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雙全的李帥,竟然被楊國忠頂替首席宰相的位置,還“倍受欺負”。
一個新來的宦官監軍,都敢對李帥頤指氣使,無法無天。
打敗仗的將領,頻頻升官。勝戰的將領,卻隻能堆積西域、河隴。
連安祿山都能和李帥一樣封王,他配嗎?
這怎能讓將士忍受呢?
於天寶十三載春天的時候,朝廷賞賜的絹、錢,已經全部轉運到西域。
李瑄召集所有的押官到達龜茲,他拿出功勞簿,令僚屬抄錄給這些押官、衙將觀看。
哪怕殺一名敵人,也會在功勞簿上有記載。
李瑄將一百萬貫錢中的八十萬貫平分所有的將士。
這裡的平分,是按照職位。
如普通士卒分十貫,副隊頭分十二貫,隊頭分十五貫,押官分二十貫,衙將分五十貫,郎將分一百貫,副使和守捉使分二百貫,軍使分五百貫。
這些算是“出兵費”和“集體軍功”。
所謂集體軍功,是指集體俘虜人數。
剩下的二十萬貫,撫恤戰死士卒的家屬,不論胡漢。
然後就是三十萬匹絲綢。
隻有親自殺敵和親手捉拿俘虜者,可領一匹絹。
如果殺兩人就是三匹。
獨殺三人獎勵五匹絹,獨殺四人獎勵八匹絹,獨殺五人十五獎勵匹絹。
殺敵越多,獎賞越多。
最後還會獎勵跳蕩勳章、勇氣勳章。
安西、北庭軍,從未得到過這麼多賞賜。
隻要手刃五名敵人,絹錢,加上他們的俸祿和一些金銀珠寶獎賞,足夠衣食無憂。
當然,普通士卒想要殺死五人挺難的。
甚至騎兵都不容易。
這一次軍功獎勵,全體士卒心服口服,對李瑄“敬而愛之”,又充滿對立功的憧憬。
普通士兵想當隊頭,隊頭想晉升押官,押官想被提拔為衙將,以得到更多的獎賞。
李瑄又添一把火,宣布將聖人獎勵他的十萬貫錢,黃金三千兩,全部買向葛邏祿、堅昆、突騎施、沙陀等遊牧民族買牛羊,向西域三十六國購買各種美酒,每個月都對士卒進行一次大犒賞。
他在巡視諸軍,檢閱士卒的時候,把朝廷賞賜的絳繡、彩鍛、蜀錦這種大唐最名貴的絲綢,獎勵給演習最優秀的大唐勇士。
這些勇士要麼精通騎射,要麼以一當十,得到李瑄的名貴絲綢賞賜後,都有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衝動。
李瑄大公無私,恩威並施,使安西、北庭軍空前團結,沒有不效死命的。
雖然東西都是李隆基賞賜,李瑄借花獻佛。
但將士們感激和尊重的隻有李瑄,而不是李隆基。
一套套組合拳打下來,軍隊被李瑄牢牢掌控,隻會遵從李瑄的意誌。
與此同時,李瑄對西域的管理更加嚴格。
他不允許任何一個西域國王,通過絲綢之路向朝廷進貢。
所有的粟特、西域商人,不得再通過絲綢之路前往河西走廊、長安洛陽。
他以修理絲綢之路的名義,截斷絲綢之路。
但這並不意味著商人無買賣可做。
李瑄從隴右牧監調集來的駑馬、戰馬都已經到達。
他擴大河西長行轉運的規模,以向李隆基運送特產的名義,從涼州城買來更多便宜絲綢,運往龜茲。
由西域商人,在龜茲購買。
並且,無數大唐士卒出手軍功獎勵的絲綢,從西域商人手中換取更容易攜帶的金銀珠寶。
關中連綿的大雨,阻斷道路,掩蓋了安西的動靜。
通過經貿,為李瑄賺取的金銀珠寶越來越多。
單單是上交給安西都護府的金銀珠寶,就足夠軍中的和糴。
更何況安西都護府還有其他財政收入。
天寶十三載三月,大食出使長安,被李瑄攔截在安西。
天寶十三載四月,波斯王普尚令宰相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攜帶三十頭駱駝滿載的金銀珠寶,準備去大唐朝拜天可汗。
這是普尚準備已久的朝拜,並派遣宰相,表達波斯國的忠心耿耿。
但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沒想到的是,他順道在龜茲拜見天將軍的時候,被李瑄告知不能去長安。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問為何,李瑄私下告訴他,大唐皇帝身邊有奸臣,他準備出兵清君側。
而且大唐短時間內無法幫助波斯王國滅亡大食帝國,讓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和普尚悠著點。
李瑄必須向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挑明這件事,讓波斯有提前備戰的準備。
安西北庭軍抽調回中原,李瑄相信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這個雄主一定會趁機攻擊波斯,奪回裡海以南的廣大地區,以及富庶的呼羅珊地區。
波斯王國早做準備,並產生危機感,才有可能擊退大食帝國的攻擊。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老謀深算,他聽李瑄說要“清君側”後,覺得李瑄八成是要造反了。
現在西域誰知道大唐皇帝李隆基?
人們更畏懼的是天將軍!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篤定無敵的天將軍能造反成功,成為大唐皇帝。
他特意研究過李瑄,清楚李瑄是大唐的皇室成員,還是第一代天可汗李世民的後代,李瑄的曾祖父李承乾當過儲君。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的想法很片麵,現在位極人臣的天將軍不滿自己的地位,想更進一步,唯有造反。
或許他下一次前往長安,拜見的天可汗就是眼前的天將軍。
李瑄也向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承諾,如果大食帝國入侵波斯王國,他不會讓波斯王國孤軍奮戰,河中粟特諸國、吐火羅諸國、葛邏祿汗國、突騎施諸部,以及河中的柘枝軍、蔥嶺軍,都會前去支援。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放心下來,他將金銀珠寶留給李瑄後,立刻回去向普尚稟告,準備提前備戰。
另外,波斯王朝、吐火羅地區、粟特地區的糧食,從十三載秋天開始,沿著千泉古道,向龜茲城運輸。
李瑄於十二月份,完成巡視,回到龜茲城。
同時,李瑄開始組建龐大的親衛隊伍。
他從安西、北庭八萬多士卒中,挑選七千五百精銳。
李瑄通過選拔來安西投靠他的遊俠,早已將親衛擴大到兩千五百人。
這次擴建後,李瑄的親衛將到達一萬人。
大唐開國以來,從未有將領的親衛達到一萬人。
李瑄已經為親衛備好一人雙馬。
從呼羅珊地區運輸過來的鐵塊,從西域各國運來的皮革和上好的木材,進入龜茲。
由工匠打造出一柄柄強弓,神臂弩,明光甲、魚鱗甲、鎖子甲、箭矢、刀矛。
安西北庭的工匠本就充實,但李瑄前後俘虜大食工匠千人,又讓李隆基從中原調來一千多名工匠。
李瑄優待工匠,重賞他們絲綢,使他們非常賣力,加班加點。
調集大量大食俘虜,不分晝夜開采龜茲一帶的鐵礦、銅礦,增加煉鐵爐、煉鋼爐,冶練鋼鐵。
棉花經過幾次收成,種植範圍越大,優先為士卒製作棉衣。
少量用土法製作棉布。
製作棉布的機器李瑄不會搞,但李瑄在讓公輸青子研究。
順便把棉甲也製造出來。
大量的牛羊購買,並將一部分牧場設立在龜茲。
準備在關鍵時刻,宰殺牛,製作成牛肉乾,提高軍隊長途跋涉的能力。
動靜越來越大,以至於西域上空戰雲密布。
連一些國王,都猜測李瑄要謀反。
但他們不敢說話,也無法將消息傳出去。
連去過長安,接受李隆基賞賜,娶宗室女的於闐王尉遲勝都在靜觀其變。
他也是李瑄的西征時的部將,李瑄的威勢深入人心。
龜茲王白霸,最能感受到龜茲城的動作。
安西軍編製軍隊為六萬四千人,北庭軍編製為兩萬人。
但李瑄不僅組成一萬鐵騎的親衛部隊。
還將投奔他的漢人、胡人全部招募。
以至於現在安西諸軍人數到達六萬八千人,北庭軍到達兩萬六千人。
比朝廷規定的還要多兩萬人。
這不是謀反是什麼?
天寶十四載二月的調兵遣將,是李瑄將經略軍、龜茲軍,向天山調遣。
名義上,打著西征大食帝國的旗號。
實際上是準備在天山進行牧馬,養肥戰馬。
然後在秋高馬肥之際,南下西州。
西州的東麵,即為敦煌郡,隨時可以進入玉門關。
等時機成熟,李瑄會率領一萬親衛、碎葉軍、長城軍、焉耆軍、於闐軍主力,順著新修的道路,快速到達敦煌。
李瑄目送李嗣業、來瑱、張興,以及幕僚劉單,率領著擁有超過六萬匹戰馬的大軍,和數百糧拉運糧食的車子離開。
到天山後,那裡還有數十個牧場,有李瑄從胡人那裡購買的牛羊。
其他諸軍,也被李瑄下令養精蓄銳,在屬於自己的牧場區域,將馬養肥,整訓備戰。
“敢問李帥,聖人下令二月西征大食,為何沒見您的命令,經略軍、龜茲軍又反其道而行之呢?”
就在經略軍、龜茲軍啟程的時候,顏真卿向李瑄詢問道。
他終於向李瑄挑明這個問題。
這句話他憋了整整一年。
都知道李瑄的異動,誰都知道李瑄封鎖了西域,囚禁了監軍,招兵買馬,繞過安西都護府打造兵器,囤積糧食。
但沒有人敢問具體。
現在幕僚皆在李瑄身邊,他們都想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