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裡,平靜的禪達又一次迎來了喧囂,川軍團的整編工作正緊鑼密鼓的進行著。
首先根據廖銘禹的意思,為了保證部隊最高戰鬥力,將隊伍裡年齡超過50歲或則未滿16的、手腳殘疾行動不便的全部挑出來,視情況把他們安排到了各個後勤部隊中。
同時還把那些不聽號令、天天偷奸耍滑的老兵油子給集中起來,安排邢福全對他們進行長達一個月的紀律訓練,教教他們什麼叫規矩。
就這麼一通篩選下來,整整三四千人被剔除出主力部隊,剩下的士兵以川軍團三個主力營為基礎進行擴編。
第1主力團,團長:龍文章,副團長:孟煩了。
要麻、不辣、迷龍、擔任其下三個營長。川軍團的骨乾基本都在第1團,士兵也是由原一營加三營士兵組成,幾乎都是打過不少仗的老兵,戰鬥力極為豐富。
第2主力團,團長:邢福全,副團長:樊祥伍。
兩人都是認真嚴謹之人,互相在一起也能默契配合,2團主要是由原二營戰士和部分暫7師士兵組成,按以老帶新的原則,儘快將隊伍磨合好。
第3主力團,團長:陳繼澤,副團長:洪木。
這倆老搭檔不用多說,在一起共事已經不少時間了。不過3團的主體是由66軍那批士兵中挑選出來的老兵組成,中間還夾雜著部分新兵。
這麼長時間了陳繼澤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從他來川軍團開始手下的三營經曆了兩次新兵營的過渡,但經他親手訓練過後都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其練兵能力非常牛掰。
師屬炮兵團,團長:李連勝,副團長:時小毛。
原來的炮兵營在這倆哼哈二將的努力下本身就到達了一千兩百多人的規模。
如今炮營擴張,大批有實操技術的炮兵下放到各團營級,他倆身邊雖然給補齊了1500多人,但絕大多數都是啥也不會的生瓜蛋子,後麵還得玩命操練。
兩個補充團按番號設為第4團和第5團。一個交給了阿譯,另一個給了當初從收容站一起走出來的大魁。
這兩個部隊同時也是工兵團,平時同樣得按工兵作戰要求訓練,以後在緬甸少不了鋪路搭橋的活,所以工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警衛營營長董刀,副營長則是張柳。
同時警衛營的士兵都是由各支部隊中打過兩年仗的老兵組成,而且是按以前加強營的編製來組建,武器裝備最好,戰鬥力堪稱全師最強。
令人意外的是,財神爺趙公明的運輸團這次被劃到了榮譽第三師,連帶著那幾十輛卡車也一並留了下來。
加上川軍團輜重營原有的車輛,現在整個運輸團擁有200多輛各式卡車和100多輛吉普車,還有五六百匹騾馬。
因為數量龐大,廖銘禹將後勤運輸部隊分為兩個部分。
其一作為機械化運輸團,全部以卡車為主,針對重型單位和大批量物資的運輸。團長趙公明,副團長康丫。
其二將輜重營拆分到各團營連一級,以吉普車和騾馬作為基層單位的基本運輸保障。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這樣的規模放在國府軍隊裡堪稱豪華了,但廖銘禹卻並不滿足,和美國佬一個師擁有上千輛各式卡車相比…自己這點家當就顯得不夠看了。
廖銘禹決定等係統升級完成了再兌換一批汽車回來。除了讓康丫繼續培訓司機外,士兵的維修能力也得加強,雖然係統出品的汽車質量還是可以,可保不齊後麵用久了會不會出現毛病。
要知道在這個年代,一名司機想持證上路可不簡單,不僅要學會開,還得學會修。
一個正兒八經的司機從學習到上路要花好幾年的時間,所以在這個時代會開汽車的人都算得上社會精英,技術型人才。
……
人到一萬,無邊無沿,師級的龐大隊伍可比不得當初川軍團幾千人的時候,光是劃分部隊編製和人事任命就花了幾天的時間。
換裝、駐防、訓練……雖然說川軍團老兄弟們每一個都升了官,但同樣責任也更大了,這兩天龍文章那幫子人忙得是不亦樂乎,當真是痛苦並快樂著。
目前來說物資倒也充沛,除了槍支彈藥和給養,元首非常大方的送了五十萬大洋過來,這是真把他們當親兒子養啊。
但美械卻無法支撐整個師的換裝,原來川軍團那些武器隻夠勉強武裝三個主力團,而剩下的隊伍隻能先將就用中正式了。
現在東岸除了71軍的後勤部就隻剩下榮譽第三師,整個禪達仿佛變成了兵站,每天大街小巷都有各式各樣來回穿行的軍人。
原川軍團團部現已改成師部,虞嘯卿他們走後下水線和中壩灘兩處江防陣地都空了出來。這倒也省事,第一第二團就駐紮在這兩處地方。
鎮東營地作為整支部隊的訓練場和倉庫,其規模也是越來越大,第三團和兩個補充團都駐守在這邊,每天都在軍官帶領下進行著嚴苛的訓練。
……
“團座,這是剛剛收到的前線戰報,請您過目。”
“說了好多次了吧?我已經不是團長了,改改口吧龍師座。”
祭旗坡山頂,廖銘禹靠坐在一張太師椅上幽幽觀望著西岸,在他頭頂還支起了個大雨棚。
天空中的烏雲陰沉又壓抑,連綿的大雨仿佛在怒江兩岸鉤織出一縷青紗,朦朦朧朧讓人看不真切。
這幾天部隊慢慢步入正軌,他這個幕後老板倒也沒什麼事可做,天天東跑跑西看看,同時也在焦急等待著上麵的任命書,畢竟沒有個準信兒心裡也不踏實。
“這不是喊習慣了麼,還龍師座呢,您可彆揶揄我了。”龍文章嘿嘿笑到,隨後也大大咧咧坐在了旁邊。
“71軍分兩路向龍陵合圍而去,小鬼子也不含糊,114聯隊和146聯隊硬生生擋住了一個軍的進攻,對麵現在是打得熱火朝天啊。”
龍文章望著對岸那片連綿不絕的山巒,感歎地說道。
“鐘彬這樣打怕是要出事啊。”廖銘禹看著手裡的情報有些擔憂。
71軍兵分兩路,虞師一部圍困高黎貢山的日軍,剩下87、88師沿滇緬公路向西推進,意圖層層擊破日軍的防線。
可他們卻忽略了日本人的強大戰鬥力和滇西複雜蜿蜒的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