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要靠大家空口白牙地去修路嗎?
但接下來崇禎卻沒有再說什麼,而是衝著倪元璐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倪元璐這會也有點無語,剛才要不是薛國觀打斷他的話他早就把話說完了。
但緊接著,他還是繼續說道:
“諸位,接下來要說的便是解決此事的辦法了,那就是朝廷要向天下發行一種債務,名為大明國債。”
“簡單來說,就是以陛下和國家的名義向天下的百姓、士紳以及文武百官借銀子修路,額度為三千萬兩,為期一年,一年之後本息照付。”
聽到這話的時候,在場的所有人頓時又無語了。
借錢修路?
這算是什麼個事兒啊?
以前隻聽說過借錢吃飯的、借錢治病的、甚至借錢買東西的,可沒聽說過借錢修路的啊!
再說了,戶部和內帑又不是沒有銀子,全部加起來估計都有三萬萬兩了,有銀子還要借,這不是扯淡嗎?
一瞬間,眾人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
就在這時,一直都保持沉默、坐在崇禎身側的朱慈烺終於開口了。
“諸位,本宮知道你們心裡在想什麼,無非就是覺得如今這戶部和內帑都有銀子,拿出這筆錢來也算是輕輕鬆鬆,又何必要去借呢?”
“其實你們想的沒錯,戶部和內帑確實有銀子,拿出這筆銀子來也是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你們彆忘了,以後我們要修建的可不隻是這三條路,而是整個大明的道路。”
“本宮的誌向是讓水泥路連接所有的省份、州府、縣城,如此一來,百姓出行會更加便利,貨物運輸也會更加順暢,對於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都有著極大的好處。”
“可如此一來,這又要耗費多少銀子呢?恐怕十萬萬兩、百萬萬兩都不在話下,到時候這筆銀子又該去哪裡找呢?”
“恐怕內帑和戶部的銀子全部加起來也不夠吧?”
“所以本宮這才和戶部商議,準備發行大明國債。”
“當然,這修路的銀子說到底其實還是由戶部承擔的,不過這些路也不是一年之內就能修完,大概需要十幾年的時間。”
“平攤下來的話,每年其實要不了多少銀子。”
“而且你們也都知道,如今戶部和內帑都是有錢的,所以也不存在什麼借錢不還的事情。”
“本宮在這裡向你們承諾,等到明年這筆銀子如果戶部拿不出來,就由內帑償還,絕對不會讓天下百姓的錢打了水漂。”
在場的眾人都不是傻子,聽到朱慈烺這般解釋瞬間就明白了過來。
隨後趕忙紛紛恭維道:
“太子殿下聖明!”
朱慈烺則是繼續說道:
“除此之外,為了彰顯對於此事的重視程度,所以父皇決定在五千兩銀子和一萬兩銀子麵額的國債上親自簽下自己的名字!以證明對於此事的重視程度。”
“在場的諸位都是大明的棟梁之材,理應為天下百姓做出一些表率。”
“若是你們能夠帶頭購買大明國債,便能讓天下的百姓和士紳看到朝廷的決心和誠意,這樣他們才會更願意購買國債。”
“諸位覺得如何?”
朱慈烺說著,又衝著一旁的王承恩打了個招呼。
王承恩瞬間會意,隨後手中捧著一個托盤走了出來,托盤上麵放著的赫然便是兩摞大明國債。
上麵的名字清晰可見,一個是“朱由檢”,一個是“朱慈烺”!
眾人聽到這話,心裡瞬間咯噔一聲,再看看王承恩捧出來的那些所謂的大明國債,他們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這擺明了是讓他們率先購買大明國債啊!
看來今天要是不買的話,估計都沒法收場了!
說實話,這事要是放在以前,這些文臣武將肯定會想儘各種辦法推脫。
他們會說自己沒錢,家裡窮得叮當響,連日常開銷都成問題,哪裡還有錢來買什麼國債?
或者吵吵嚷嚷地說自己湊不出錢來,各種哭窮賣慘,就是不想掏錢。
而以前的崇禎還真拿他們沒辦法!
但是現在誰都不敢這麼做了,因為之前朱慈烺的各種操作,已經算是把他們的家底摸了個清清楚楚。
特彆是之前補交欠稅的時候,在場的哪一個人沒補個幾萬、幾十萬兩銀子?
更有甚者,上百萬兩銀子的稅都補了!
這會兒你要說你沒錢,這不是找死嗎?
這不是明擺著在朱慈烺和崇禎麵前撒謊嗎?到時候惹惱了朱慈烺和崇禎,那可就沒什麼好果子吃了。
再說了,如今的情況和之前也大不一樣。
以前之所以崇禎想借錢,而百官不願意借,歸根結底是因為國家的稅收收不上來,國庫空虛,你就算把錢借給崇禎了,崇禎也沒錢還你。
這錢就像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但現在可不一樣了,如今的大明經過一係列的改革之後,往後每年的稅收少說也在六千萬兩以上。
再加上朱慈烺已經承諾了,這筆銀子要是戶部還不上的話,就用內帑來還,他們還有什麼可擔憂的?
他們可都清楚地知道,內帑裡的銀子恐怕不下兩萬萬兩!
相比之下,修路的這點銀子簡直不值一提。
於是乎,英國公率先反應了過來。
他可是個聰明人,知道這是表忠心的大好時機!
下一秒,隻見他從王承恩手裡的托盤中拿起兩張大明國債仔細的看了一下,隻見上麵果然有崇禎的簽名。
而且上麵還有一萬兩銀子的額度,另外一張則是五千兩的,上麵居然是朱慈烺的簽名。
當然,誰簽名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朱慈烺和崇禎都認這個東西。
英國公看到這裡,隨即笑著說道:
“陛下,老臣願意購買五十萬兩銀子的大明國債,老臣一直對朝廷忠心耿耿,如今朝廷有修路這樣的大事,老臣自然要出一份力,為朝廷分憂解難。”
有了英國公開口,其他幾個勳貴這回也終於反應了過來,然後也趕忙上前拿起了大明國債,翻看了一下之後,他們也紛紛表態。
“陛下,臣願意購買十萬兩的大明國債!”
“臣願意購買二十萬兩的大明國債!”
“臣願意購買三十萬兩的大明國債!”
他們都不傻,知道這是討好朱慈烺和崇禎的好機會,而且這大明國債有內帑做保障,簡直可以說是穩賺不賠,何樂而不為呢?
也就是他們不敢讓朱慈烺和崇禎知道他們家裡到底有多少銀子,不然還能多買一些!
但即便如此,光是這幾位勳貴這邊,就直接認購了一百五十萬兩銀子的大明國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