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得很的那群人,大部分則是寒門出身。”
林十三接過孫越遞過來的百官言論,仔仔細細的翻看起來。
林十三道:“這上麵除了通關開海一事,議論最多的是吏部京察啊。”
京察是大明吏部對在京官員的考核,無定期。有時一年一察,有時三年一察。
要考察就要得罪人,有些圓滑的吏部尚書,在任期間一次京察都不搞。
嘉靖朝的最高紀錄,是連續六年沒有進行過京察。
如今新皇登基不久,楊博剛剛做了吏部尚書,上來就搞京察。可見楊博是個儘職儘責之人。
京察不是簡單的給京官分個好壞。要細分考察四格、八法。
四格分彆是守、政、才、年。
四格一等曰“稱職”,二等曰“勤職”,三等曰“供職”。
四格三等又細分為“守”三等,一等廉、二等平、三等貪。
“政”三等,一等勤,二等平,三等怠。
“才”三等,一等長,二等平,三等短。
“年”三等,青、中、老。
八法則是貪、酷、無為、不謹、年老、有疾、浮躁、才弱。
若在八法中得了“有疾”、“年老”的考語,強製致仕還鄉。
得了“浮躁”、“才弱”考語的,降一至三級任用。
得了“貪”、“酷”、“不謹”、“無為”考語的,罷官奪職。
而京察一等者,則會優先外放地方實職。但每次京察,往往一等者寥寥,落入“八法”受處分者數百。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一句話,京察是京官的噩夢。
孫越道:“師父,那群京官最近都在問候楊老部堂的祖宗八代。說他搞京察是新官上任燒邪火。”
“您老看,要不要重辦幾個嘴不乾淨的?”
林十三卻道:“京官有牢騷,是因世宗時的京察,往往不看官員優劣,隻看官員給察官送的銀子數目。”
“京官們有錢的人人出血。沒錢的就隻好等著被定三等或入八法。”
“楊老部堂掌了吏部,這次京察會大不一樣。”
“咱們北鎮撫司總不能因京官們發幾句牢騷就抓人。”
孫越笑道:“師父,您老人家真是菩薩心腸。”
林十三道:“雷霆手段、菩薩心腸缺一不可。不過咱們北司當務之急不是關注京察之事。而是關注通關開海之事。”
“你讓下麵的弟兄把精力多往通關開海的事情上放。”
林十三不是穿越者,自然不知蝴蝶效應一說。
隆慶元年的京察,將直接影響通關開海的國政。
接下來的半個月,海瑞坐著一艘破船經運河去了應天赴任。
朝中開海派和禁海派的論戰如火如荼,雙方吐沫星子亂飛,奏疏雪片一般飛向乾清宮。
林十三則忙著整理禁海派官員的不法情事,搞他們的黑檔。萬不得已時,他將冒天下之大不韙,以官員隱事要挾,影響國政。
與此同時,把京城官場鬨得雞飛狗跳的京察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