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李瑄的時代_大唐天將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唐天將軍 > 第四百零九章 李瑄的時代

第四百零九章 李瑄的時代(1 / 2)

十月十日,一支龐大的車隊出現在洛陽城東的洛水旁。

洛水橫穿洛陽城而過,將洛陽城分為兩部份。

紫薇城,就在洛水北部。

這支車隊過洛水,最終停在洛陽城南,定鼎門。

此為洛陽城正門,對應長安的明德門。

李瑄未出洛陽城,隻是確定從範陽到來的物資幾何,該用在哪些地方。

雖然李瑄掌握的財產不少,但國家所獲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短時間內不一定能恢複到正常。

初步賑災後,李瑄還需要大量的錢財。

比如重修上陽橋,以鐵索方式,即便動用大量俘虜,所資錢費得以億計算。

另外大唐的馳道太少,使南方偏遠的郡縣,無法掌控。

李瑄計劃增修南北連接,文化交流的馳道,以維護國家統一。

現在看來,中央直管三百多個郡,有些力不從心。

三百多個太守、長史、彆駕,吏部尚書不一定能記全這些郡長吏的名字。

所以行省製度的出現,加強中央集權是必然的。

李瑄要打下根基,計劃五年後,逐步實施行省製。

“王侍郎,叛軍將領已經審訊完畢,正好史思明來了,你覺得哪些將領死不足惜,哪些可免其一死?”

中書省中,李瑄將裴遵慶、崔光遠、封常清、高適、王璵等大臣召來,向他們問“秋後算賬”之事。

心腹李泌已經啟程前往範陽,任範陽太守,主持大局。

為李泌安全考慮,李瑄還派遣一百名武藝高強的天策衛士,保護李泌,以免民風彪悍的燕人襲擊李泌。

等過個兩三年,範陽有所安定。再召李泌回朝廷。

“回秦王,如崔乾佑、張通儒、高尚、平冽、史思明、孫孝哲、蔡希德、張忠誌等叛將,以及一眾胡人酋長、將領,縱容士卒,所犯下的罪惡罄竹難書,應當處死,以寬民心,以懾天地,以儆效尤!”

“然薛嵩為名門之後,又無大危害,薛嵩主動開城投降,使我王師兵不血刃拿下鄴城,可恕其一死,不再錄用。”

“獨孤問俗、李史魚等在安祿山叛亂後心向朝廷者,可以赦免,酌情啟用!”

“安祿山的子嗣應儘數處死……”

刑部侍郎王璵向李瑄回道。

有些投降的,大唐已經承諾過,不算審判之中。

“諸位有什麼異議嗎?”

李瑄又問裴遵慶等人。

這段時間,對叛軍的處罰,幾乎已有定論。

投降的太守,做偽官的人,雖是迫不得已,但終生不再錄用。

李瑄不會像李亨一樣興大獄,把這些人往死裡整。

畢竟刀架在脖子上,能視死如歸的,隻是極少數。

但那些隨安祿山一條心的叛將,李瑄不會姑息。

哪怕是張通儒這樣的名門之後。

“我等無異議。”

裴遵慶等人也不想擴大範圍濫殺。

幾戰下來,所有的賊首,幾乎都被鏟除。

秦王用他的功績,威懾天下。

“洛陽城外,叛將的家屬奴仆,數以千計。這些充為奴婢,為兩都勞役。”

李瑄不會將叛將的家屬殺死,這樣沒有意義。

甚至叛軍普通士卒的家屬,根本就沒有大費周章去抓,牽扯到二十多萬戶,影響太大。

俘虜的近十萬叛軍,為大唐修馳道,采礦,修橋,以贖其罪過。

這次安祿山叛亂,許多潑皮無賴加入叛軍之中,唐軍在剿滅叛軍的過程中,也算除一害。

“秦王仁慈!”

他們知道有人勸說秦王要夷滅叛將三族,被秦王果斷拒絕。

自拜相的時候,大臣們就知道秦王仁義,但是眼中不揉沙,對犯罪的豪強狠辣無比。

“三日後,在城東洛水旁處決叛軍,由王侍郎為監斬官。”

李瑄定下監斬時間,讓王璵主持。

由於叛將和要斬的數量太多,在城中南市並不合適。

而且圍觀的人一定很多,索性在城外進行。

“下官遵旨!”

王璵領命。

“嚴少監,你作為監副,配合王侍郎行刑。”

李瑄又看到藏在角落裡的嚴莊,將他拉出來。

他已經想好如何安排嚴莊了,一些對付士族大族的事情,讓嚴莊出頭去乾。

嚴莊現在被李瑄任命為秘書監少監。

原本的秘書監管理國家藏書和校驗工作,被李瑄改製後,秘書監類似於幕僚團加內侍省。

李瑄作為獨掌軍政大權的人,自然要有這樣的機構,他不喜歡宦官,所以改製秘書監。

李瑄已經計劃建立大唐的“智慧宮”,除了大唐的人才外,還要收集中外的人才,藏書,故事集、奇書等於智慧宮中,集文學、科技為一體。

而不是像是集賢院一樣有局限性。

新建立的“智慧宮”,可以覆蓋原本秘書監的職責。

“下官遵命!”

嚴莊麵露苦笑,向李瑄一拜。

如今他的地位十分尷尬,沒有一個大臣看得起他。

他無法融入舊士族圈子,更無法接觸新勳貴圈子。

而且他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生怕會有不對,小命難保。

畢竟安祿山叛亂,他居功至偉。

現嚴莊也不明白李瑄讓他任秘書少監是為何意。

“諸位準備一番,十月二十日,啟程回長安。河南尹暫且兼任東都留守,主持洛陽事宜。”

李瑄又向大臣們吩咐一句。

他要回長安辦大事。

地區局勢並不樂觀。

連經過戰亂,李瑄安插一半心腹為太守的河南河北,都有太守和李瑄對著乾。

更彆說沒有經曆過兵災的江南、嶺南、山南、黔中等地。

更何況劍南地區楊國忠黨羽的影響還在。

李瑄想要經營蜀地,就必須使蜀地無條件遵從他的政令。

至於懲治豪強,除賤為良運動的展開,李瑄早已與李泌商議好。

先藏住氣勢,待軍隊完成目的地駐紮。

對付豪強大族,牽一發而動全身。

如果李瑄率先向河南河北動手,江南、山南的豪強一定不會坐以待斃,謀反是必定的。

畢竟李瑄要宰他們,他們不可能伸著頭讓李瑄殺。

所以駐軍非常有必要。

李瑄派出去的軍隊,會繼續招募佃農參軍,兵甲也會慢慢運輸過去。

預計到明年後,才能完成所有都督府的事情。

李瑄處死史思明、崔乾佑等叛將,離開洛陽,會使天下豪強鬆一口氣。

今後李瑄坐鎮長安,山高皇帝遠,即使有錦衣衛,也難以全部監察。

瞞天過海的方法有太多,太多。

十月十一月,從範陽運送到財寶,統計過後,入紫薇城的左藏宮中。

李瑄帶著親衛,到天牢中見史思明。

曆史上的安史之亂,已經變成“安祿山之亂”。

史思明是悲催的,自開戰以來,先後被李光弼、郭子儀四次大敗,損失十萬兵馬,最後又失去範陽城。

這一世,史思明已經可以蓋棺定論了,後世人對他的印象,肯定是一無能的庸將,在安祿山叛軍中的地位,遠遠不如崔乾佑、武令珣、李歸仁這些。

甚至連史思明自己都不自信。

看著披頭散發,無比頹廢的史思明,哪還有一點鬥誌?

曆史上赫赫威名的史思明不會再有了。

“據說你的安祿山從小相處,無比親密?”

李瑄在監牢的密室中,向下方的史思明問道。

“是又如何?我們是小賊,你才是大賊。成王敗寇,沒什麼好說的!”

史思明自知必死無疑,話語蠻橫,沒想著求饒。

“現在靺鞨、室韋等部如何?”

李瑄也不生氣,心平氣和問史思明。

他從嚴莊手中,得知契丹諸部、奚諸部的具體信息。

又從同羅酋長那裡知道同羅的大概。

在諸多東北胡部中,靺鞨最強大,他們創立了盛極一時的渤海國。

這些東部胡部見利忘義,遲早要將其鏟除,施行移民政策。

否則會成中原王朝頭上的一把劍。

據李光弼彙報,契丹、奚、同羅、鐵勒諸部已人人自危,想要重新臣服大唐,用以贖罪。

大唐快把他們的主力打完了,自開元以來,反複叛降,契丹、奚等部一直未得到發展,不但有支脈分離西遁,還有支脈附屬大唐。

特彆是這次安祿山叛亂,使契丹奚元氣大傷。

而同羅本就是鐵勒九姓之一,不僅東北有同羅,朔方和河西也有同羅部。

他們跟隨安祿山失敗,害怕大唐,表示向大唐臣服。

但李瑄不想這麼輕易饒恕他們。

如果沒有代價,他們還會繼續叛亂。

現最關鍵的是,靺鞨和室韋根本沒有表態。

史思明退守範陽後,多次派遣使者到靺鞨、室韋,他想清楚兩部的近況。

有沒有因為損失上萬騎兵,出現動亂之類。

“秦王神通廣大,還需要問我嗎?”

史思明自是不肯回答李瑄。

要是李瑄知道靺鞨、室韋的情況,一定會趁機攻擊靺鞨、室韋。

雖然靺鞨、室韋最後沒有出兵幫助範陽,但這兩部勢力還很大。

待恢複一番後,憑借地理優勢,唐軍也難以攻下。

“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我聽說靺鞨、室韋各派遣一萬多騎兵幫助安祿山,他們已經全軍覆沒。”

“靺鞨也分白山、黑水、號室、粟末多部。即便是黑水靺鞨強大,一下陣亡這麼多騎兵,其他部落一定會質疑黑水和國王。”

“室韋的情況更分散,也不容樂觀。”

李瑄笑了一聲,他相信靺鞨、室韋一定會陷入動亂。

靺鞨的國王,被朝廷封為渤海郡王。

現任渤海王為大欽茂,是一個年輕的王。

黑水靺鞨的首領為屋作個,在渤海國體係中至關重要。

即便知道渤海國會向大唐服軟,但李瑄不會輕易罷休。

“既然如此,秦王就去換取功績吧!”

史思明嘲諷一聲,他以為李瑄還會無休止地親自征戰。

隻怪他們生不逢時,運氣不好遇到李瑄。

一場浩浩蕩蕩的起兵,竟以一種憋屈的方式落幕。

如李瑄所想,史思明此時對自己產生懷疑,萬念皆灰。

李瑄沒有再回答史思明,起身離開密室。


最新小说: 仙尊有點浪 墨策逆世重回 被校花契約後,我成了百變戰力天花板 迪迦:最強反派,從拿捏居間惠開始 老媽二婚,高冷校花成我妹妹了? 讓你依法辦案,不是法術的法 隻差兩歲,不許叫我二叔 穿成漂亮炮灰,玄學大佬轟動年代 致死迷戀 小白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