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聖人去哪了?行至馬嵬驛_大唐天將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唐天將軍 > 第三百七十七章 聖人去哪了?行至馬嵬驛

第三百七十七章 聖人去哪了?行至馬嵬驛(1 / 2)

眾多馬車,有人騎馬,有的走路,行軍速度緩慢。

路過左藏庫的時候,楊國忠騎馬來到李隆基的龍輦前,向李隆基說道:“啟稟聖人,左藏庫中還有不少絲綢和錢財,可以將其燒毀,不能留給李賊和安賊,提其軍資士氣。”

李隆基看著巍峨的左藏庫,又想到往昔歲月。

那時的左藏庫中,有蜀地的蜀錦、晉陵的綾繡、丹陽的京口綾羅、會稽的絳繡、江南的各色刺繡等等,琳琅滿目,數以萬計。

“不得燒毀左藏庫,如果叛賊來了沒有得到錢財,一定會劫掠長安百姓,還不如留給他們,以減輕百姓的苦難。”

李隆基歎一口氣,悲從心來,緩緩說道。

這次他是真良心發現了,沒有因為恨李賊、安賊入骨,就把絹錢糧食燒毀。

楊國忠心中不以為然,但他沒有忤逆李隆基。

千乘萬騎,繼續南行。

隻是楊國忠不知道的是,太子李亨的車隊,故意停留落後在最後麵。

他的馬車周圍,在不知不覺中,圍繞幾個王公大臣的車駕。

另外,李亨的兩個兒子廣平王李俶和建寧王李倓,也在李亨旁邊。

他們的身份是“典親兵扈從”,可以統領一部分禁軍。

這使李亨第一次產生被擁護的感覺,眼間欲望火焰在跳動。

又走一段時間,李隆基的隊伍通過一座便橋。

隻是李隆基剛過去不久,楊國忠就令人抱著柴火和枯草到便橋上,放火點燃。

一時間濃煙滾滾,火光四照。

看到後方火光衝天,李隆基問心腹宦官王洛卿:“後方煙火是怎麼回事?”

“右相為防止追兵,令人將橋梁燒斷。”

王洛卿詢問後彙報導。

“百姓和官吏們都在避難逃生,為何要斷絕他們的生路?”

李隆基很不悅:“力士,你帶人將橋梁撲滅再離開。”

“沿途不要再燒毀橋梁了。”

逃亡路上,讓李隆基夢回四十年前,那時的他崇尚節儉,愛戴百姓,是朝野稱讚的有為之君。

“洛卿,你帶人騎快馬先行一步,吩咐沿途的郡縣做好準備,為士卒們準備飯食。”

李隆基又向王洛卿吩咐道。

“遵旨!”

王洛卿帶著隨從先一步離開。

然王洛卿到達鹹陽縣後,發現縣令已經逃跑。

有人說,幾天前,看見天水王的探馬出現在扶風。

再加上潼關之失,即將傳來,官吏們都很害怕。

王洛卿也非常擔憂,將這個消息報告給李隆基。

“我軍會不會與叛賊前軍相遇?他們的騎兵多於我們。”

楊國忠心中焦急,李賊的騎兵太快了,令他始料未及。

上一次聽到消息還在隴西郡,現卻在扶風聽到消息。

“隻能儘快入蜀。”

李隆基麵色一白,隻恨未早點離開長安城。

但不到最後一刻,哪個皇帝敢做出逃離都城的準備呢?

“據說李賊派遣的輕騎也就三五千人,我飛龍禁軍都是精銳,能保衛聖人周全。”

楊國忠用此言語安慰李隆基,也是在安慰自己。

……

“殿下,事情不妙啊。李賊派遣的前軍很可能到京兆地區。入蜀隊伍要經過扶風、陳倉,有概率與叛軍相遇。計劃從陳倉古道入蜀,現想改道也來不及。”

裴冕登上李亨的馬上,向李亨說道。

西南至劍南,本是好選擇,但叛軍來得太快,如果與叛軍遭遇,他們都將成為李賊的階下囚。

屈辱難以忍受!

“這如何是好?”

李亨向裴冕討要計策。

他無比鬱悶,本計劃殺死楊國忠,誅滅楊氏後進行奪權。

裴冕是李隆基在安祿山叛亂後,派給李亨的副手。

“恕我直言,殿下最好與聖人分道逃離。”

裴冕沉吟後,向李亨說出他的意思。

即便李隆基遇到李瑄被俘虜。

身為正統的李亨安全,就有日月重開的機會。

一旦李亨、李隆基父子被李瑄掌控,那大宗遲早會被小宗代替。

士大夫接受不了雜胡安祿山。

但有可能接受太宗後代的李瑄。

“能去哪呢?”

李亨皺眉,劍南他也不想去。現有李賊的兵馬出沒,讓他更不敢跟隨李隆基。

“去朔方靈武郡,朔方留後杜鴻漸一定歡迎殿下。而且朔方地區,有即將回師郭子儀、李光弼,殿下占據大義,他們沒有理由不支持。”

裴冕勸李亨果斷離開前往靈武。

“我沒有太多隨從,去靈武郡也有威脅啊!”

李亨猶豫不決。

他既害怕李瑄的兵馬,又擔心北上的凶險。

既不敢去劍南,又不想受製於李隆基。

“父親,趁此時機北上靈武才是上策。一旦與李賊相遇,一切都晚了。”

“天下大亂,朝野都期待父親,必須當機立斷。”

裴冕見李亨猶豫不決,就將廣平王李俶和建寧王李倓叫到馬車上,請他們一起勸說。

“好!今夜就離開!”

李亨聽兒子勸說,決定前往靈武郡,去搏一搏。

西南之路,多待一刻,就有一刻的危險。

不過李亨還是令李靜忠給陳玄禮打個招呼。

陳玄禮已經鐵了心鏟除楊國忠,隻要陳玄禮不派遣騎兵追擊他的隊伍,他就能順利離開。

“末將不知道殿下要離開!”

當陳玄禮知道李亨要離開隊伍後,裝作不知道向李靜忠回答道。

他對李隆基忠心耿耿。

殺死楊國忠,鏟除楊氏,也是為了李隆基。

李隆基既然無法下手,就由他去做。

西南之路,隨時可能遇見李瑄的輕騎。太子離開隊伍,保留火種,是他願意看到的。

於是,陳玄禮故意吩咐李亨周邊的龍武軍離開。

隻有廣平王李俶和建寧王李倓率領的四百禁軍在李亨的隊伍附近。

哪怕已經落後許多,也沒人提醒李隆基。

從天未亮就開始逃跑,一直到太陽正中,南逃的人,都覺腹中饑餓,包括李隆基。

到達鹹陽縣的望賢宮時,李隆基又讓王洛卿去找吃的東西。

但王洛卿害怕李瑄的騎兵到達,直接腳底抹油逃跑,不再侍奉李隆基。

李隆基隻能再派其他宦官,試試能否召一些官吏和百姓迎駕。

但沒有人願意來迎接李隆基。

人走茶涼,皇帝也不為過。

楊國忠沒辦法,他親自去一家農戶裡,花錢買了一個胡餅。為了不讓彆人發現,他將胡餅放在衣袖之中,偷偷獻給李隆基。

一點點吃著胡餅,李隆基百感交集。

他將一半分給楊玉環,但楊玉環以不餓婉拒。

一行繼續行進,直到黃昏的,整個隊伍都非常疲憊。

路過一個鄉裡的時候,這次終於有百姓知道當今聖人逃難而來,他們哭泣著過來拜見。

“卿家有飯否?不擇精粗,但且將來。”

身為皇帝,見到百姓的第一麵竟是討要飯食。

百姓們見皇帝落魄至此,把家中餘糧拿出,簞食壺漿,向皇帝和皇子皇孫們獻出粗飯。

這些粗飯中還摻雜有麥粒和豆粒,平日裡尊貴的皇孫不會多看一眼,但此時他們不顧身份,徒手抓著吃,狼吞虎咽。

把百姓獻出的餘糧吃光了,他們還嚷嚷著沒有吃飽。

無數飛龍禁軍和宮人們還餓著肚子。

李隆基看到此情此景,再次流出眼淚。

他如一個普通老者一樣,和百姓們說心裡話。

鄉裡百姓讚歎李瑄為相之時,有“恢複開元之風”,還說“如果小相公一直為相,定不會有今日”。

李隆基竟然沒有生氣。

他也非常後悔,但現追悔莫及。

擔心不能及時入劍南。沒休息多久,隊伍繼續出發。

半夜,隊伍到達金城縣(今興平縣),這裡的縣令也已逃跑,好金城縣糧倉有一些糧食,讓禁軍勉強吃半飽。

在這天夜晚,李亨與親信他的官吏、親人,在四百禁軍的掩護下,與李隆基分道揚鑣,北上靈武郡。

沿途遇到許多從長安來的官吏,這些官吏都願意跟隨李亨前往靈武。

到達金城縣北麵的土坡時,李亨站在星夜之下停車望向李隆基的方向。

十八年太子生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這一刻,他張開雙臂,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

雖然東狼西虎,局勢糜爛,但褪去枷鎖的李亨,有天高任鳥飛的誌向。

他相信自己能力挽狂瀾!

李亨的兒子李俶也在幫助父親謀劃,如何才能打敗李賊、安賊,重新建立盛世。

……

南逃隊伍中,李隆基和楊貴妃能住進金城縣的驛站,王公貴族有馬車能休息。

而大多數士卒和宮人隻能互相枕著對方的身體和衣而睡,抱團取暖。

剛下過雨,地野潮濕,許多人風寒。

養尊處優的人忍饑挨餓奔跑一天太累了。

沒有人在意李亨已經離開。

“你說什麼?太子昨夜離開隊伍,為何不去阻止?”

一大早,李隆基得到陳玄禮的彙報後,向他責怪道。

即便這個時候,李隆基也對李亨有一種掌控欲。

“太子說要去河朔收攏兵馬,奪回長安。到時候會親自到蜀地迎接聖人回京,臣見昨夜聖人好不容易睡下,不忍打擾。”

陳玄禮向李隆基搪塞道。

在出逃長安前的兩個晚上,李隆基幾乎沒合眼。

顛簸一天,李隆基身體強行休眠,一到驛站,他就倒頭睡去。

“罷了,讓他離開吧!分開也好,李賊追擊將至,想去蜀地並不容易。”

李隆基大臣們默不作聲,知道勢不可挽回。

他自然能看出陳玄禮在包庇太子。

他不好去說掌握兵權的陳玄禮。

唯一擔心的是李亨會做出出格的舉動,脫離他的掌控。

吩咐過後,李隆基下令繼續行進。

不久後,隊伍中又有不少官吏偷偷離開,有的直接北上去尋找李亨。有的不知去向。

李隆基派出去的探馬,一去不複回。

禁軍都是京兆子弟,讓他們蜀地,並不心甘情願。

以至於李隆基隻能按照路線走,得到的消息越來越少。

……

長安城,時間回到前一天。

四月初九的時候,李隆基讓監禮官傳令,初十上朝。

大明宮在長安城東北側的龍首原上,雖有夾道連接長安。

但實際上大明宮發生的事情,長安無法得知。

日落以後,長安城門合上,清晨打開。

暮鼓聲響,坊門皆閉。

天還未亮,長安城中的文武百官就起早上朝。

興慶宮門口,還能聽到漏壺滴水的聲音。

儀仗隊的羽林郎整整齊齊地站著,等待百官,進行朝禮。

“今日宰相怎麼未參加朝禮?”

已經參加完朝禮,到達興慶殿的時候,房琯皺眉說道。

今日他感覺好不對勁。

不僅僅是楊國忠,陳希烈。還有一些比較得寵的王公大臣也沒有來。


最新小说: 廢材經紀人與係統的娛樂圈重生 夢回香江之醉枕天南 白蓮成精,釣得五個男主情難自禁 老實人,但海王渣女 我為人間斬太一 一覺醒來,宗門就剩三瓜兩棗 轉生人參果:開局就被狐妖吞掉 混在妖尾的魔導商人 開局長生萬古,天道求我彆搞事 特種兵之攤牌了你姐我是紅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