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士卒拚死將安神威兜鍪挑掉。
“唐狗去死!”
安神威反手將此士兵挑死。
他披頭散發,一臉絡腮胡,綠眼圓瞪。
那眼神仿佛擇人而噬一樣,彪悍無比。
但唐軍士卒也不虛他,在隊頭的帶領下步步緊逼,把他看做一頭待宰的羔羊,長槍齊出,直擊其脖頸、麵部。
失去兜鍪和脖護,安神威挑槍防守,再無攻擊的機會。
他不斷旋轉掄槍,有幾根長槍被折斷,即便有士兵沒有斷槍,手也被震得生疼。
“嘭!”
一名唐軍眼睛一轉,用長槍直接掃安神威的小腿。
“啊……”
安神威吃痛,他腿一軟,身體往下傾,以至於他揮槍速度變慢,麵前失守。
“噗嗤!”
副隊頭找準機會,將手中長槍刺入安神威眼睛中。
大半個槍刃沒入,血液狂飆,安神威瞬間疼死。
安神威死後,剩下的親衛,連連被斬。
唐軍已經不必乘竹筏,騎兵源源不斷地過蒲津大橋。
抵擋的燕軍不斷被突破。
榮先欽怕死,於南麵帶領一部燕軍,向唐軍繳械投降。
負隅頑抗,皆被殺戮。
但燕軍惡貫滿盈,深知自己是叛軍,怕被抓到處死,拚命逃竄。
在這個時候,所謂的精銳,已經變得微不足道。
即便是鄉勇,也能輕易追殺逃跑的燕軍。
於醜時七刻,兵器之音停止,唐軍完全占領蒲津大橋和蒲津渡口。
車神塞到達河東後,令騎兵列陣,不得散亂。
“又得見車將軍了。”
哥舒翰對車神塞一拜。
作為一直跟隨著李瑄的猛將,在李瑄拜秦王後,其地位不言而喻。
這是李瑄從無到有,一手培養的明將,深知韜略。
現車神塞的官職是安西節度副大使,實際上和安西節度使沒區彆。
“哥舒將軍保重身體,秦王一定還會重用你。”
哥舒翰的情況車神塞也知道。
潼關之敗,是哥舒翰一生難以洗刷的恥辱。
卻成就秦王的大事。
如果沒有潼關的失敗,李隆基一定不會逃出長安。
那樣李帥唯有進攻長安!
如此和馬嵬驛之變意義完全不同。
他能理解哥舒翰的心情。
“殘軀不敢見秦王之麵。如果能平定叛亂,隻求告老養病。”
哥舒翰歎息回答道。
有中風之痛折磨,隨時會複發。他已不求上進。
隻希望將來自己的兒子哥舒曜和哥舒晃能夠富貴。
“叛軍在蒲津渡口的守軍已向風陵渡和潼關求援。潼關的叛軍一時半會難到,但風陵渡的三千叛軍可隨時北上。我欲將騎殲滅風陵渡的援軍,占據風陵渡。”
“哥舒將軍留下掩護主力全部渡過蒲津大橋,順便打掃戰場。”
車神塞與哥舒翰簡單的寒暄後,向他暫時道彆。
“以車神塞的勇武,必馬到成功!”
哥舒翰拱手。
此時此刻,正是騎兵的發揮時間。
唐軍希望潼關的叛軍主力能夠北渡黃河。
但崔乾佑不是傻子,一旦失去蒲津渡口和風陵渡口,定不會考慮在河東與唐軍決戰。
短時間內,安西經略軍有兩千鐵騎、三千輕騎、三百甲騎具裝渡過黃河。
車神塞先派遣探馬。
然後令經略軍副使車光倩率領輕騎,經略軍副使渾瑊率領甲騎具裝,自己率領鐵騎,向風陵渡方向而去。
封常清預測崔乾佑還會從潼關調兵支援,他令來瑱、馬璘、衛伯玉、郝廷玉等將迅速整理第二波騎兵。
待第二波兩萬騎兵整理過後,就會迅速南下。
接下來是第三波騎兵。
潼關的崔乾佑收到安神威的求援信息後,當機立斷,下令風陵渡的三千守軍前去支援。
同時,令安守忠、田乾真各率一萬人,渡黃河去支援蒲津渡口。
潼關不能失去側翼,否則唐軍可渡過黃河,將潼關的東西全部堵住,甕中捉鱉。
崔乾佑後悔當時沒有占領河東,否則也不至於這麼被動。
此次打敗唐軍,一定將蒲州城等地占據。
風陵渡的燕軍守將為安祿山的義子安雄俊,他得到崔乾佑軍令後,叫醒士卒,經過半個時辰的整軍後,立刻北上支援。
此時的燕軍並沒有因安守忠的戰敗折損銳氣。
他們將那場失敗宣傳成唐軍的陰謀詭計,正麵對抗,唐軍不堪一擊。
許多風陵渡燕軍士卒認為此次支援是領取功勞。
他們急速行軍的動靜很快就被唐軍探馬察覺。
安雄俊沒有想那麼多,他一心想支援安神威。
根本沒料到在唐軍“四麵”猛攻下,安神威已經飲恨。
“轟隆隆……”
燕軍向北行進二十裡,士卒們微微喘著粗氣的時候,北麵滾滾馬蹄聲入耳。
“騎兵?安神威麾下有這麼多騎兵嗎?”
安雄俊一愣。
“將軍,守衛渡口和我們一樣,不會有太多騎兵,這可能是唐軍。”
副將大驚失色。
“快!布置軍陣防守!”
安雄俊臉一下就白了。
他以為這是李光弼、郭子儀從太原南下的騎兵,沒想到唐軍這麼快就過蒲津大橋。
安神威的武勇在燕軍中能排前五,是出了名的萬人敵。
風陵渡守軍得知是唐軍騎兵突襲,本就困倦勞累的他們,心一下沉入穀底。
說好了阻止唐軍渡過黃河,怎麼是對抗騎兵?
步兵在行軍中突然被騎兵衝擊,幾無反敗為勝的可能。
比如安祿山主導的土護真水之戰,就是在行軍的時候,被奚、契丹埋伏在土護真水,數萬大軍頃刻間土崩瓦解。
三千士卒,陣型還未列開,渾瑊就率領甲騎具裝衝過來。
如鋼鐵洪流一樣甲騎具裝讓燕軍目瞪口呆。
他們衝撞而亂,倒戈相向。
渾瑊看準破綻,三百甲騎具裝如尖刀一樣突入。
數十名燕軍當場被撞倒,身軀多被鐵蹄踩死。
渾瑊一馬當先,夾槊而入,一名名燕軍士卒被挑死在槊刃上。
其餘甲騎具裝瞄準燕軍士卒衝撞,殺傷甚眾。
還未組織起來的燕軍被生生鑿穿。
後方車神塞親率鐵騎相補,縱隊馳騁,八方飛當。
沒有精氣神的燕軍被突襲後,不敢攖鐵騎之鋒,四散奔逃。
安雄俊騎著馬,他見唐軍甲騎具裝的那一刻,就知他們沒任何勝算,下令吹響退兵的號角後,自顧自地逃命。
車光倩率領輕騎從旁邊迂回而來,他們手持橫刀,如勾魂索命的閻羅,來去如風。
許多燕軍拚命狂奔,依舊免不了人首分離。
崩潰的燕軍,爬在地上投降。
安雄俊因提前逃竄,保住一條小命。而風陵渡守軍,已全軍覆沒。
風陵渡與潼關隔河相望。
失去風陵渡,潼關暴露在唐軍視野之下。
當然,想從風陵渡直接進攻“山巒陡峭”的潼關依舊很困難。
但關中還是大唐的!
如此拿下風陵渡,已經牽製住潼關的守軍。
潼關的叛軍如果不撤退,遲早會被唐軍全殲。
隻要唐軍逮到機會,渡河截住潼關的道路,一粒糧食也不會進入潼關,數萬大軍遲早坐吃山空。
“安雄俊,你不是帶著風陵渡守軍去支援蒲津渡了嗎?為什麼回來?”
安守忠見安雄俊騎馬慌慌張張地來到風陵渡,眉頭一皺。
潼關的燕軍,正在乘船過風陵渡。
現已有數千燕軍和上千匹戰馬過河。
“快回去!前方有數千唐軍騎兵,風陵渡守軍已經沒了。他們還有甲騎具裝,鐵騎更是數不勝數,直衝風陵渡而來。”
安雄俊上氣不接下氣地向安守忠回答。
“什麼?”
“哪裡的唐軍?”
安守忠大驚,難道蒲津渡口這麼快就失守了?
“傳令!停止過河!已渡河的士卒迅速返回!”
安守忠反應很快,還不待安雄俊回答問題,他立刻傳令大軍回河對岸。
他深諳兵事,渡河一半,被甲騎具裝衝擊,十死無生。
“嗚嗚……”
號角吹響,燕軍船隻立刻往回劃。
已過河的燕軍搶著坐上空船。
沒有坐上船的燕軍催促船隻趕緊回來。
“我也不知唐軍鐵騎具體屬於哪裡,我收到支援命令後,馬不停蹄前去,剛行進二十裡不到,就聽到馬蹄聲。”
安雄俊向安守忠回答道,暗示風陵渡守軍全軍覆沒不是他的責任。
急行軍支援的步兵,遇到甲騎具裝的突襲,就是韓信、李靖再世,也無計可施。
“局勢不妙!”
安守忠心中憂慮。
崔乾佑在河對岸收到安守忠的話後,心中也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他在黃河對岸的高坡,望著風陵渡。
弘農、靈寶、峽石、澠池、新安,這黃河一線,可不止風陵渡一個渡口。
自古以來,世人沒有將黃河視為天塹。
如果李瑄的大軍占領整個河東,他們不僅要提防這些渡口,連洛陽方向的安祿山都得提心吊膽。
“轟隆隆!”
一刻鐘後,剛有兩輪叛軍回到河對麵,就看到遠處的煙塵。
天已黎明!
“唐軍鐵騎奔來,將軍快上船!”
安守忠的副將立刻請安守忠上船離開。
失去先機,沒有勝算,隻能棄車保帥。
安守忠不容有失,他是安祿山諸多義子中最驍勇善戰的一個。
安守忠也很惜身,他和安雄俊在親衛的掩護下,衝向一艘小船。
此時此刻,燕軍沒渡河的士卒如無頭蒼蠅一樣,亂作一團。
幾個不長眼的燕軍竟然想占據安守忠和安雄俊的“生命船”。
“放肆!”
“噗嗤!噗嗤……”
在安守忠皺眉之際,親衛抽刀跳到船上,幾刀就將他們砍下河畔。
安守忠和安雄俊在親衛的護衛下,成功登船離開。
苦了還未渡河的三千士卒。
本來最多容納十來人都小船,容納三四十人。
小船還未行駛,一群人直接掉到河裡,成落湯雞。
視野中已經看到唐軍鐵騎,燕軍為爭奪一條船隻,大打出手,刀兵相向。
有會遊泳的燕軍,丟下兵器,褪去盔甲,一頭紮入黃河之中。試圖遊到對岸。
有燕軍士卒見不可能登船,騎上馬沿著河岸向東逃,求取生機。
轉眼間,車神塞和車光倩父子率領鐵騎至,唐軍勇士麵對丟盔棄甲的燕軍,就跟麻袋撿錢一樣,馳馬衝殺。
車光倩又分一隊輕騎,負責追擊逃跑的燕軍騎兵。
對岸的數萬燕軍,眼睜睜地看著唐軍大開殺戒,他們握緊拳頭,眼中燃燒著熊熊火焰。
風水輪流轉,潼關之戰的時候,隨意屠殺的是他們,現在是唐軍。
這些唐軍揮刀利索,一擊斃命,一看就是身經百戰。
直到最後,那些明明不會遊泳的燕軍,也跳到黃河之中,祈求命運的眷顧。
當喊殺聲停止,燕軍除了跪地投降,要麼入黃河喂魚,要麼成躺在河岸的屍體。
“將軍,這是西域的鐵騎!”
一名逃出生天的燕軍將領向崔乾佑稟告道。
“我知道了!”
崔乾佑凝眉說道。
這一戰,他們又損失上萬士卒,還不明不白。
“真後悔沒攻下河東!”
崔乾佑捶了一下自己的胸口。
“將軍不必自責。看來李瑄想以河東為突破口,就算您占領河東,他也會從其他方向進攻河東。如果我軍沒有和唐軍決一死戰的信心,屆時我們將損失更多。”
駐守在潼關的張通儒向崔乾佑安慰道。
張通儒明白,抉擇的時候到了。
燕軍必須再發起一次如潼關之戰一樣的大戰,將唐軍擊敗。
否則會被牽著鼻子走。
他們也沒有逃避的空間。
“我會向陛下請命,在河東、陝郡一帶,與唐軍一戰,我必然還能再現潼關之勝。”
崔乾佑明白如何去做。
潼關之戰,哥舒翰的軍隊被他牽著鼻子,所以他輕而易舉獲得勝利。
現在潼關有被截斷的風險,如果再瞻前顧後,不等回紇、吐蕃反應,他們就會在潼關失敗。
失去河東,現在退守陝郡布局,比潼關更靠譜。
崔乾佑也擔心唐軍強攻潼關西麵,他們將大量兵馬去守衛渡口後,不太好防守潼關。
而陝郡的地勢,給予崔乾佑極大的信心。
靈寶的大勝,使崔乾佑認為自己可以和古之名將比較。
“我們需要更多的援軍,請陛下將洛陽的軍隊調遣到潼關。”
張通儒知道對手非同凡響,兵馬一定要多多益善。
他會寫信給嚴莊,請求嚴莊勸說安祿山支援。
“交給張侍郎了。”
崔乾佑也想擁有更多兵馬,確保勝利。
當天下午的時候,風陵渡前出現數以萬計的鐵騎,氣勢洶洶。
車神塞下令大軍在風陵渡安營紮寨。
崔乾佑不得不派遣兩萬兵馬,橫在風陵渡一線。
另外,潼關的兵馬還要在其他幾個渡口布置,以防被唐軍暗度陳倉。
這個時候通往洛陽的古道一旦被唐軍截斷,潼關的六萬大軍,九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