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洛克關掉租來的吉普車引擎時,山霧正吞沒最後一絲天光。他盯著衛生院斑駁外牆上的紅十字,指節叩響方向盤。
候診廳的黴味混著來蘇水刺入鼻腔。值班護士在玩消消樂,屏幕光照亮她胸牌上的名字王秀蘭。
“查出生證明?“護士的瓜子殼粘在鍵盤縫隙,“九三年發大水,早泡爛了。“
沈洛克的瑞士糖紙包裹著五張百元鈔滑進登記簿“聽說有位蔣林傑,九三年七月帶女嬰來過?“
暴雨突至時,沈洛克正踩著蔣雙雙的童年足跡。鵝卵石路長滿青苔,每一步都像踩在真相的脊椎骨上。村口雜貨店的老人用竹煙杆敲著櫃台玻璃“蔣老師?早搬去縣裡享福嘍。“
“蔣老師年輕的時候,那也個好青年啊。就是一個人拉扯著一個孩子,太不容易了。”
說著,老人拿出了一張泛黃的《映秀周報》,1993年8月刊頭版標題《青年教師蔣林傑拾金不昧,萬元現金歸還失主》。配圖裡的男人抱著嬰兒繈褓。
“他媳婦兒呢?“沈洛克指著照片問。老人渾濁的眼球突然清亮“哪來的媳婦?蔣老師抱回娃娃那晚,後山泥石流衝了半條街“
雨點擊穿鐵皮屋簷,沈洛克在轟鳴中捕捉到關鍵詞1993年7月16日,暴雨紅色預警,鎮衛生院停電,蔣林傑抱著啼哭的嬰兒敲開接生婆的門。
山神廟後的瓦房透著煤油燈的光。九十歲的孫阿婆吐著煙圈,腳邊火盆煨著治風濕的草藥,氣味與沈洛克實驗室的基因樣本保存液驚人相似。
“那晚的雷能把死人劈醒。“她煙杆指向供桌後的送子觀音,“蔣老師渾身是血,娃娃臍帶還纏在脖子上。“
沈洛克的錄音筆在褲袋發燙“產婦在哪?“
孫阿婆的皺紋突然堆疊成詭異笑容,“那麼久了,我哪記得”。
鎮小學倉庫的鐵門在狂風中**。沈洛克的手電光掃過“優秀教師蔣林傑“的獎狀,最終停在1993年班主任日誌的殘頁
7月15日請假赴省城探親
7月20日攜女嬰返校,稱妻子難產去世
當他在儲物櫃底層翻到鐵盒時,山洪的咆哮已逼近校門。盒裡躺著褪色的真絲圍巾,1993年東樂百貨的價簽還未撕淨。
第一塊山石砸穿屋頂時,沈洛克正對著手機拍下證據。蔣林傑的備課筆記裡夾著張車票1993年7月14日,映秀至東樂,硬座,14車27號。
第二塊石頭擦過他耳際,鮮血滴在泛黃的車票存根。他在瓦礫堆裡摸到個鐵皮盒,嬰兒腳環上的“蔣雙雙“三個字正在氧化,而血型欄的ab型與蔣菲菲完全吻合。
山洪衝垮檔案室的瞬間,沈洛克攥著腳環撲向裂縫。混濁的水流中,他看見蔣菲菲年輕時的照片從鐵盒飄出——1993年東樂大學畢業生合影裡,她的腹部在學士服下隆起可疑的弧度。
當救援隊挖出昏迷的沈洛克時,他緊握的左手縫裡滲著血泥。醫護人員掰開他手指,嬰兒腳環的熒光塗料在擔架上幽幽發亮。十八個未接來電在防水袋裡閃爍,最新消息來自實驗室助理
“蔣主任突然視察,帶走了所有基因測序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