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太子不在京城,崇禎怎麼也不上朝了?_我爹是崇禎?那我隻好造反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我爹是崇禎?那我隻好造反了 > 第二百八十章 太子不在京城,崇禎怎麼也不上朝了?

第二百八十章 太子不在京城,崇禎怎麼也不上朝了?(1 / 2)

做完這一切之後,孫傳庭即刻喚過來兩隊錦衣衛。

彼時,府衙內的氣氛顯得格外凝重,孫傳庭麵色如霜,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然。

然後將兩封奏疏慎重地遞到最前麵的兩個錦衣衛手中。

緊接著,孫傳庭沉聲道:

“即刻將這兩封奏疏送往京城和宣府,此事關係重大,關乎我大明江山社稷之安危,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不得有絲毫耽擱!”

“若誤了大事,提頭來見!”

他的語氣中充滿了威嚴與緊迫,讓在場的人都不禁心頭一緊。

為首的錦衣衛百戶聽到這話,趕忙雙手抱拳,眼中滿是堅定與決然。

“大人放心!小人一定不辱使命!哪怕肝腦塗地,也定要將這奏疏安全送達!”

他的話語擲地有聲,仿佛是對孫傳庭的承諾。

隨後,錦衣衛們小心翼翼地將兩封奏疏封進匣子裡。

那匣子雖不大,卻仿佛承載著千鈞重擔。

隨後他們又用油布將匣子包裹了好幾層,每一層都裹得嚴嚴實實,生怕在途中出現任何差錯。

做完這一切,他們這才兵分兩路,各自騎上快馬,如離弦之箭般離開了潼關。

孫傳庭站在府衙門口,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感慨。

接下來,就隻能等著朝廷的回複了。

他不知道朝廷會做出怎樣的決定。

是接受李自成所謂的‘投降’,還是堅決拒絕,繼續與農民軍血戰到底?

這一切都是未知數。

他隻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守住陝西!

因為這是他的職責,也是他對大明的忠誠!

哪怕前方荊棘叢生,哪怕希望渺茫,他也絕不退縮。

雖然孫傳庭下達了八百裡加急的命令,但是在古代交通條件有限,無論戰馬的速度有多快,還是遠遠達不到日行八百裡這個速度。

充其量也就是日行五百裡左右,差不多也就是後世的二百五十公裡。

因此,直到第五天的時候,前來送信的錦衣衛才抵達了京城。

這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馬不停蹄,不敢有絲毫懈怠,隻想著趕緊把信送到京城。

而另外一隊錦衣衛,則還在路上艱難跋涉著,還需要大約兩天的時間才能到達宣府。

“閃開閃開,緊急軍報!不得阻攔!”

快入城的時候,護送奏疏的錦衣衛們便大聲嗬斥了起來。

那聲音如同炸雷一般,在城門口響起。

城門口的官兵見到這一幕,哪裡敢阻攔?

畢竟他們深知緊急軍報的重要性,這玩意兒要是攔了,那可是要命的!

於是,他們趕忙幫忙驅散起了圍在城門口的百姓。

百姓們也被這突如其來的嗬斥聲嚇了一跳,再加上守城官兵驅散,也紛紛避讓開來,給送護送軍報的錦衣衛讓出了一條通道。

就這樣,護送軍報的錦衣衛毫無阻礙地進了京城,然後直奔兵部而去。

本來按照朱慈烺之前的規定,無論何地的軍報都是要直接送到東宮的,以方便他第一時間作出決斷。

但是現在朱慈烺不在京城,這軍報自然也隻能按照流程送到兵部了。

與此同時,兵部衙門內。

李邦華正一臉凝重地坐在書桌前,翻看著各類呈遞上來的奏疏。

他的眉頭微微皺起,眼神中透露出疲憊與憂慮。

本來以往這個時候,兵部其實沒有什麼事情可做的。

因為這個時候所有的軍隊差不多都忙著過冬了,戰事相對較少,兵部的工作也相對輕鬆。

但是如今不一樣,如今朝廷既要在蒙古用兵、還要在陝西用兵,甚至河南周邊的省份也都沒閒著。

除了需要駐守一定的軍隊防止農民軍進入周邊省份之外,還要派出一部分兵力幫助河南省內的百姓遷移。

說實話,這真是一件浩大的工程。

無數的人力、物力被投入其中,卻依然難以滿足需求。

即便兵部之前已經對那些總兵下達了諸事各自決斷的命令,但很多事情還是需要兵部來親自決斷的。

所以最近一段時間,李邦華可謂是忙得不可開交。

他每天都要處理堆積如山的軍報,協調各方兵力,安排糧草供應,常常忙到深夜才能休息。

除此之外,宣府那邊的情況也讓他感到有些意外。

因為前不久朱慈烺給他寫了一封信,大概說明了一下土默特的事情。

在信中,朱慈烺表示雖然土默特還沒有明確表示答應投降大明,但是他估計土默特應該是不會拒絕的。

畢竟土默特現在僅僅隻是一個小部落,人口也就幾萬人,兵力不足五千,怎麼攔得住七萬騎兵的踐踏呢?

隻要他一個命令,七萬騎兵一踏而過,土默特就會徹底消失在蒙古草原上。

因此,土默特投降大明是必然的!

李邦華對此深以為然,他一邊感歎朱慈烺的決斷,一邊又暗自擔憂起來。

因為接下來朝廷可能要在土默特駐兵了,到時候兵部又該忙了。

從兵力的調配到糧草的供應,從駐地的選擇到與當地部落的協調,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心安排,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新的麻煩。

總的來說,看來在過年之前,他這個兵部尚書都閒不下來了。

微微歎了口氣,李邦華又拿起毛筆準備處理政務。

他的手有些顫抖,顯然是過度勞累所致。

可沒等他下筆,一個官員突然匆匆跑了進來。

“大人!緊急軍報!從陝西送來的!”

那官員大聲喊道,聲音中充滿了焦急。

陝西送來的緊急軍報?

李邦華聽到這話,猛地一下子站了起來。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擔憂和震驚,然後趕忙說道:

“軍報在哪裡?快呈上來!”

那官員聽到這話,趕忙對著門外招了招手。

緊接著,一個滿麵憔悴的錦衣衛就被兩個門口值守的官兵扶了進來。

那錦衣衛一路奔波而來,早已疲憊不堪,連站都站不穩了。

臉上滿是灰塵和汗水,眼神中透露出疲憊與迷茫。

就在這時,旁邊有人送上來了一杯茶水,那錦衣衛顫抖著雙手接過茶水,隨即一飲而儘。

等喝了茶水之後,那護送軍報的錦衣衛這才緩和了下來,隨即小心翼翼地將懷裡的匣子掏了出來。

然後恭敬地呈給李邦華道:

“大人,這是陝西總督孫傳庭孫大人讓小人送來的奏疏,請您過目。”

“辛苦了。”

李邦華點了點頭,然後伸手接過密匣。

他的手輕輕撫摸著密匣,仿佛能感受到裡麵奏疏的重量,確定密匣沒有被人拆封過之後,他這才緩緩打開密匣,拿出了裡麵的奏疏。

緊接著,他迫不及待地打開了奏疏。

因為他知道,陝西那邊一定發生了緊急的事情,不然孫傳庭不會在這個時候送這樣的一封奏疏來。

快速瀏覽了一遍軍報的內容之後,孫傳庭的臉色瞬間變得怪異起來。

說實話,在打開這份軍報之前,他已經大概想象過那邊可能發生的事情。

比如說潼關快要守不住了,孫傳庭想要朝廷派兵協助。

比如說是糧草不夠了,孫傳庭想要糧草。

更或者說,潼關已經被李自成攻破了!

但他萬萬沒有想到,奏疏上的內容居然是關於李自成投降的事情。

這種事情實在是有些太扯了。

因為李自成之前已經投降過六次了,朝廷也接受了他的投降,可他每次都反叛了。

每一次的投降都像是一場騙局,讓朝廷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搞到現在,隻要一說起農民軍投降,文武百官們都會頭疼不已。

那些農民軍狡猾多端,反複無常,實在是讓人難以捉摸。

可偏偏朝廷又沒法直接拒絕,因為從始至終,朝廷都想以最小的代價解決農民軍起義的事情。

而招降,無疑就是最小的代價!

畢竟之前的大明實在是經不起折騰了

當然,這是以前,如今的大明早已起死回生,所以對待農民軍的態度自然也發生了改變。

而且很明顯,這次的情況也有點特殊。

那就是李自成不再是空口白牙的投降了,而是直接送了一萬人到潼關,說是表達自己的誠意。

雖說這一萬人都是老弱病殘,會耗費朝廷大量的糧食和藥物,但說到底,這些人也都是農民軍、也都是大明的百姓!

所以嚴格來說,李自成也算是“誠意滿滿了”。

而且彆以為這一萬多老弱病殘就沒用了,事實上在古代,人口才是最大的資源。

這一萬多人再不濟,治好傷之後總能為駐守在潼關的將士做些後勤工作吧?

比如做飯、洗衣之類的。

他們雖然不能上陣殺敵,但卻能為前線的將士提供必要的支持,這對於戰爭的進行也是有一定幫助的。

雖然如此,但是李邦華也看出來了,這大概率還是李自成的詭計,為的就是拖延時間。

要麼是為了尋找合適的機會突圍出河南,然後繼續與朝廷對抗。

要麼是出於彆的目的,比如消耗潼關的糧草,或者打探朝廷的虛實之類的。

不過話說回來,不管李自成是不是假投降,李邦華這個兵部尚書都是沒法做主的。

因為李自成要求的是封他為陝西總兵才會投降,而這個職位隻有皇帝點頭才行。


最新小说: 獸世惡雌,七個反派獸夫修羅場 隨母改嫁後,我成整個家屬院團寵 誰把遺言落這了? 美漫農場主:開局收養惡人救世主 三年後重逢,瘋批總裁跪求當情夫 小官之女的逆襲之路 妖邪隻是我的口糧,嘎嘣脆 我守寡三十載,你在外子孫滿堂? 帶著全家去逃荒,我有空間滿倉糧 一身滿級武魂,碾壓全球很合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