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業很熱情地邀請玉璣道人前往酆都城做客。
他對這位新任清河派掌門十分感興趣,借著人情往來的說法,多跟這位打打交道也是作為宗主應有之義。
至於青棺山上這些麻煩,那就不需要陳業擔心了。致命的劍氣已經消除,魔門出身的黃泉宗有的是辦法處理屍體。
原以為這位掌門事務繁忙,不是那麼容易請得動,沒想到陳業剛開口,玉璣道人便興奮地說:“正好,我還沒見過北疆的風光,便叨擾陳宗主了。”
陳業突然有種熟悉的感覺,玉璣道人跟張奇在氣質上截然不同,但兩人似乎都不怎麼喜歡擺架子。
不過張奇是年紀大了,從心所欲不逾矩那種灑脫,而玉璣道人給陳業一種古怪的感覺,像是一個剛出來見世麵的少年,看什麼都喜歡,看什麼都興奮,自然也沒有架子。
陳業記得蘇純一提過,這位掌門常年在劍塚閉關,或許是太久沒出來行走了,所以當是旅遊呢。
如此正好,陳業正好趁這個機會跟這位玉璣道人打好交道。
安排旅行什麼的,他可太擅長了。
上輩子乾這種瑣碎事,陳業都能讓領導們個個都點頭稱讚。
不過仙人有仙人的特點,不是光吃吃喝喝,還得知道這位玉璣道人究竟想看什麼。
是想品嘗一番人間煙火,還是隻是做個匆匆過客,然後與同道之人聊聊修行?
陳業剛問幾句,沒想到玉璣道人問起酆都城的規矩來。
“我聽聞酆都人鬼共居,你們如何平衡這陰氣對凡人的傷害?”
陳業便將酆都陰司的設計介紹了一番,如今酆都城陰魂已經超過二十萬,活人則是緩慢增加到三萬,已經算得上一個繁華的大城。
正因如此,陰司的規矩也越來越嚴,平日裡陰魂已經很少再出現在人間。活著的凡人總想與陰司的親人見麵,弄得望鄉台一直人滿為患。
如此種種,許多細節還需要調整,但整體來說,酆都城確實已經實現了人鬼共存,相互之間不受乾擾。
不過也因此酆都城祭祀之風極盛,民間已經自發地編出了許多節日,都是與祭祀鬼神相關。
這事陳業倒是沒有阻止,也沒有加以引導,民俗這種東西就是如此產生的,隨著時日推移,要麼慢慢消亡,要麼變成約定俗成的節日。
隻要不是弄出各種害人的規矩,陳業一般都不會管。
而酆都城的規矩很簡單,隨著修行陰司秘術的陰魂越來越多,地獄刑罰的標準也越來越清晰。
雖然暫時還是更偏向北疆的規矩,但隨著陰司裡的中原人越來越多,這個標準終究會達到一個平衡。
玉璣道人聽到這裡便很感興趣,連番追問之後,忍不住說:“將善惡對錯交由凡人百姓自己來評判,這可是前所未有之事。陳宗主,不知多少前人提過凡人愚鈍,容易被蒙騙被煽動,你怎麼會想到將規則交由凡人自己來定?”
“世人哪有達官貴人說的那般愚鈍,隻不過他們終日勞作,一刻不得停歇。吃不飽,自然無法學習,也無法思考。若是世人都能溫飽,民智自然便高,民眾越是聰明,定下的規則自然越是公平。
“如今酆都陰司有數十萬陰魂,他們香火不缺,欲念又少,終日無事,正好讓他們來思考如何定下天下皆準的規矩。每一個善惡與對錯,都會在地獄酷刑之中被反複拷問。自己能否做到一視同仁,你所要求的,旁人是否能接受。
“無數對錯思緒每時每刻都在交鋒,所以地獄的酷刑也在不斷調整,但終究是酆都城上下都能接受的規矩,連我也不能違反。”
陳業是身體力行地推廣這套,隻因他很清楚,善惡二字本就是人來書寫,當然是以人為本。
脫離了大部分的人,將自己淩駕於眾人之上,然後強行推廣自己的善惡觀,那其實跟獨裁也沒什麼區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