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年的豐厚收入,讓蔣家早已今非昔比。雖談不上富裕,但徹底擺脫了貧困,卻是實實在在的。
當蔣雪梅將厚厚一疊鈔票交到母親朱家慧手上時,屋裡的空氣仿佛瞬間凝固了。蔣和順和朱家慧如同被施了定身術,愣神良久。
其實,他們心中早已翻江倒海,激動之情難以抑製。
這算什麼劇本?自家從食不果腹到豐衣足食,難道隻隔著一層薄
薄的窗戶紙?那麼,誰是那隻捅破窗戶紙的“上帝之手”呢?
這兩個月來,負責收購黃鱔的先是蔣若蘭,後是朱家慧。按收購量推算,能賺多少心裡本該有數。但朱家慧產後身體一直虛弱,又要悉心照顧老八喵喵,便沒在計數上費心。至於啞巴賀國強來來往往運了多少趟,她更是稀裡糊塗。
看來蔣夢言的擔憂並非多餘。若真把那印汗衫的收入也亮出來,還不把爹媽嚇出個好歹來!
“爸、媽,除了這些錢,夢言弄的汗衫印畫還掙了六十多元。和弟弟商量後,我們想留下這筆錢,作為新學年的學費和生活費。你們看行嗎?”蔣雪梅開口道。
“當然行,錢是你們掙的,你們看著辦就行。”蔣和順似乎還沒完全回過神來。
“許奶奶在我們家住得還習慣吧?”
“習慣?太習慣了!才來兩天,就跟隊裡的貧下中農姐妹們打成一片。每天還主動向生產隊要活乾,我不讓她去,她還跟我急呢!這不,才十多天,都記上五個工分了。”
“這一年多,奶奶是真把我們幾個當成了親孫子。不僅不收房錢,還主動為我們操持一日三餐。爸、媽,就算是親奶奶,能做到的也不過如此吧?所以,我們得好好感謝奶奶。我們家能有今天,奶奶給的這個落腳處,可是關鍵!”
“當然,當然!上次進城,我不就認下乾娘了嘛。”朱家慧接過話頭,“奶奶來放鷹台後,感受到了我們的真心實意,也安心地把這兒當成了自己家。看到她跟隊上的老太太、大嬸子們處得那麼好,我和你爸都特彆欣慰。這說明,我們已經是真正的一家人了。”
“對呀!如果我們能讓奶奶真正成為家人,這本無血緣關係的三代同堂,說不定能成為放鷹台公社的一段佳話。興許縣政府還會把我們樹立成‘擁軍優屬’的模範典型呢!”蔣雪梅笑著說。
“雪梅,再開學你就要去城南中學了。學校離得遠,弟弟妹妹你照顧得過來嗎?”朱家慧關切地問。
“夢言和雨竹都懂事得很,特彆是老七夢言,考慮問題比我更成熟周到。說句你們可能不信的話,平日裡啊,都是他在照顧我和雨竹呢!”
“這孩子,真是菩薩派來拯救我們家的。老蔣,這可是你們蔣家天大的福報啊!”朱家慧對蔣和順感歎道,“可惜你爹娘沒這福氣,沒能看到這個能興家頂門的好孫子!”
“我爹娘泉下有知,夢裡都會笑醒的!”蔣和順語氣裡滿是驕傲。
幸福的時光總是飛逝。轉眼就到了該回城的日子。
“奶奶,我們明天開學,上午就得回城了。您是跟我們一起回去?還是留在放鷹台呢?”蔣夢言和蔣雪梅一同來征求許奶奶的意見。
“不回去,我還要幫你媽帶喵喵呢!”許奶奶沒有絲毫猶豫,立刻給出了答案。
“看您這意思,心是被隊裡那幫老太太和大嬸子們給留住了吧?”蔣夢言笑著打趣道。
許奶奶愣了一下,隨即也笑了:“夢言說得也對,我就愛和她們在一塊兒聊聊。夢言啊,你看奶奶一個人過了那麼多年,平日裡也不太愛跟街坊鄰居來往。這是奶奶天生性子冷嗎?”說到這兒,她臉上的笑意漸漸斂去,神情變得落寞。
“你們知道的,你們的兩個叔叔,鄭大河、鄭大勇,都是烈士……骨頭都埋在朝鮮了。”許奶奶的聲音低沉而沉重,近乎喃喃自語。
“47年8月,在省城讀書的老大大河,丟下書本投奔革命,跟著劉鄧大軍去了大彆山。全國解放那年,老大回來探親,十六歲的老二大勇,死纏著非要跟他哥去部隊。我和你鄭爺爺把他關在拖飄房裡——就是你現在住的那間屋——不讓他去送。可他砸開窗子跑了。後來聽說,他徒步追了一天一夜,到底給他追上了。他哥沒轍,給家裡報了信,就帶著弟弟回部隊了。”
“1951年,兄弟倆都去了朝鮮。第二年10月……兩兄弟前後腳……都走了!都走了啊……”許奶奶的話語清淡、緩慢,聲音極小。淚水從她眼眶中溢出,無聲地滑落。
“你鄭爺爺經不住這打擊,一病不起,沒多久也撒手人寰。剩下我這孤老婆子一人,雖說有政府每月幾十元的撫恤金,一個人住著三大間房,反倒引得好些有心人惦記。從那以後,我處處提防著世態炎涼、小人算計。我怕了,才變得不願跟人來往,性子孤僻。”
“直到你們姐弟仨來了……你們成了我的孫子,我這心啊,才慢慢被暖了過來。我打心眼裡喜歡你們,感激你們姐弟待我的好。還有你們的媽媽家慧,是你們讓我重新嘗到了家的暖乎勁兒!”許奶奶撩起衣襟,擦去渾濁的淚水。臉上的凝重褪去,情緒似乎又回到了常態。
“我來放鷹台,起初是來安慰家慧的。可住下後,你們的爸爸、媽媽,還有三丫頭若蘭,都對我真心實意的好。我就放下了所有的包袱和顧慮。在生產隊裡,我以家慧乾娘的身份自居,跟那些老姐妹談天說地,做些力所能及的農活,自在得很。我好像又活回了年輕時候的樣子。所以,我願意在這邊住著。等我想你們了,會讓三丫頭送我回去的。”
見蔣夢言和蔣雪梅沉默不語,許奶奶又故意問:“我都這麼說了,你們還要把我弄回縣城去嗎?”
“那哪能呢,奶奶!”蔣雪梅趕緊解釋,“這兒就是您的家!隻要您高興,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我們可一點催您回城的意思都沒有!”
“你也彆解釋,奶奶我是故意逗你們的。”許奶奶露出了笑容。
“奶奶,您看還需要點什麼?我們回去後給您捎來。”
“啥也不需要,你媽媽給我準備得很仔細。我打算再住一個月,
等生產隊秋收忙完,天涼快些了我就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