軍浩浩蕩蕩地靠近之時,以秦良玉、史可法為首的文武百官,當下便毫不猶豫地雙膝跪地行起了大禮。
“臣等參見太子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那聲音整齊而洪亮,仿佛要將這片天地都震得顫抖起來。
緊接著,那華麗的龍輦穩穩地停了下來,隨後朱慈烺邁著沉穩的步伐緩緩走了下來。
不得不說,這一路上朱慈烺還是十分舒服的。
這其中的主要原因,便是他對於馬車進行了精心的改良,而改良的關鍵之處,就在於輪胎部分。
他憑借著自己對後世知識的了解,用橡膠做了一副簡單的輪胎。
雖然這輪胎的舒適度還遠遠比不上後世的輪胎,但與之前那顛簸不已的馬車相比,已經是天差地彆了。
因此這一路上馬車行駛得十分平穩,基本上也不怎麼顛簸。
哪怕坐了一路的馬車,朱慈烺依舊是神清氣爽,沒有絲毫的疲憊之態。
看到麵前跪著的眾人,朱慈烺的臉上立刻浮現出一抹溫和的笑容。
隨後他趕忙快步上前,伸出雙手將秦良玉和史可法這兩位老臣扶了起來,然後笑著說道:
“諸位皆是我大明的忠臣良將,不必如此多禮,快起來吧!”
在場的文武官員聽到這話,心中皆是一暖,這才緩緩起身。
緊接著,朱慈烺在秦良玉和史可法的帶領下,邁著穩健的步伐緩緩進入了宣府。
和往常一樣,朱慈烺隻帶了三千人馬進入宣府,其餘的大軍都在城外駐守。
畢竟宣府城雖然也算是一座規模不小的城池,但實在容納不下這麼多軍隊。
要是全部讓大軍進城,那城內還不擠得水泄不通,到時候各種問題也會接踵而至。
而因為早就知道朱慈烺要來,所以宣府巡撫衙門早就被收拾出來了。
之前崇禎來到宣府的時候,住的也是這裡。
而且在整個在宣府中,這裡便是最好的宅院了。
隻是還沒等朱慈烺走進去,當下便有一隊錦衣衛和淨軍,如同訓練有素的獵犬一般直接進入了府內。
他們神情嚴肅,目光銳利,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仔細搜索著所有可能存在的危險。
看到這一幕的時候,秦良玉和史可法也沒有絲毫的情緒變化,因為他們深知這些錦衣衛隻是在做分內之事。
為的就是保護朱慈烺的安全。
很快,朱慈烺便來到了堂內。
隻見堂內布置得十分簡潔大方,幾張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牆上掛著幾幅字畫,增添了幾分文人氣息。
隨行眾人都陪在一旁,靜靜地站立著,等待著朱慈烺的吩咐。
朱慈烺緩緩走到主位前,然後輕輕坐下,臉上依舊帶著那溫和的笑容。
“幾位也都坐吧,不必如此拘謹。”
聽到這話,秦良玉和史可法以及其他幾位文臣武將也都不在毫不客氣,紛紛拱手道:
“多謝太子殿下!”
然後一個個的這才坐了下來。
朱慈烺的目光緩緩掃過眾人,然後清了清嗓子說道:
“諸位,想必你們也都知道了本宮來到這裡的目的,既如此,那本宮也就不多說什麼廢話了,咱們直接進入正題。”
“簡單來說,大明之所以要發動這次的軍事行動,實則是因為周邊的那些蒙古部落對大明沒有絲毫的敬畏之心。”
“他們之前被建奴打敗,走投無路之下隻能臣服於建奴,過著苟延殘喘般的生活。”
“之後大明在遼東打敗了建奴,收複了遼東地區,也間接幫助他們複了國,按理說,他們應該對大明感恩戴德才對!”
“可他們呢,卻是絲毫不知感恩!”
“這麼久了,既沒有向大明朝貢,也沒有派任何使臣來到大明,仿佛大明對他們的恩情根本就不存在一樣。”
“對此父皇感到十分震怒,認為這些蒙古部落還是想和建奴聯合起來對付大明,所以決定對周圍的這些部落進行燒荒、搗巢行動。”
“既要叫他們知道大明的厲害,也要讓他們收起那些不該有的心思。”
“告訴他們以後要是再和建奴扯上關係的話,大明的鐵騎就會如同狂風暴雨一般,摧毀他們的一切,讓他們付出慘痛的代價。”
在場的眾人聽到這話,趕忙拱手道:
“陛下聖明,臣等遵命。”
朱慈烺點了點頭,然後繼續問道:
“祖大壽的兩萬兵馬何時能到?”
秦良玉趕忙說道:
“啟稟殿下,根據目前得到的消息,大約還需要三天的時間。”
朱慈烺聽到這話點了點頭,並沒有感到意外。
因為他心裡明白,從宣府到遼東少說也有幾百裡地,路途遙遠,確實需要這麼多的時間。
隨後他又想到了什麼,然後問道:
“阿布奈那邊有行動嗎?”
在這次行動中,阿布奈也算是一個關鍵的人物了,要是沒他的話,這件事還真有點難辦。
但緊接著,秦良玉的話就讓朱慈烺鬆了口氣。
隻聽她繼續說道:
“根據探子來報,阿布奈的大軍已經開始向宣府這邊移動了,最遲明後天便會趕到。”
這下子,朱慈烺總算是放心了。
看來阿布奈已經收到了自己的信,並且答應了合作。
從這一點來看,阿布奈果然是一個聰明人,而聰明人就知道該怎麼做出選擇。
畢竟在現在這個時候,隻有選擇與大明合作,才能有更好的出路,否則等待他的隻有滅亡。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之後,朱慈烺也就沒什麼再想問的了。
不過緊接著,他還是看向眼前的眾人說道:
“諸位,本宮要問的基本上都問完了,你們還有什麼問題儘管說出來,本宮言無不儘。”
史可法聽到這話,趕忙起身拱手道:
“殿下,臣有一個問題想要請教,敢問這五萬大軍的糧草該從何處調撥?”
“若是單單要從宣府調撥的話,恐怕宣府的糧草不足以支撐這五萬兵馬的消耗。”
史可法說的是實話,雖然如今的宣府確實不缺糧草,但這僅僅隻是對於駐守在宣府的兵馬而言的。
可現在一下子多了差不多五萬兵馬,這糧草消耗一下子就翻了好幾倍。
宣府這點糧草可撐不住啊,恐怕最多不出一個月,宣府的糧草就要告急了。
到時候大軍沒有糧草,那可就麻煩大了。
然而朱慈烺聽到這話卻是絲毫不慌,而是笑著說道:
“放心,此事本宮早有計較,你們不必擔憂,不出三日,便會有大量的糧草運到宣府,這些糧草不但可以供給五萬騎兵食用一月,甚至剩下的還足夠宣府本地的官兵使用半年以上了。”
史可法聽到這話,當下便是鬆了口氣,臉上的擔憂之色也瞬間消散了不少。
隨後他趕忙拱手說道:
“既如此,臣就放心了,殿下如此深謀遠慮,臣真是佩服之至!”
不過當然,朱慈烺這話完全是騙史可法的。
因為他可沒有下令從京城調撥糧草到宣府,畢竟調撥糧草這事兒實在是太麻煩了。
先是準備足夠多的糧食、然後又要征用民夫運糧、工部還要準備運糧的車輛,然後還得派個幾千人部隊押送!
如此種種,才能保證在運輸過程中不會出問題。
可是這來回折騰下來,估計路上的消耗都比運的糧食要多,而且速度極慢,沒有個十天半個月根本運不到。
等糧草運到了,說不定仗都打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