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奴仆可不理睬,隻會遵從主人的吩咐。
“李峴……”
苗晉卿呼李峴名字的時候,李峴轉過身去。
他拿起桌上的茶水,緩緩飲一口。????直到苗晉卿的聲音消失在府中,李峴才重新轉過身。
這一刻,李峴與李瑄如同腹心,休戚與共。
苗晉卿被李峴押送到大理寺審訊,軒然大波。
這可是有五十年從政經曆,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都有任職經曆的元老。
苗晉卿最高擔任尚書,加使職。
雖然以前在“曳白”事件中,犯下大過錯被貶。
但他確確實實是不折不扣的元老。
一時間,李峴被推到風口浪尖上。
大理寺卿是李瑄的嶽父裴泛,他得知苗晉卿的“意圖禍亂”,也非常不滿。
他還指望著女兒母儀天下呢!
於是將苗晉卿扣押在大理寺卿監牢中。
不過苗晉卿已經七十歲了,裴泛也不敢用刑,生怕隨便碰他一下,就飲恨西北。
李峴的舉動雖然引火燒身,但老臣們確實老實很多。
讓他們豁出性命,他們也害怕。
如此情況下,太子黨更不敢露頭。
六部運行,有條不紊。
……
靈寶。
“啟稟秦王,探子乘舟在黃河上觀察叛軍的陣型,發現多了一些兵馬!”
作為前鋒大將的來瑱向李瑄稟告道。
“看來我們估計的不錯,叛軍在增兵陝郡,欲與我軍決一死戰。”
李瑄點了點頭。
他來到靈寶平原已經十天,一直在緊密觀察軍情。
現在靈寶平原上彙聚有唐軍十萬兵馬。
黃河對岸的河東有五萬兵馬,上黨高地的太行陘有三萬兵馬。
總計兵馬十八萬。
這是安西、北庭、隴右、河西、河東、朔方等邊軍為主的軍隊,西域精騎、胡部、郡兵隻占四分之一。
鎧甲如雲,長矛如林,到處都是馬圈,一匹匹戰馬在圈中,喂戰馬的草料不斷運送。
唐軍的探馬在黃河上泛舟,在河東山上的瞭望點,也在前方數十裡探查。
有任何風吹草動,他們都會知曉。
“叛軍失去戰略,失敗是遲早的事情。一旦開戰,我軍一定摧枯拉朽,將其覆滅,必不會重蹈覆轍。”
車神塞開口說道。
等了這麼久,將士們磨刀霍霍,心潮澎湃,終於要開戰了。
自李瑄拜秦王、天策上將後,將士們都想爭功立命,得從龍之功,封侯拜將。
“叛軍失去河北,如無根之萍。他們若不主動尋求戰鬥,遲早會被我軍耗死。此次叛軍來援,一定會找機會進攻我軍營壘。”
“叛軍無法利用陝郡的地勢,必敗無疑。”
兵部尚書封常清也認為他們占據天時、地利、人和。
安祿山不約束士兵,所過殘戮,百姓恨之入骨,他招不到良家士兵,不得民心,已經為他埋下禍端。
而唐軍對士卒的約束非常嚴格,隻要犯軍規,必然斬首示眾,平息民憤。
士卒們要卯足勁殺敵立功,隻要在戰場上殺死五個敵人,就能吃喝不愁。
李瑄坑了大食帝國的百年財富,不吝嗇去賞賜。
“靈寶平原的營壘雖然堅固,但遠不如潼關。從明日起,我軍依次撤回潼關。”
李瑄聽取將領們的意見後,下達軍令。
叛軍想打的時候,偏不跟他們打。
殺殺他們的銳氣!
順便讓其他地方的唐軍開始進攻,收複洛陽周邊的郡縣,讓燕軍首尾不能相顧。
屆時,在洛陽的安祿山一定會陷入驚恐和暴躁之中。
“秦王,將士們等待快三個月,迫不及待想要殺敵,現突然撤回潼關,恐會讓將士們氣泄!”
李嗣業向李瑄拱手道。
“告訴將士們,潼關趕來一批肥羊,先到潼關吃羊肉。等吃飽喝足,有的是殺敵建功的機會。”
李瑄揚聲說道。
靈寶平原無險可守,所謂營壘,連一座小城池都算不上。
如果叛軍不顧一切猛攻,將是一場更誇張的“香積寺之戰”。
避敵鋒芒,是他和李泌一起商議的軍令,不容更改。
將領們一聽,知曉李瑄又要用計。
他們相信李瑄的統帥能力。
“報……啟奏李帥,叛軍五千鐵騎向我軍奔來。”
就在這時,一名傳令兵入營稟告道。
“五千騎,我軍的零頭都比不上,他們來送死嗎?”
眾將嗤之以鼻。
唐軍鐵騎十萬,對燕軍隻來五千騎很是不屑。
燕軍若敢爭鋒,必然會被唐軍鐵騎碾壓。
“回秦王,當初潼關之戰的時候,崔乾佑便是用五千士卒引誘我軍,隻是那時叛軍來的全是步兵。”
哥舒翰起身說道,一臉羞愧,他還未走出潼關之戰的陰霾。
他懷疑崔乾佑想故技重施,繼續引誘他們上當。
“叛軍莫不是把我們當傻子?”
李瑄眉頭一皺。
無論如何,他都不會進入靈寶的狹窄山地。
“末將請戰……”
“叛軍膽敢踏入平原一步,必讓他們有來無回!”
麾下將領紛紛請戰。
“馬將軍、衛將軍、兩位荔非將軍,你們分彆率領五千騎,一旦叛軍踏上靈寶平原,就截殺圍堵他們……”
李瑄的目光流向馬璘、衛伯玉、荔非元禮、荔非守瑜。
在退入潼關前,一定要清除任何能威脅到他們的追兵。
“末將遵命……”
四將出列,帶著李瑄的軍令去調兵遣將。
一個個馬圈被打開,每一個馬圈,代表一隊騎兵,士卒衝入馬圈,找到屬於自己的戰馬。
一隊又一隊的騎兵,整裝迅速。
但唐軍騎兵的隊伍剛整理好,探馬就向李瑄來報,燕軍五千騎兵在營寨二十裡外停下。
燕軍騎兵主將一騎躍出隊伍百丈,向探馬大吼要挑戰唐軍將領。
並揚言如果不敢像勇士一樣戰鬥,就是縮頭烏龜,膽小如鼠的鼠輩。
燕軍不給唐軍大規模衝擊的機會,他們隨時可以視情況退回靈寶山地。
兩軍鬥將,在曆史上時有發生。
特彆是胡人部落,燕軍彪悍,也繼承這樣的傳統。
但往往都會派遣軍中小將鬥勇,而主將不會出馬。
一旦鬥將勝利,對另一方的打擊是巨大的。
如果不應戰的話,必然會損失士氣。
燕軍跑到門上挑戰,很快就會傳遍全軍。
“敵軍狂妄,末將請命將其斬於馬下,提頭顱獻給秦王。”
李嗣業立刻請命,應叛軍挑戰。
“李將軍是大將,這種事怎能由你來做?”
李瑄否定讓李嗣業出馬。
燕軍所派一定不是什麼大人物。
“秦王,末將請命!”
這時,白孝德出列請命。
“白將軍可去,為防止叛軍撤兵,本王隻率數百鐵騎,跟隨在你身後。已準備好的兩萬騎兵,在後方數裡外等待,一旦叛軍有異動,立刻席卷而來。”
李瑄親自為白孝德加油鼓氣,他也留了一手。
防止敵將被殺後,失去理智,進攻白孝德。
“末將遵命!”
白孝德領命。
隨後,李瑄與諸將僚屬一起,帶著五百名天策衛,跟隨在白孝德身後。
兩萬騎兵分於左右,慢步奔行。
燕軍的探馬得知唐軍隻有數百騎,便沒有撤軍。
叛軍派遣出的鬥將者為劉龍仙,他是營州雜胡出身,武藝高強,屢立軍功,又常因為勇猛而炫耀。
此次他奉崔乾佑之命,斬殺幾名唐軍勇士,提振燕軍的士氣。
崔乾佑知道,唐軍已不可能強攻陝郡。
安祿山一直在催促,戰勝唐軍。
待武令珣、田承嗣的援軍全部到達,崔乾佑就會主動進攻靈寶平原。
劉龍仙的勇猛雖然比不上安祿山的一眾義子,但卻是燕軍中為數不多的猛將。
他相信劉龍仙會旗開得勝。
白孝德騎著白馬,看到原野上的劉龍仙,立刻策馬狂奔。
他手攬韁繩,非常沉著,勇敢無畏,看起來有足夠的信心。
“擂鼓助威!”
李瑄駐馬停下,向麾下吩咐道。
他特意讓備用馬攜帶十麵戰鼓。
“咚…咚……”
鼓手們將戰鼓取下,密集敲擊。
劉龍仙不把單槍匹馬的白孝德放在眼裡,刀入鞘、箭入壺、弓入韜,翹起右腿擱在馬鬣上,一直不提升馬的速度。
等白孝德接近他百來步的時候,劉龍仙才策馬揚鞭,準備取白孝德性命。
隻見白孝德連連向他擺手示意,好像並非前來作戰的樣子。
劉龍仙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便停著不再動彈。
當雙方相距十步之遙時,劉龍仙忍無可忍,對白孝德破口大罵:“狗東西,想要乾什麼?”
“叛賊認識我嗎?”
白孝德怒目圓瞪。
“你是何人?”
“我是白孝德。”
“你算什麼豬狗,還不下馬受縛!”
劉龍仙對白孝德這個無名之輩不屑一顧。
“你先去死!”
白孝德大聲高呼,躍馬揮矛上前來搏擊。
他一手挾一短矛,看起來非常凶狠。
劉龍仙拿起長矛迎上去,馬匹沒有奔起來,但劉龍仙主動挺刺,頗有威勢。
“鐺!”
白孝德是軍中最擅用雙矛的人,他雙矛一架,將刺來的矛擋住。劉龍仙一時難以收回長矛。
馬匹錯過的時候,白孝德猛然運力。
劉龍仙的長矛竟然脫手而出。
“不好!”
劉龍仙麵色一白,立刻調馬回頭,準備逃回軍陣。
“豎子哪裡逃!”
“噗嗤!”
“啊……”
在戰鼓聲中,白孝德緊追上去,短矛揮出,伴隨著一聲慘叫,將劉龍仙刺下馬來,取腰刀砍下其首級而回。
白孝德知道短矛鬥將,麵對單矛有巨大劣勢。
因為單矛戰馬衝擊的時候,憑借一寸長,一寸強,往往一擊必殺。
白孝德故意騙劉龍仙衝擊的時候停下來。
劉龍仙再加速的時候已經沒有衝擊力,白孝德就能發揮自己武藝的優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