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屬山地反坦克營,則裝備有一個連的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以及兩個連的Pak38型50mm反坦克炮。
師直屬後勤部隊,包含了通訊和醫療以及情報和補給等營連,配備了大量的馱馬和騾馬。
團屬炮營裝備兩個連二十四門七十五毫米山炮和一個連十二門120毫米迫擊炮。
團屬反坦克連,則主要裝備六門28毫米SPZB41反坦克炮,以及六門Pak38型50mm反坦克炮。
營屬炮連,裝備有十二門七十五毫米山炮。
機槍連主要裝備12挺M2HB型12.7毫米重機槍和36具超級巴祖卡火箭筒。
以前是吃夠了沒有火炮和機槍火力的苦,現在李雲龍是恨不得人手一挺機槍。
一個滿編的山地步兵團,包含後勤保障運輸人員在內,將達到三千九百人左右。
這樣一來,整支山地步兵師滿編狀態下,也將達到一萬七千人左右。
單是這三個摩托化步兵師和一個重型機械化步兵師,再加上一個山地作戰師,滿編狀態下,就已經達到了七萬九千餘人。
再加上坦克師和重炮師以及航空師,整個近衛第二軍,按照李雲龍這份新鮮出爐的擴軍方案,滿編狀態下,將達到空前的近九萬人規模。
這可真是要一個軍頂人家三個軍了,不過作為中央直屬近衛集團軍的一份子,這樣的編製規模也是理所當然的。
雖然李雲龍自己有徐高翔的單獨照顧,但中央並不介意。
至於近衛集團軍的其他幾個軍,中央也不會厚此薄彼就是了。
可能在質量和花樣上有些差距,但在數量上是不會差多少的,現在隨著各項建設發展的工作展開,中央也是底氣十足了。
隨著這份軍改方案出爐,接下來便是召集大家夥來進行查缺補漏和商討了。
現在不是以前是一團一旅了,涉及的方方麵麵太多了,李雲龍也不能關起來門自個拍板決定了。
很快,趙剛等人便在和尚的通知下齊聚一堂,召開了全軍軍改會議。
對於李雲龍拋出的這份軍改方案,大家各自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和問題。
最後,在一些細節之處進行了一定的修改,精簡了些部門人員。
最後拍板決定下來的軍改方案,近衛第二軍滿編狀態下,人員將控製在八萬六千人左右。
事不宜遲,李雲龍和趙剛以及邢誌國等人,在將人員升遷和調動以及需求的名單也確定下來後,便聯名將軍改方案和各項報告一同發往中央。
與此同時,李雲龍將以上這些新裝備,還有隊伍擴建所需的其他武器彈藥和裝備,彙總了一下,除去可以從中央領取的,剩下的便都需要找徐高翔了。
在跟徐高翔取得聯絡後,因為此次需要的武器裝備數量極大,而且很多裝備也需要很多的空間。
於是兩人便約定了一個時間和地點,在一個月後,當李雲龍帶著部隊到達連雲港地區時,所有的武器裝備,徐高翔都會準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