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古董”發掘完成之後的第二天,熊旭光和偵查排的戰士們也已經從隱仙穀出來。
他們上交了大量文字記錄資料和簡單的描繪圖,並且親自參與了之後的發掘工作。
十幾天的古代行,三組人每組根據自身經過的地方和時間的緊迫程度,一共埋下了十二處信物,發掘工作的目標也是他們。
一周後,京都異查局總部,由黎愷通過會議和視頻信號向關注此事的相關人員彙報情況。
雖然發掘工作還在繼續中,但基本已經能定下基調。
“在不惜人力物力的前提下,經過將近一個星期的發掘,總共出土了五件古董信物。
其餘的七處則因為地貌改變和一些可能的人為因素,始終無法被找到。
但僅有的五處已經足以說明許多問題了。”
會議室已經換上了新的電子屏幕,不再是以前常用的投影屏。
說話間,黎愷通過工作人員切換屏幕上的圖片。
“他們分彆是,大炎國徽、九毫米子彈殼、一粒塑料紐扣、一塊隨手刻字的石板和一枚手雷拉環.這是他們出土前後的對比圖。”
屏幕上,最明顯的是那枚國徽,剛出土的時候上麵的塗料還保持著鮮豔的顏色,但在短時間內就開始氧化褪色,到現在已經隻剩下了銅合金與歲月融合的色澤了。
會議上乃至會議之外看著屏幕的所有人,在此刻都保持著相當程度的克製和沉默。
倒不是說這些大佬真的理智到這種程度,而是因為早在彙報前大家都已經知道這些事實了。
“除了驗證之前的時空猜想,這一過程還驗證了一件在此之前一直被忽略的事情!”
黎愷的聲音都不由大了幾分,像他這樣以理智著稱的人,這已經算是少有的失態了。
異查局許多專家學者此刻也正襟危坐。
黎愷深吸一口氣才道。
“根據熊旭光和偵查排的戰士們給予的信息綜合測算,古代和現代的地形地貌和土地範圍存在著較大差異!”
這信息倒是並非人人都知曉,在場的一些人也是第一次聽到,所以吃了一驚,甚至有些不明白這句話的具體意思。
不過所有人都知道黎愷會說清楚的,隻是後者沒有立刻說下去,而是再次深呼吸平複心情。
“我們發掘信物的範圍,距離隱仙穀最遠的地方,大約是五百公裡但根據熊旭光等人的描述,其實跋涉的距離是相當遠的,即便交通條件比較差,可他們基本的路感還在,更是每天相對精確的計算距離.”
“據他們所言,在有仙術的幫助下,最遠到達的距離應該有兩千多公裡,在沒有仙術幫助的情況下則是八百公裡”
“各位,這並非是個例,而是普遍存在的情況,每一組人每埋下一個信物,都會記錄地麵距離和響應的時間,以及周圍的環境”
“幾乎每一個信物的測算距離,現代與古代都存在著較大差異,最少也有一倍以上,有的則相差將近兩倍.”
聽到離開的話,會議現場的許多人以及屏幕後的許多人臉色都變了,他身邊如匡問蘭等研究曆史比較深的學者,更是出現一些激動的神色,甚至有些難以自持。
黎愷也是儘量讓自己保持平靜。
“這一次的實驗之所以重要,之所以準確,是因為不光是信物的驗證,更是史料的驗證!”
“諸位同事,諸位領導,諸位同誌!”
黎愷的聲音再一次拔高了幾度。
“大家至少都受過高等教育,我想誰都清楚一個當代的史學現狀,研究史學的同事們應該每一個都或多或少陷入過某個困境.匡女士,您說呢?”
身邊的匡問蘭也是毫不怯場,起身說出了那個名詞。
“不錯,這就是當代史學上繞不開的問題,被稱為‘曆史的路徑謎團’,具體可以解釋為,在曆史上的一些地理名詞代表的地點,其相互之間的距離和當代往往有較大差異,我們往往習慣用度量衡的變化來解釋,但依舊有大量無法解釋的地方!”
“如今,真相似乎在我們這個實驗中被揭開曆史上的度量衡變化當然是有的,卻沒有那麼誇張,路徑謎團的存在,是因為從古到今,世界一直在縮小!”
世界一直在縮小!
此話一出滿堂嘩然,許多在屏幕後麵聽著的大佬也是深吸一口氣。
大家都是聰明人,也幾乎全都想到了關鍵之處。
絕地天通,萬靈枯寂,天地大限!
“謝謝匡女士,這一驗證並不複雜,也並不難,已經幾乎能對上許多曆史謎團,那些消失的地方,消失的城市,有許多能以此解釋!”
“我相信熊旭光同誌他們埋下的曆史信標,未必真的全都是找不到,有一些可能也淹沒在世界的潰縮之中!”
“當然,我是物理學家,潰縮是我喜歡用的名詞,但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黎愷話音一頓才繼續下去。
“絕地天通,萬靈枯寂,天地大限!玄龜甲的內容在這一刻得到了進一步驗證,曆史的進程不隻是史書,也是靈氣開始稀疏消散的過程,萬靈枯寂也不隻是我們這種凡人和一些動物無法修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