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再擴大到不同的意識形態傾向,不同的利益群體,不同人群對輿論話語權的爭奪。社會改革需要空間,不能潛移默化的發生嗎?政府的主導權,社會的話語權,為什麼要失去後在將來奪回來?我們不是已經走過社會革命了嗎?我們也有全產業鏈,雖然依賴對外商貿,但彆人也沒膽子硬來。不會像俄羅斯,缺東少西,一被製裁,就麵臨社會停擺的可能。
社會主流的意識形態,權力主導,是怎樣一種趨勢?是什麼群體在背後?他們控製的物質比例在擴大,但人口占比一路走低,慢慢的走到大部分人的對立麵去了,但為什麼如此肆無忌憚?
1990年確定禁止公民持槍,2001年後更連特殊群體也被禁止,全麵禁槍,這是不是也是一種政治宣告?
其實能讀懂,到這裡,不知道我了解的和真實的世界有多大偏差,但應該是超過大部分人的,大部分人也隻生活在彼此交織的幻境之中,不願意深入探究就不會發現幻覺和現實的偏差。
知道世界的樣子,知道過去,知道未來就是一個個人或者組織在解決問題,然後彼此交織,根據我們總結的現代社會,發展規律和發展需求。讓你“在我欲無我的境界中”做一個幻想家,你能不能編織一個美好的未來?說實話,從民主的暴政路線,考慮大部分人的需求,社會主義價值觀,設限和總體的利益最大化,其實一點也不複雜,一點也不難。
但好事多磨,要達成其實非常難,每個人都要考慮自己的最優解,所以總體的最優解?那是什麼玩意,太天真了,所以幻想中規劃的最優道路不容易實現,甚至現實是在下墜的,曆史是螺旋上升嘛!也許!
所以在學者們,聰明人看來,世界非常抽象,抽象才是常態,不是抽象到不可忍受。哲學家提出來修正世界的思想怎麼會被傳播?彆忘了大部分人,是看不到真實世界的。就是跟隨改革哲學修正世界的人,有多大比例懂其更本?大部分隻是不能忍受抽象現實,所以盲信尋求改變,不是嗎?懂的人難道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不會騙人?用魔法對抗魔法!
所以根本,本心特彆重要,所以所有的組織都是審核本心的,你就是追求世界良知?你就是追求物質?你沒有追求,隻是隨波逐流,或者你的追求和認知有偏差,你是你追求的敵人而不自知。
你選擇方向,加入組織,和你的本心越是貼和,你才走的越遠。加入教門,最後卻求財,求色?不是開玩笑嗎?但現實裡又非常常見,畢竟虛偽,假仁,偽裝,變心,轉化是常態,所以一個健康的有追求的組織,路線鬥爭非常殘酷的,沒有殘酷的路線鬥爭,說明已經開始僵化了,或者根本沒有路線取向。
但我認為目前世界最大的抽象在於,我說過主文明貿易集團,視為一個整體,科技水平,平均資源,社會細化分工需要用多少人口維持文明運轉?我以為不超過三十億吧?所以社會不可或缺的崗位隻有三十億個,多餘的人口一部分是對底層崗位的補充備選,其他的就是邊緣人群。
我們參與國際分工,我們爭取到了多少份額,決定有多少崗位,但人口遠遠大於崗位,到了臨界點,你爭的越多,彆的國家越少,所以要貿易壁壘,內部崗位少,人多,所以一方麵要卷,一方麵以工代賑這個概念從來不過時。
沒有崗位就是沒有崗位,維持社會穩定,就業需求就是不可能有經濟收益,就是賠錢,所有主文明的貿易關聯國家都麵臨類似問題,要解決全看社會主導者的價值判斷,和國家財政能力。
美國如果有大領導,要維持文明主導權,分裂主文明,把一部分國家踢出三十億崗位的範疇,那為了運行文明,新出現的組織能有多少崗位需求?但相對的,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下降,是必然的!美國的高收益源於主導文明,失去它文明不能運轉,不可或缺。但一個緊湊的文明失去一部分就會癱瘓,所以首要在團結,如何高高在上?資本主義是不可能肆無忌憚的施行的,一方麵要團結內部,一方麵被踢出三十億的國家,將會出現新的三十億文明,會變成雙雄競爭模式!當然一定程度上這個設想隻是腦洞,涉及的東西太多了,資源的分布,西方人少,資源多。東亞人多資源少。而且西方的概念,美國正在喪失主導權,能不能讓其他國家加入?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定位,不同訴求,要完成它,就一定要打仗。美國有沒有這個執念?
如果真的未來有兩個三十億文明,那進入工業社會貿易內部的人口將增加一倍,如果需要就會去規訓,改造人口,如果不需要,所以才會漠視。
願意的,需要的早就加入,或者被加入了,剩下的加不加入無所謂,所以隨便它們是怎樣的存在,與我無瓜。
但說實話,不現實,人口分布的位置,地緣政治,導致不太可能,中國,南亞,印度擠在一起,有人口,沒資源,西方歐,南北美,甚至可以嘗試控製非洲,資源不缺,但缺人,人是可以隨便生出來的嗎?成熟的工業社會人是有出廠價格的。大量移民,西方這些年的經驗,不太容易消化,種族矛盾太厲害。
而且恐怕失去了現行成熟的規模化,生產模式,重新構建生活水平會劇烈下降。沒有深仇大恨,沒有這樣做的價值,又不是完全不能交流,或者有生存危險。
既然這條路不現實,那再持續一百多年的內卷,不斷的有新的國家在國家貿易中立足,不斷增加規模化效應,不斷的競爭技術,所有成熟的工業國家都參與內卷,不斷的萎縮人口,借助先發優勢,可以獲得超額的崗位數量,貿易份額。但後發工業國,不能控製人口,不能迅速轉型市場化社會,所以控製住人口會很困難,不斷增加的人口,就是競爭的燃料。自然的後發國家跑路,移民,文化入侵也就是必然的了,先發國家一切都是市場化的,都很貴,又不生孩子,後發國家的人進來,天然就是補充市場,對經濟來說賺麻了,隻是會不會被文化同化?會不會內部衝突?我們現在有太多的以工代賑的人口,擔心槍工作,生存空間,所以反對,但資本家隻要便宜,已經先行開始使用了。幾十年後,國家人口塌陷,不夠用之後,為了經濟大量引進,也會提上日程。
所以一切都是經濟問題,為什麼出現經濟問題?人們總體的短視,為什麼總體的短視?因為內外有彆,立場不同。
對西方來說,這樣的未來是可以接受的,通過大航海,控製範圍足夠地廣人稀,在內卷的未來,也受到的影響有限吧?但像我們在這樣的未來,必然小國寡民化。所以****到底是什麼東西?是國家級彆的幻像,為了一些人的利益,一定程度已經把大部分人的未來固定了。所以我們在哲學上不是生發,是萎縮。不是發展,是維穩。不是夢想,是存在。
所以沒有路線,所以不需要鬥爭,溫和的走入長夜。
自小心裡的一股氣,不知道何時泄氣了,去掉幻像,回到現實,回到生活本身。
不知死活的加一句,從這樣的角度,一些不穩定的內部因素來說,在此時尋求擴張必然是一個的機會窗口。作為國人,去打仗我保留意見。再過二十年,習慣人口塌陷,打仗就基本不現實了吧。
再開個腦洞,二戰後美國隻有一億多人,羅斯福對戰後安排,自己的南北美,西歐加非洲,東歐加中亞。亞洲的民國,是有可能出現四個大的主文明的,四個十億規模的主文明,不同於一戰,二戰億為單位的競爭,開始新規模級彆的文明競賽。
一定程度這個腦洞挺大,也挺小。曆史告訴我們,歐洲戰後被美滲透成篩子,更本做不到自成一極。亞洲的民國根本沒有進入工業國家的門檻。所以戰後美蘇聯手先乾碎歐洲的殖民地,東邊我們見風使舵,努力尋求踏入工業國的門檻。蘇聯的體量不夠,也沒有聯東抗衡西邊,玩三國,直接投啦。然後美國一家獨大,
上個世紀是千年難遇的變局,是開局,一但開局,確定了方向走勢最起碼影響未來幾百年,勢能完全走不動了,才會轉向。如果有誰想在對手開局大優的情況下,中盤逆轉大勢,隻有棋手超出對手一個級彆才有可能吧?以人心,為國心,以國策逆轉文明?這現實嗎?這不是大棋黨嗎?
所以笑笑就算了,前麵說的才是比較現實一點趨勢,新的變革的節點還早著呢!後麵的腦洞是文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