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三日農曆臘月二十七。老話說“臘月二十七,撣塵掃房子”。
在蔣雪梅的帶領下,姐弟四人對九十六號的房前屋後、裡裡外外進行了一番打掃。
這叫“打揚塵”。是在堯舜時期形成並流傳至今的春節掃塵風俗。民間的說法是:為了寄托除“陳(塵)布新”的情感願望,通過打掃房屋,拂除邪穢、驅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
打掃完畢,蔣夢言為路東九十六號貼上早就準備好的大紅對聯。是按照許奶奶的烈屬身份專門撰寫的“銘功聯”:“放歌猛士,颯爽英姿昭日月,感恩先烈,砥礪前行銘業功。橫批:浩氣長存。”
又在兩扇大門上,倒著貼了兩個大“福”字門芯。
老六在旁邊看了,大聲叫道:“貼倒了。福到了!”
許奶奶也笑著故意跟著說:“是福到了!福到了!”
雪梅、夢言、老五、老六都齊聲跟著大聲吆喝:“福到了!福到了!”
這樣祥和喜慶的場景,感染到了許奶奶的左右鄰居,大家都過來向許奶奶祝福。
蔣夢言靈機一動,他喊姐姐幫忙,將許奶奶的大方桌抬出堂屋,擺在大門口的空地上。他要為街坊四鄰免費提供春聯,書寫“福”字。以感謝街坊四鄰對許奶奶和他們姐弟的包容與照顧。
臨時分工:蔣夢言隻管負責書寫;許奶奶通知街坊四鄰前來領“福”;蔣雪梅帶著老五老六幫著將寫好的對聯進行整理、擺亮、派送出去。
隨著許奶奶的吆喝,街坊鄰居都有派代表前來領“福”。一時間,九十六號門前相互間寒暄問好聲不斷,歡聲笑語、熱鬨紛繁。充滿了節日色彩。
好巧不巧的,縣民政局對軍烈屬的春節慰問小組,也敲鑼打鼓的到達了路東九十六號。
費猴子的父親帶隊前來,他與許奶奶的小兒子鄭大河烈士曾是一個部隊的戰友。所以,許奶奶這一站,他每年都是要親自到場的。
費局長站在人群中擺擺手,鑼鼓聲就停了下來。他用軍人洪亮的聲音發表了他的慰問詞:
革命群眾們大家好!
伴隨著濃濃的春意,沐浴著和煦的春風,我們即將迎來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
春節是新一年的開始,是革命新征程的開始。
在這萬象更新的時刻,我們不能不回想戰火硝煙的革命年代,感念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感念生養我們的祖國,緬懷我們的革命先烈。
鄭大河、鄭大勇烈士,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挺身而出,他們用生命染紅了國旗,譜寫出了一曲壯烈的愛國樂章。
烈士的豐功偉績我們要永遠銘記,烈士的家屬我們更不能忘記。所以,我們今天前來看望英雄的母親,祝福許媽媽新春吉祥,健康長壽!
費局長講完,鑼鼓聲再起。慰問組對許奶奶一陣的噓寒問暖,送上了慰問品之後,就敲鑼打鼓的離開了。
許奶奶年年接受慰問,心裡早就沒了波瀾。來了走了也不太在意。總之,她心裡更喜歡將夢言姐弟帶來的熱鬨與喜慶。
按照約定,蔣夢言今天晚要去看望乾爸乾媽,並且要在乾媽家裡住一晚上。四號上午,乾爸乾媽要啟程回北京過年。
中午,蔣夢言進空間做了仔細的準備。
給乾爸乾媽、乾姥姥姥爺及乾姐姐各帶什麼禮物呢?禮物的可貴不在於貴重而在於用心。想了一下他做了這樣的安排。
給乾姥爺寫了一個楷書條幅,內容是曹操《龜雖壽》的名句“老驥伏櫪,誌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落款是“夢言摘錄曹操龜雖壽敬呈杜爺爺教正”。
給乾姥姥的禮物是兩瓶通江口特產“槐花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