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_大唐天將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唐天將軍 > 第三百七十四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

第三百七十四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2 / 2)

“大王可以試一試,讓隴右諸胡去攻擊安重璋,追擊南霽雲。希望他們還知道自己是大唐的臣子。”

呂重賁沒有意見,隻能死馬當活馬醫。

親衛攜帶李璬的軍令,去號令隴右諸胡。

隴右諸胡隻是接下李璬的軍令,但無動於衷。

他們十分現實。

作為李瑄征服的民族,他們本能地畏懼李瑄。

沒有勇氣與李瑄對抗。

他們已經看出其中的門道,隴右身披鐵甲的精銳都不打,他們上去送死嗎?

得知此事的李璬非常生氣,但有心無力。

當天夜晚,傳令兵跌跌撞撞進入穎王大營。

“報……,啟稟大王,段秀實、曲環、荔非元禮等隴右軍反了。他們放棄渡口守衛,正向您的大營衝來。”

李璬就帶著一千名萬騎禁軍呆在黃河東麵,對岸是金城關。

由楊景輝守衛。

李璬害怕河對岸的金城關被攻破,所以在這裡扼守。

在他旁邊不遠處,正是段秀實、曲環、荔非元禮率領的軍隊。

在他後方是隴右諸胡,還有慕容曦皓等率領的直屬大唐的胡人步騎。

“大王,這是陷阱啊!李賊長時間不東進,是因為在暗中招攬隴右舊部,才會是現在這樣。我們隻有一千禁軍,萬萬不是敵手,現在末將誓死擁護大王突圍。”

呂重賁勸說李璬突圍,他的獻策,可以說是幻想,還未實施,就已夭折。

他終於明白,以李瑄對隴右軍的滲透,即便許諾人人封郡王都沒用。

除非早在八年前,朝廷就外派與李瑄沒有瓜葛的人為帥,並逐步替換河隴主將。

但誰會在八年前想到有這一天呢?

那時的李瑄,還是一個力求變法的宰相。

“朝廷的威望哪裡去了,怎麼全是反賊?”

“禁軍集結,隨本王殺出重圍!”

李璬是文人,擅長文詞。

他說出這句話用了畢生的勇氣。

長安雖是一個鳥籠,但榮華富貴不缺。哪像這裡,不僅環境艱苦,還有刀光劍影。

想到叛軍要圍堵他,恐懼便如潮水般瞬間將李璬淹沒,雙腿也變得發軟,語氣顫抖起來。

他知道大勢已去,隻有嘗試突圍離開。

無縛雞之力的手臂抽出寶劍,在親衛的護衛下,騎上戰馬。

上千名禁軍緊急穿戴好。

慌亂之下,他們的隊伍並不整齊。

在四麵楚歌下,他們非常心虛,還未開始突圍,戰意已經失去。

“任何士卒不得夜中放箭,不得傷害穎王。活捉穎王者,官升三級,重賞百金!”

段秀實騎在一匹黑馬上,向靠近穎王營寨的士卒下達軍令。

穎王一定不能死。

否則在輿論上於李帥十分不利,而且他認為李帥有機會利用到穎王。

他也通知荔非元禮和曲環,讓他們約束士卒,隻斬殺反抗的禁軍。

“活捉穎王!”

“活捉穎王……”

無數士卒舉著火把,在黃河岸邊呼喊。

原野之上,火龍狂舞,照亮夜空。

李璬聽到呼喝之聲,憋屈憤懣。

他不想死,隻能硬著頭皮去突圍。

“保護穎王……”

不一會兒,禁軍最先和綏戎軍騎兵相遇。

這些禁軍清一色的京兆戶籍,他們的父輩不是在飛騎,就是在萬騎,知道自己的職責。

縱然戰鬥力不佳,也咬著牙上去一拚。

兩方騎兵衝擊在一起,金鐵之音,伴隨著黃河的波濤聲鳴奏。

但血液流下的時候,往往這些號稱“萬騎”的龍武衛的悲歌。

曾經驍勇的禁軍,威震天下。

現早已不是他們的時代。

邊軍稱雄!

“殺!”

綏戎軍一名衙將驍勇,馳矛橫衝。

他自突直刺,如黑夜中的殺手,專攻要害,將一名名禁軍挑下馬。

隴右軍雖久未戰鬥,但依舊強悍,士卒一交鋒,就爆發全力。

禁軍像是撞在一堵牆上,不得寸進。

李璬見前方火把燃天,隻能帶著數十名禁軍,從其他方向突圍。

但禁軍的數量相比邊軍太少,不一會兒就有大部分被拖住。

以至於李璬不論跑到哪裡,都會被攔截。

“穎王在那裡!”

鎧甲鮮豔的穎王還未繞道跑多遠,就被攔截認出。

邊軍士卒打雞血一樣,衝向穎王。

“大王,你先走,末將攔住他們。”

呂重賁挺身而出,讓李璬繼續逃離。

“周圍都是火焰,沒地方可逃了。”

李璬麵向周圍,自知無路可逃。

心灰意冷的李璬打算投降,希望能保住一命。

“李賊,李瑄,原來你姓李啊!你對得起太宗皇帝嗎?”

李璬又望向夜間的黃河,心神如滾滾黃河。

一條黃河,承載了太多。

這頭是李賊,那頭是安賊。

這邊的叛軍越過黃河,那邊的潼關即便守住,又有什麼用呢?

“唉!”

呂重賁也深深歎一口氣,放下手中的兵器。

苟活著也好!

李瑄控製隴右,實力懸殊的戰鬥。

李璬的親衛收到命令繳械投降,一群隴右士卒一擁而上,興致衝衝地將李璬和呂重賁擒住。

不久後,段秀實傳令穎王已被生擒,讓負隅頑抗的禁軍投降。

禁軍早無戰心,得知這道消息後,紛紛放下兵器。

翌日,李瑄率領天策軍中的五千輕騎來到金城渡口。

人和馬一起,迅速渡黃河。

這五千天策衛輕騎,正是李瑄突襲長安的班底。

人人皆一人三馬。

其中還有一千名一人四馬者,他們是鐵騎,將鐵甲放到備用馬上追隨。

士卒們攜帶酒水和牛肉乾,每日行進八個時辰以上。

在這五千輕騎後方,還有十萬騎兵緊隨其後,隻是沒有那麼多備用馬,他們不可能跟上輕騎的步伐。

然後就是河西、隴右的一些步兵騎兵。

計劃分三個梯隊,向關中挺近。

“成公,南八,我覺得吐蕃會趁大唐沒亂,出兵進攻柏海,甚至有攻擊青海、九曲,進入河隴的動機。為了河隴百姓的安全,必須留一部分河隴軍防備吐蕃,我將這裡的戰場交給你。”

李瑄出兵的前一天,向段秀實和南霽雲囑托道。

兩人一文一武,又常在對抗吐蕃的前線,李瑄放心將重大事情交給他們。

同樣是瑪祥·仲巴傑和恩蘭·達劄路恭執政。

在另一個時空大唐無比慘烈,百萬漢人淪為吐蕃人的奴隸;數萬士卒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疆土,一朝失去;河隴十幾郡成就吐蕃帝國的養料。

哪怕吐蕃的實力大受打擊,李瑄也不能掉以輕心。

吐蕃有複仇之心,為李瑄使絆子,希望李瑄死無葬身之地。

“李帥,吐蕃一定還未來得及調兵遣將。我和南八會立刻回柏海,率領蘇毗、通頰、吐穀渾、白蘭羌、黨項、奴刺等部設伏。”

段秀實見證這九年間吐蕃的發展,他們全民皆兵,實力逐漸恢複。

瑪祥·仲巴傑執政能力優異,絕不是起初人們認為的“幸運者”。

吐蕃想打敗大唐,獲得開元年間的疆土,隻有趁著大唐內亂北上。

李瑄這一次給段秀實和南霽雲一共四萬隴右銳卒,又有六萬左右的仆從軍。

白蘭羌、蘇毗、吐穀渾,現與大唐步伐高度一致。

通頰、黨項、奴刺、西羌、吐蕃諸部附屬,他們的貴族在李瑄時代就被血洗一遍。

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些年胡人百姓比以前活得更滋潤。

“南八,不要因為沒有隨我去中原平定叛亂而遺憾,這是英、衛之功績。”

李瑄拍了拍南霽雲的肩膀:“我們用數年時間,才將版圖擴張至柏海,一寸山河一寸血,絕對不能再還回去。”

他已任南霽雲為隴右節度副大使,段秀實為隴右兵馬使。

“末將祝願李帥旗開得勝。”

南霽雲拱手,他頓覺壓力重大。

“成公,我暫時無法接見劉宴、楊綰、高適,你幫我向他們傳話。如果願意與我一同開天辟地,暫時管理青海郡、積石郡、柏海郡,為在抵抗吐蕃的前線士卒提供後勤。以前我與他們誌同道合,現在也是,如果他們認為我是反賊,儘可以辭職,我不為難他們。新任的三郡太守我已準備好。”

李瑄沒有時間去見劉宴、楊綰和高適,隻是讓段秀實幫忙傳話。

劉宴和楊綰,都是李瑄培養的宰相之才。

多年曆練,早已成器。

他們頭頂著李瑄的印記,得不到楊國忠的重用,隻能在邊疆繼續任太守。

“末將相信他們能理解李帥的苦衷!”

段秀實點頭說道,並不忘提醒:“曾經李帥在白亭海重擊回紇可汗,他不論是英雄還是小人,都不會忘記那次仇恨。回紇也是懸掛在河西走廊上的利劍。”

“嗯!關於回紇,我已有所準備。”

河西軍比曆史上的河西軍數量稍少。

李瑄能從隴右軍中,召四萬步騎到長安。

但隻在河中軍中召三萬。

河西另外三萬五千,留於河西走廊防守。

並與兩萬仆從軍一起抵禦隨時會南下的回紇。

李瑄已命李朱師為河西節度副大使,李廣琛為河西兵馬使,郭英乂為赤水軍使。

精銳的赤水軍,將作為防備回紇的重要力量。

對於回紇,李瑄也留有後手。

葛邏祿汗國的建立,就是為提防回紇南下河西走廊。

磨延啜對李瑄咬牙切齒,他已經收複小海(今貝加爾湖),準備向西擴張的時候,葛邏祿汗國卻將回紇之路堵住。

正常情況下,默延啜定不敢多看李瑄一眼。

但大唐陷入內亂,默延啜沒想法是不可能的。

隨後,李瑄留下僚屬,由劉眺主持,對隴右的營田、牧區、馬監、耕地等進行統計。

等李瑄到達長安後,確定穩住局勢。會考慮讓劉宴、楊綰分彆主政河西和隴右。

三月二十六日,李瑄親自率領五千輕騎,和封常清、車神塞、劉單等數十名僚屬、將領,向長安奔襲。

前日逮捕囚禁穎王,昨天剛渡過黃河,今日便出發,他沒有浪費一刻時間。

李瑄清楚,這種事情隻有他能去做。

或許李隆基會因為李瑄,提前逃出長安。

事態脫離掌控,使李瑄隻能靠運氣。

沿途的驛站,道路,都已被輕騎控製。

朝廷知道隴右可能有變故,但不知具體。

他們在等待更清晰的消息。

而一支從西域大軍中挑選的精兵,正馬不停蹄地向長安靠近……

等李瑄奔襲至隴西郡上邽縣(今清水縣),消息才泄露。

地方郡守派遣驛卒向長安稟告。

他們雖然比數千輕騎一起行進快一點,但並沒有快多少……


最新小说: 詭世界:一切恐懼來源於火力不足 狂雷曲 天機陰陽變 倒黴穿越者:誤入小說世界 糟糕!攻略的病嬌男主怎麼成真了 足球:十九歲喜提大器晚成係統! 我在萬人迷劇本中給對家係統打工 足球:帝王征途 班花談不上,那我就和校花談戀愛 我都屠儘諸神了,囂張一點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