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請求為李適之封王,占領蒲津大橋_大唐天將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唐天將軍 > 第三百八十八章 請求為李適之封王,占領蒲津大橋

第三百八十八章 請求為李適之封王,占領蒲津大橋(2 / 2)

李瑄微微點頭,問其他將領。

河東軍被李光弼帶著出井陘,加上潼關之戰的損失,已所剩無幾。

李瑄不可能讓李光弼、郭子儀率師到河東。

曆史上,李光弼、郭子儀在河北節節勝利,整個河北形勢一片大好,眼看就可以進攻範陽的時候,李亨突然讓李光弼、郭子儀率領五萬精兵班師回朝。

京兆地區,有不少到河東的渡口,如果失去河東,這些渡口一定會被叛軍占據。

唐軍隻能繼續向北,尋找大軍渡黃河的渡口。

叛軍想在河東得人心不容易,唐軍有絕對的把握,驅逐河東的叛軍。

“占據河東,能牽製黃河一線的叛軍。屆時,即便主動進攻潼關,也可以選擇兩路共擊,容易許多。”

“也可趁叛軍慌亂之際渡河截住叛軍退路。”

“末將讚同先攻河東。”

“末將請命……”

諸將紛紛請命。

隻要李瑄一聲令下,不論去哪,他們都會全力支持。

“既如此,車將軍再派探馬,沿黃河北上,尋找未被叛軍占領的渡口。”

李瑄向車神塞吩咐道。

“遵命!”

車神塞領命。

“休整三日,大軍準備出發。”

李瑄再下命令。

又吩咐一些軍事事宜後,李瑄在眾將恭送下,與李隆基一起離開。

從始至終,李隆基未說一句話。

“以後這樣的軍議,就不要叫朕了。”

在龍輦上,李隆基不滿地嘟囔一句。

那些將領,全都是李瑄提拔的。隻是表麵行禮,沒有一個尊重他,讓他很不是滋味。

他已經沒有發號施令的權力了。

“聖人不喜這種場合,以後就不叫聖人來了。”李瑄笑道。

再看李隆基悶悶不樂,一句話也不想和李瑄說。

李瑄送李隆基回夾城後離開。

翌日,朝廷下詔,封李適之為隴西郡王。

文武百官沒有大驚小怪。

子已封王,如果父親連一個郡王都不是,卻是不合適。

此時李適之還在白蘭羌,未收到李瑄迎接他回長安的消息。

當天下午,李瑄在政事堂處理政務的時候,羅興急匆匆入堂稟告。

羅興被李瑄封為左龍武大將軍,薛錯被李瑄封為右龍武大將軍,裴瓔被李瑄封為右羽林大將軍。

他們是當前長安三大天策衛將軍,也是禁軍將領。

同時,李瑄已經下令京兆一帶招兵買馬,應募者如雲。

那些新兵經過訓練後,將投入到諸軍之中。

等河西、隴右軍到來,李瑄還會再挑選一萬人為天策衛。

“哪一處有消息了?”

李瑄看羅興的樣子,猜測是哪路探馬為他帶來消息。

“回秦王,河東諸郡沒有被叛軍占領。現在哥舒翰率領潼關之戰潰敗的一萬河朔軍,以及河東諸郡上萬兵馬,守衛河東郡的郡城。”

羅興向李瑄回答道。

“河東未失?”

李瑄麵露喜色,他很快就捋清其中的因果。

曆史上潼關之戰結束後,安祿山將占領長安的任務交給自己的義子安守忠。

令潼關之戰的功臣崔乾佑渡過黃河,進攻河東諸郡,讓洛陽周邊形成屏障。

繼續向北是非常困難的,眾所周知,太行山以西的諸郡,到處都是易守難攻的區域。

崔乾佑想北上太原,甚至堵住井陘,掏李光弼、郭子儀的屁股,沒有一定的兵力和後勤,不可能完成。

“現風陵渡和蒲津橋等靠近潼關的大渡口被叛軍占領,但末將認為,隻要能讓哥舒翰派兵占領蒲津渡和蒲津橋……”

羅興將他得到的情報稟告李瑄。

“等著,本王為哥舒翰修書一封,立刻派遣探子將本王的書信交給哥舒翰。”

李瑄說著,將一本未看完的公文推到一邊。

他取出一張白紙,揮筆為哥舒翰寫一封信。

他向哥舒翰表示潼關之失,不是他的過錯,不必為此介懷。

他已經被封為秦王,節製天下兵馬,令哥舒翰出兵進攻蒲津大橋,為大唐鐵騎開道。

書信之後,還封哥舒翰為河東郡都督,讓他有名義行河東軍事。

最後,李瑄在書信上,蓋上秦王印。

羅興拿到李瑄的信件,退出政事堂。

李瑄之前判斷河東已失。

所以根本沒想過蒲津大橋還存在。

這個時代,鐵甲、大盾、強弩往橋儘頭一布置,千軍萬馬也難過。

如果說潼關有概率攻破,那蒲津大橋沒有一點可能從對麵強攻。

是以,蒲津橋有“蒲關”之稱。

說起蒲津大橋,在後世人儘皆知。

懷丙和尚撈鐵牛的故事可是必修課。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黃河以西的強秦為了進取河東,在蒲州一帶修建蒲津橋。

自此以後,曆朝曆代又不斷翻修擴大蒲津橋的規模,使蒲津橋的曆史經久不衰。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句話用來比喻世道變遷、盛衰無常。但這句話就來源於蒲津橋所在的黃河兩岸。

到了隋唐時期,政治和經濟發展的需要終於使古老的蒲津竹索浮橋不堪重負。

開元盛世,長安許多從陸路運輸的物資,都要經過蒲津橋。

是以,蒲津大橋誕生,又被稱為“蒲津鐵橋”。

蒲津鐵橋的建造,在開元年間是一項非常浩大的工程,由李隆基親自過問。

開元時期的冶鐵業發達,兩岸數萬百姓奉命煉鐵鑄造,由眾多工匠設置橋體。

曆經苦戰又鑄成鐵牛。鐵牛分彆伏臥於黃河兩岸,將鐵索拴係於其身,連接舟船。

這是曆史上第一座固定鐵索浮橋。

和普通橋梁不同,想燒毀蒲津鐵橋非常困難。

這座鐵橋的意義可想而知,在哥舒翰的掩護下,唐軍鐵騎可以輕易經過蒲津鐵橋,威懾潼關。

哪怕叛軍在河東有一部分兵馬,和唐軍的鐵騎數量相比,差太遠了。

三日後,安西、北庭的鐵騎照常出發。

但目標路線變了,除了華陰隻留下三萬騎,其餘直撲蒲津橋。

李瑄令兵部尚書封常清親自出征,調度諸軍,令侍郎岑參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行軍司馬。

到達河東後,儘可能多地打造船隻,為渡河做準備。

李瑄知道真正的大戰還未開始,他要坐鎮長安,了解各地消息,統籌調度。

長安當前隻留有一萬名天策衛,還有一些新招募的兵卒。

幾日後,李瑄聽聞一個壞消息。

不出他所料,武令珣和田承嗣取得南陽之戰的勝利,唐軍五萬兵馬被打敗,四處逃竄。

李瑄得知的戰報令他非常不滿。

本來唐軍與叛軍雙方於葉縣城北枌河對峙。

叛軍不敢輕易進攻。

但是在唐軍將領的請命下,薛願聽從將領的請求,渡河主動出擊。

唐軍中了武令珣的圈套,又被伏擊,首尾不能相顧,頃刻大敗。

諸郡組成的雜兵,和臨時招募的鄉勇。如何能和安祿山的邊軍對抗呢?

幸好隻是薛願一個人的軍隊敗亡。

嶺南節度使何履光、黔中節度使趙國珍、襄陽太守徐浩尚未趕到。

他們的兵馬未與薛願軍彙在一起。

但是軍營之中,有許多購買軍資的金銀珠寶,在潰敗逃跑的時候同軍資器械都丟棄在道中,堆積如山,叛軍撿錢都撿瘋了。

李瑄第一時間下令,讓徐浩放棄周郊,死守南陽城,遏製叛軍南下。

南陽城是天下堅城。

李瑄不放心徐浩這個大書法家,他覺得這些曾任太守的官吏對軍事一竅不通。

於是,李瑄任命王難得為南陽都督,令他立刻趕往南陽,統領從江南、嶺南、黔中趕來的軍隊,抵抗叛軍。

他要將叛軍夾在河南一帶,三麵圍殲。

李瑄特意叮囑王難得,如果有太守不聽從他的軍令,直接拿下,送到長安。

不過有一點是好,李瑄大概得知南陽、汝南、潁川一帶的消息,局勢沒有惡化到一發不可拾的地步。

李瑄讓探馬與廖崢嶸的常平新兵一起向東打探消息。

他要知道雎陽、江淮一帶的動靜。

等河隴勁卒到來,他會派遣一部分精兵,從山南到達南陽,配合王難得。

李瑄令人儘快收集糧草,用絲綢、珠寶向商人、大族手中和糴糧食,並發動民夫。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雖然河隴勁卒還未到達,可以讓運輸糧食的隊伍出武關,到達山南,在沿途的驛站儲存糧食。

在這關鍵時刻,哪個郡縣敢掉鏈子,李瑄會毫不留情地宰了他。

局勢明朗後,李瑄的戰略已經形成。

李光弼、郭子儀,在河北諸郡的義軍輔助下,剿滅叛亂。

封常清、車神塞率領在河東,伺機渡過黃河。

李嗣業率陌刀軍和三萬騎在華陰,觀察潼關動向。

王難得前往南陽,穩固局勢。

河隴的援軍到達後,就開始真正的戰鬥。

安祿山的軍力也不得不分散。

河北的史思明、蔡希德已經被郭子儀、李光弼擊敗一次。

潼關之戰雖大勝,但被李瑄陰了一下,非常憋屈的縮回潼關,等待回紇、吐蕃的動靜。

南陽武令珣、田承嗣在葉縣大勝。

安祿山招兵買馬,準備進攻雎陽渠,打通南下江淮之路,占領大唐的賦稅。

李瑄和安祿山都雄心勃勃,想快速乾掉對方!

……

河東城。

“潼關之戰,我也有錯啊!謝秦王給我將功折罪的機會。”

哥舒翰收到信件以後,向西麵一拜。

被崔乾佑打敗後,他收攏一萬潰兵,又在河東諸郡組織一萬郡兵、鄉勇。

本以為崔乾佑會進攻河東,他做好死守河東郡城蒲州城的打算。沒想到叛軍還未渡過黃河,又迅速收兵。

隻是留下一部分士兵,守衛蒲津橋和一些黃河渡口。

從這些動作哥舒翰判斷出發生變故。

現哥舒翰知道,李瑄王者歸來,完成清君側,把持朝政。

平定叛亂,由李瑄一手主導。

作為李瑄曾經的屬下,哥舒翰立刻找準人生的方向。

當天,哥舒翰將此消息告知麾下田良秋和李承光,他決定尊奉秦王的命令,於五月十六日淩晨,進攻駐紮在蒲津大橋東岸的叛軍。

保險起見,他帶領全部士兵前去。

田良秋和李承光立刻表示支持哥舒翰。

潼關之戰大敗後,他們已經沒有容身之地。

幸虧李瑄完成政變,現李瑄是他們唯一可以依靠的人。

五月十五日,哥舒翰用僅剩下的財物買來肉食,犒賞給士卒,養精蓄銳後,兩萬士卒於子時出蒲州城,奔向蒲津橋。

蒲州城距離蒲津橋不遠。

甚至駐紮在那裡的五千燕軍士卒經常到蒲州城下耀武揚威。

燕軍一直認為哥舒翰是縮頭烏龜,若非崔乾佑率主力回援潼關,他們一定會直接進攻蒲州城,將河東諸郡全部拿下。

崔乾佑也考慮過蒲津橋的重要,以驍將安神威為首,率五千士卒防守,以防止唐軍從蒲津橋進入河東支援。

崔乾佑、安守忠等將都有與李瑄軍在關中一決勝負的決心。

奈何安祿山不同意,下死命令守衛潼關。

……

哥舒翰帶兵出城半個時辰後,到達蒲津橋外。

他讓士卒儘量動靜小一點,順著黃河行走。

黃河奔流而下的聲音,遮住一些動靜。

叛軍知道現在是非常時刻,沒有太過鬆懈。

他們除了時時刻刻守衛蒲津橋的士卒外,周圍還有騎士巡邏。

於兩裡外的時候,他們發現大隊唐軍南下。

隱隱約約,數以萬計。

“敵襲!”

“嗚嗚……”

巡邏的燕軍士卒驚慌失措地大叫一聲,然後迅速吹響敵襲的號角。

所有睡夢中的燕軍被驚醒。

守衛蒲津橋的燕軍基本都是步兵,他們披上盔甲,持兵器,很快就組織起防禦。

安神威讓傳令兵乘坐小船順河而下,告訴潼關的崔乾佑有唐軍進攻蒲津橋,請求援助。

潼關依靠黃河,距離蒲津橋不到五十裡。

自古以來,守衛潼關,必守風陵渡、蒲津渡。

崔乾佑深知這個道理。

他本想占領蒲州城,確保蒲津橋的安全。

他聽說哥舒翰聚集上萬士卒守衛蒲州城後,已經決定進攻。

但因為李瑄的到來而不了了之。

崔乾佑又不甘心將蒲津渡和蒲津橋拱手讓給哥舒翰,所以派遣五千精銳步兵守衛,認為可以阻擋哥舒翰的殘兵敗將……


最新小说: 邊軍悍卒:從雞蛋換老婆開始! 極品武夫 特種兵王:我的核彈級保鏢日常 長生修仙,從畫符開始 直播算命:你的網戀對象是個男人 八旗鐵騎?朕用機槍應對很合理吧 修真從重生開始 穿成惡毒女配懷了學神男二的崽 四合院:小人物的種田人生 讓你當酋長,你成球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