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的各個坊市,都仿佛有鐵花綻放。
李隆基要讓百姓看到,絢麗的鐵花,讓長安的胡人,看到這壯麗的繁華景象。
讓他們帶著遺憾回到自己的家鄉,向他們的國人宣揚大唐的強大。
花萼相輝樓上,一覽長安,連同天上清冷的明月。
璀璨的鐵花在夜空中綻放,如詩如畫,配合著燈樓與燈塔,照亮了整個長安城。
絲竹之聲此起彼伏,華麗衣裳的舞姬翩翩起舞,那優美的身姿仿佛從畫中走來。
還有那巨大的燈輪,鬼斧神工,不斷旋轉,任何人看了都會咋舌。
“七郎,據說你要去西域了?”
李隆基在花萼相輝樓上看載歌載舞、火樹銀花的時候,楊玉環來到李瑄身旁,向李瑄詢問道。
她忍不住,她聽說西域很遠,而且是荒涼的不毛之地。
如果李瑄在長安,過一段時間,她會勸說李隆基,再拜李瑄為宰相。
她相信李隆基還是信任李瑄的。
“回娘子,西麵有一個大食的國家猖獗,有東擴之意,臣需要阻礙其東擴,並收複故土。”
李瑄向楊玉環回答道。
他正想托高力士,幫忙傳信楊玉環呢,沒想到她會主動說話。
李瑄又不是楊玉環的乾兒子,正常情況下,去拜見她也不合適。
“七郎有天威,祝七郎旗開得勝……”
楊玉環隻是感覺到難過,又不能勸說。
出將入相,也是李瑄英雄的地方。
她相信李瑄能把那個什麼大食的國家打敗,必然會再拜相。
“借娘子吉言,臣一定會在西域,鷹揚國威。等到西域以後,要尋找最名貴的珠寶和奇珍,送給娘子。”李瑄微微一笑,向楊玉環說道。
“七郎有心了……”
楊玉環展顏一笑,她想要的,並不是這些。
除非有滄海月明珠,藍田暖心玉。
像是《錦瑟》一樣,令人沉醉,令人心碎。
“臣離開長安之前,有一個不情之請。”李瑄沉吟一下,向楊玉環說道。
“七郎請講!”
楊玉環一定滿足李瑄的請求。
“臣有一個部下,任常平新兵指揮使,此對國家重要,是朝廷在地方的耳目,希望楊右相不要無緣無故換下他。”李瑄向楊玉環請求道。
楊國忠現在已經意識到由指揮使直接統帥的常平新軍有影響,如果李瑄一走,他百分之百會換走廖崢嶸。
常平新軍對他將來太重要了。
“七郎放心,楊國忠不敢罷免常平新軍指揮使,我會警告她。”楊玉環一口答應下來。
“七郎將離長安萬裡遠,還有什麼要托付的嗎?”楊玉環又目光灼灼地問李瑄。
大庭廣眾下,這種眼神讓李瑄心中一跳,這貴妃娘子是何意呢?
但李瑄想了想,又對楊玉環說道:“臣的父兄和妻子,請娘子照看一番。雖然臣與楊氏有間隙,但臣一直支持娘子。有朝一日娘子有難處,臣一定會幫助娘子。”
李瑄不得不麵對一個現實。
節度使外出為帥,必留質子在長安。
安祿山這麼被寵信,也得將自己的兒子安慶宗留在長安為質子。
李瑄曾經未婚配,父親在長安,所以沒問題。
現在婚配,再讓李適之在長安為質子,並不符合規矩。
李瑄沒有不長眼地去向李隆基請求,將妻子全部帶走。
隻留一個兒子即可。
但李瑄的兒子都很小,特彆是小兒子,小女兒才幾個月大。
李瑄也不敢帶到西域,去走那隨時有風沙的羅布泊。
他早已與裴靈溪商議好,由裴靈溪和霜兒留在長安,照顧他的兒女。
薑月瑤和長離,與李瑄一起到西域。
等過兩三年,孩子們大一點,再帶他們和裴靈溪離開。
到時候留一個兒子到長安就行了。
關鍵時刻,李瑄會派人將兒子和李適之接走,向西躲藏。
李瑄在西麵留了不少親衛統領常平新兵。
這些常平新兵忠於他,關鍵時刻可以與地方縣令、郡守拔刀相向。
常平新兵,擠占大量的郡兵、縣卒,使郡縣不招募鄉勇的情況下,很難對抗。
“我會約束堂兄和姐姐們,讓她們不要跋扈。七郎的妻兒和父親,我一定會幫忙照看。”
楊玉環覺得這是她應該做的。
“多謝娘子!”
李瑄再次感謝。
她敢肯定,心慈手軟的楊玉環,不能約束五楊。
曆史上很多權柄在握的皇後,都有狠辣參政的一麵。
然楊玉環從來沒有過。
但話又說回來,楊氏的跋扈,楊玉環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因為楊氏的權力,來源於楊玉環的縱容。
“玉環和七郎在說些什麼?”
這時,觀賞花燈的李隆基走過來。
“臣妾想請七郎作一首詞……像是中秋那樣。整個天下,隻有七郎能作出音律獨特的詞,這上元夜的火樹銀花,絢麗燈火,不是應景嗎?”
楊玉環立刻改變神態,掩飾自己與李瑄的談話內容。她靈機一動,想到向李瑄求詞。
是搪塞李隆基,也是真心向李瑄求。明媚的眼波中充滿期待。
“是極!是極!七郎去西域前,留下好詞吧!讓我能再作大曲!”
李隆基來了興致,上元節也是詩人們吟詩作賦的節日。
現城中不少文人,在花下吟詩。
“臣隻在此間,不夠完善,希望能獨自在朱雀街遊覽,尋找靈感,待遊覽完畢,再向聖人和娘子奉上詞。”
李瑄愣了一下,不過他很快就回答道。
元宵的詞,確實有一首。
如果說《水調歌頭》是秋詞的絕唱,但《青玉案元夕》,就是當之無愧的元宵節第一。
“七郎可自去遊覽!”
李隆基點頭,寫詩詞確實需要靈感。
那種穿梭時間與空間的感覺,隻是站在花萼相輝樓上,為難李瑄了。
“三郎,上元夜不該隻在這花萼樓上,當夜遊曲江。我們與七郎在曲江彙合。”
楊玉環趁機向李隆基說道。
“依玉環的!”
李隆基笑道,他正想離開花萼相輝樓呢,玉環果然與他心有靈犀。
隨即,吩咐高力士起駕一路遊覽,前往曲江。
李瑄穿著便服,故意走在朱雀街的昏暗之處,怕人認出。
她的妻子們就在這朱雀街上,觀看滿城花火。
他沒有刻意尋找。
有的時候,還繞過小巷,看煙火氣息。
一年一度,非宵禁之夜。
李瑄知道,宵禁對城市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總有一天,李瑄會推倒這些坊市之牆,取消宵禁。
在巷子中,李瑄看到許多孩童提著燈籠,一蹦一跳。
在朱雀大街上,許多貴族士女暢遊。
還有一處廣場上,鐵花飛空,像是東風吹開了火樹銀花……
李瑄用一個時辰,一路走到曲江。
這裡從皇家的閣樓,到曲江池的畫廊,都有明亮的燈火。
這裡還有長安為數不多的燈輪,也有讓人拍手叫絕的鐵花表演……
李隆基的車駕到來後,與平民百姓區分開。
“拜見聖人,娘子……”
李瑄穿梭羽林郎,到達曲江畔的李隆基和楊貴妃的身前。
“七郎可有妙詞?”
李隆基問李瑄。
楊玉環上前一步,代表她更激動。
“已有!”
李瑄回答道。
“筆墨紙硯!”
李隆基話音剛落,桌子和筆墨紙硯就被呈上來。
女官提燈照亮。
研好墨後,李瑄執筆,一揮而就寫下膾炙人口的《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詞牌名,大唐也有。出自漢代張衡的“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
但此次體裁平仄又有不同。
此詞前半段描繪上元夜的景色,隻能算精品,不能撼動千古,但最後筆鋒一變,韻味深長,讓人無儘遐想。
“妙!妙!妙!”
李隆基拍手,連說三個妙字。他看到的是對上元夜的描繪。
現李隆基正在思索眾裡尋他千百度以後的含意。
誰都能看出大有用意。
楊玉環看到為首詞,又醉了,由於想法太天真簡單,讓她屢屢產生誤會。
如之前的《嫦娥》,再後來的《錦瑟》。
她以為李瑄在暗示些什麼。
而這首《青玉案元夕》,最重要的是站在燈火闌珊處的那人是誰?
wwш?тTkán?Сo
她覺得是不是自己!
越想越臉紅。
陪同李隆基的楊國忠對李瑄的才華羨慕嫉妒恨,他覺得李瑄好離譜啊!
雖然他不太懂,但朗朗上口,一定又是佳作。
楊氏姐妹此時厭惡李瑄,李瑄詩寫得越好,她們就越難受。
裴寬、韋見素、楊慎矜等十幾名三品大臣,皆交口稱讚。
他們也在思索“那人”是誰?
“七郎,此詞中七郎尋找的人是誰?”
李隆基想不通,忍不住向李瑄問道。
“推行新法失敗,臣不能言明。”
李瑄輕聲回答道。
他的回答很容易讓李隆基和大臣們推測,那人不是指誰,而是新法。
李瑄沒有做到,所以才能寫下這首詩。
燈火闌珊處啊!
這個時候,李隆基也沒有不高興。因為李瑄有感而發。
詩人通常以此為詩詞注入靈魂。
就像張九齡的《感遇》一樣,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恰恰證明了李瑄的忠貞!
實際上,李瑄的那人不僅僅是這樣,他不能表露出來。
不過楊玉環還是沉浸在自己編織的幻想之中。
也有文人在不久後,會推倒“那人”,但仍舊是莫衷一是。
有人說,那人是明君,是年輕時的李隆基。
有人說,那人是李瑄自己。
有人說,那人是李瑄想得到又無法得到的意中人。
有人說,對應燈火闌珊,那是李瑄心中的國泰民安。
有人說,那是一種野心,李瑄在這一夜,釋放了自我……
伴隨著《青玉案元夕》的傳頌,李瑄於草長鶯飛的季節,離開長安。
李瑄的父兄、妻子坐馬車將他送到鹹陽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