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天下人不會覺得李銙阻撓新法是打臉的事情,還會讚歎李瑄的品德。
“人心不同,就如人的外貌一樣。李相心係天下,何必歸罪於自己呢?”
李隆基認為自己給李瑄台下,李瑄非但不下,還主動認錯,自罰俸祿。
這品德李隆基也喜歡,但這不是李隆基的認知。
“臣捍衛新法,郡縣之中,阻撓新法者,斬!如果聖人執意要赦免新安令,請革去臣的宰相職位!”
李瑄拱手,言語鏗鏘有力。
“罷了!就依李相的。”
李隆基見李瑄以此相要挾,也不再勉強。
朝堂的首列,李林甫深吸一口氣。李瑄這小賊是鐵石心腸嗎?
他以後怎麼麵對自己的族人呢?
明明可以救族人一命,現為自己的名聲,將堂兄殺死。
族人哪怕不說,心中也會有芥蒂。
李林甫早已掌握李銙陳放金銀珠寶的宅院。
就想關鍵時刻揭發。
現在李瑄不給他這個機會!
這一刻,李林甫覺得李瑄的眼神森冷無情。
他甚至懷疑李瑄會繼續對付他的兒子。
如果他的兒子斂財,李瑄一定會像處死李銙一樣,將他的兒子殺死。
從今以後,一定要約束自己不安分的兒子。
十一月一日,李銙被處死在東市。
人頭梟落的那一刻,李適之老淚縱橫,將李銙的屍體複原。
按照祖製,李銙是犯罪的官吏,是不能進入祖墳的。
李適之隻能將其安葬在城外的渭陰鄉。
關於李瑄的行徑,有人罵李瑄六親不認,位極人臣以後,不就是讓家族富貴嗎?像楊氏一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更多的人讚歎李瑄大義滅親。
特彆是平民百姓,因為他們是被欺淩的對象。他們不會去同情欺壓百姓的貪官汙吏。
新安縣的百姓得知新安令被李瑄殺死後,李瑄還用自己兩年的俸祿,分給新安縣的貧苦,頓時感激涕零。
他們知道自己錯怪了李瑄。小相公是好宰相!
總之,李瑄的聲望和傳奇,此事後變得更大。
在李銙斬首的這一日,文武百官隨李隆基第二次前往華清宮。
華清宮有專門的天水王府,隻是小一點。
這一次,李適之因李銙之事,未跟隨前去。
由於休朝三日,李瑄暫時沒有去華清宮。
他隨李適之一起將李銙埋葬,並進行祭拜。
他殺死的隻是一個貪官汙吏,但並不是不認這個堂兄。
可惜李銙誤入歧途。
李適之可憐他的侄子李銙,但沒有怪李瑄。
他當過宰相,他的七郎是宰相。
隻是覺得愧對將自己撫養長大的兄長李玼。
埋葬李銙後,李瑄在宋國公府過夜,安撫李適之。
今日殺了李銙!
將來會拯救他的其他堂兄弟。
安祿山造反的時候,李隆基可沒殺死安思順。
至於他的父親、兄弟、妻子,他會想辦法的。
距離上朝的前一日,李瑄拜彆李適之,帶著家人一起驅車前往華清宮。
大部分奴婢都留在長安的天水王府,由沈籍留下主持日常事務。
隻攜帶親衛和一部分奴婢,薑月瑤、長離、霜兒隨李瑄一同前往。
李瑄剛到華清宮下的天水王府,嶽父裴泛竟然來拜訪。
半個月前,裴泛因為考核優異,終於離開壽昌,被任命為大理寺司直。
現裴泛還未赴任,他以為李瑄在華清宮下,昨日就已經到達這裡。
“嶽父大人!”
裴泛見到李瑄後,腿一軟,剛想拜見李瑄。
卻被李瑄製止,先拜道。
然後李瑄將裴泛迎入正廳。
裴靈溪很開心父親調到長安,為夫君和父親煮茶。
誰知裴泛神神秘秘,讓裴靈溪先回避一下。
李瑄以為嶽父有什麼事情。
“李相……”
裴泛抓住自己的衣襟,欲言又止,憋的麵紅耳赤。
煮好的茶無心去飲,他坐如針紮,猶猶豫豫,想說什麼又說不出來。
冬日間,額頭已生汗水……
“嶽父大人何必緊張呢?如言不妥,女婿難道還會怪罪你不成?”
李瑄笑了笑,撫以溫言。
他心想是不是嶽父也在宜壽縣濫用職權,阻撓新法,見他殺死李銙,兔死狐悲?
如果那樣,他到底宰不宰嶽父呢?
但不應該啊!
裴泛明明考核優異,新法執行條理明確。
宜壽縣緊臨長安,又在終南山下,文人士子遍布,遊俠隱士來往,想興風作浪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