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長話語的信息對於異查局,或者說大炎上層許多人來說,屬於預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所謂仙修本就是擁有不可思議力量的人。
經過這次之後,異查局再派人去太極觀的時候,與幾位道長的交流就變得更加謹慎卻也更加坦誠,有一些事也沒有太過刻意地藏著掖著。
不算短的日子接觸下來,也就不難推導出修行中人是個什麼狀態。
他們或許本就清楚熊旭光等人是朝廷的人,但在他們的認知中,人與人雖有不同,卻也沒有那麼不同,交流看緣分也看人心性,身份倒也未必重要。
所以又繞回了那個已經被人點破過一次的問題——太極觀到底收不收徒,或者說能不能收朝廷的人?
但就這個問題,雖然在之後的日子裡,再去太極觀的人再沒有問過道長們,但在異查局內部卻已經討論了許多次,立了很多方案又推翻了很多次,結論是不宜過度表現。
異查局中的大多數人也傾向於,太極觀的道長雖然知道經常去那的有幾個公務員,卻未必知道其實背後牽扯的層級非常高。
仙修對於整個朝廷整體的信任感依舊不高,小道長最後的那句話也算是一定程度的佐證。
在這件事上,雖然有個彆聲音希望快速推進,甚至不惜采取一些相對激烈的手段。
但是異查局和大炎高層中的絕大多數人,都保持了理智和絕對的克製,在這個尷尬卻重要的時期,絕對不允許出現任何過激行為。
而那些曾經表現出過激手段傾向的人,在無形之中也被漸漸疏離出了異查局的核心決策圈,這不光是異查局高層的意思,甚至是大炎最高議會上的意思。
而提出較為激烈建議的人也在他們個人不在場的情況下,被重新研判了幾遍,純粹隻是建議的還好,如果存在其他傾向的則被漸漸疏離了異查局的核心決策圈。
在這種複雜糾結的氛圍中,一個驚喜終於出現了。
太極觀主是道號玄明的老道長徐明,其有兩名弟子,一個是溫文濤,道號青雲,一個是遊素真,道號青萍。
而青雲道長的弟子就是杜錦軒小道長,但青萍道長一直沒有弟子。
或許是之前那一次的對話讓小道長記住了,或許他也和太極觀的幾名道長提了一嘴。
可能是因此激發了青萍道長的收徒欲,所以他又下山遊曆準備去了。
不過當時異查局的人雖然知道青萍道長下山,並且其實暗中也有跟隨觀察,但並不清楚他的目的,看起來也隻是普通雲遊。
直到在進入盛夏時節的時候,幾次去太極觀都沒見到青萍道長,熊旭光故意提了一嘴,問了一下杜錦軒小道長,從而從後者口中得知一件重要消息。
青萍道長這次下山是去尋弟子的!
消息傳回京都,整個異查局的知情人層麵一下子就沸騰起來。
機會!
一個必須要把握住的機會!
很快上麵的指示就明確了一下,首先是要幫助青萍道長能尋到心儀弟子。
包括但不限於暗中為青萍道長提供旅途便利,在青萍道長對某些人表現出興趣的時候,在後者猶豫階段,以相對合理的方式去做工作。
其次異查局也得主動出擊,以儘量真誠的態度毛遂自薦,就是主動上太極觀,最好是主動在青萍道長麵前希望能拜師。
總之,這一次青萍道長收徒的事情,也成了異查局的一項高級彆任務。
哪怕異查局乃至朝廷的人沒辦法被選為弟子,至少一定要幫青萍道長找到一名弟子,決不能讓他無功而返!
隻要能收到合適的弟子,讓收徒這件事順利,那麼就有可能繼續收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