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除賤為良結束,大唐的人口_大唐天將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唐天將軍 > 第四百三十三章 除賤為良結束,大唐的人口

第四百三十三章 除賤為良結束,大唐的人口(2 / 2)

使朝廷對嶺南的控製更深一層。也使得始興郡一躍成為嶺南第二大郡。

但大庾嶺隻有十幾裡,隻是打通入嶺南之路。

真正的主乾道,並未完善。

李瑄下令以南海太守韋倫為主,在農閒之時開辟大庾嶺到嶺南的直道,使朝廷進一步掌控嶺南。

同時,下令以交趾太守暢璀為主,修南海郡至交趾郡的道路。

以便於朝廷對南越的控製。

安祿山叛亂時俘獲的俘虜還在北方修建馳道。

短時間不可能連接大庾嶺。

而且嶺南這個地方,連移民都困難,外來者不容易適應嶺南的氣候。

故而讓嶺南人修路最合適。

暢璀和韋倫都是體恤民力的大臣,李瑄派遣秘書監官吏監督,防止出現濫用民力的事情。

黔中的情況和嶺南差不多,朝廷現在不可能掌控黔中南麵的蠻子。

總共十六萬人的黔中,在除賤為良後增加至二十萬四千三百六十六。

劍南地區,豪強非常猖獗,一個個大豪不可一世。

特彆是西南地區一些大豪與胡人混在一起,自以為是流寇。

隻是大唐牢牢掌握蜀中三郡,然後督促其他郡守、縣令,除賤為良。

陽奉陰違的縣令,立刻會被罷免。

邊軍一直有出動鎮壓。

劍南的豪強、大族被處死的概率極高。

解放的農奴也很多。

在雷厲風行下,蜀郡比江南稍早完成除賤為良。

現戶籍人口已經超過五百三十七萬八千零四十人。

最後就是河東地帶,這裡由河東軍,以及太原軍的步兵為主。

山地雖多,但兵力充足。

以李廣琛為首,總共用一年的時間,完成除賤為良。

現河東人口有四百八十一萬五千二百戶。

至乾元二載冬,算上西域的漢人,大唐在籍人口有六千五百餘萬。

比安祿山叛亂前更多。

這還不包括大唐所控製的眾多胡部,以及隱藏於深山老林的黑戶。

另外,軍戶、賤籍、僧侶等也不計算在戶口內。

但完成除賤為良,百姓皆分有土地,可以去攤丁入畝,免去苛捐雜稅後,黑戶們重新走出山林,已是時間問題。

現在要麵臨的是如何去應對太平日久滋生的腐敗,以及各種天災。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除賤為良後,在錦衣衛不遺餘力地宣傳下,在一期期大唐月報的釋放下,李瑄在民間的威望到達前所未有的高度。

無數寒門子弟狂熱追逐李瑄,將李瑄視上天。

連古稀老人都一直在念叨李瑄的好,稱李瑄為“聖人”。

那些走向蒙學的孩童,必先學李瑄的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朗朗讀書聲,飄蕩在整個華夏大地上。

……

時間回到乾元元載,秋天。

李光弼、郭子儀、王思禮,各領三都督府騎兵,在契丹、奚、同羅的輔助下,又以靺鞨、室韋俘虜的引導下,於平盧都督府彙合。

共五萬騎兵,向渤海國展開進軍。

渤海國、室韋在一再確認安祿山死亡的消息後,才向大唐投降,上表投誠。

並聲稱與安祿山一起入中原是迫不得已,是受到安祿山的脅迫。

渤海國王大欽茂以為大唐還會如之前一般,接受渤海國的投降,並對渤海國加以安撫。

然李瑄對外鐵血,對內柔和,他掌權,怎會讓渤海國再反複無常?

他斷然拒絕渤海國、室韋的稱臣,一定要趁著他們虛弱,將他們徹底按死。

行至柳城郡安東都督府時,李光弼、郭子儀、王思禮三人聚集在一起,商議如何對渤海國展開進攻。

天寶年間,大唐隻將實際疆域推進至柳城郡的安東都護府。

原本柳城郡被安祿山交給契丹、奚。

現在契丹、奚向大唐投降,大唐自然要將兵馬布置在柳城郡。

王思禮的平盧都督府中,將五千步騎的白狼軍布置在此。

“我軍在安東都護府已經完成再次整裝,兵強馬壯,應該立刻出擊。現渤海,以及其他靺鞨部落並不齊心。我軍若是出其不意,突然進攻,有機會直接將渤海國擊潰。”

王思禮向郭子儀、李光弼表達自己的意見。

渤海與靺鞨之間的情況非常複雜。

渤海是靺鞨人建立的部落,但靺鞨一共有七大部落,特彆是黑水靺鞨,一直不服大欽茂。

而黑水靺鞨也有黑水十六部之說,其首領屋作個野心勃勃,有吞並渤海國的誌向。

黑水靺鞨的地盤北至北海(今鄂霍次克海),西至十六部之一的窟說部(今庫頁島),西南至虞樓部(今錫霍特山)。

渤海國則西抵柳城郡,南鄰新羅(今朝鮮半島),東至黑水上遊(今牡丹江)。

安祿山南下的時候,參加叛亂的就是渤海國和黑水靺鞨。

隻是唐人史官、典軍,統稱他們為靺鞨。

王思禮的意思是兵貴神速,他們現與渤海國一步之遙,對渤海國、黑水靺鞨、室韋完成逐個擊破。

“王都督言之有理。但是否願意聽從一下我的拙見。”

在郭子儀陷入思考的時候,李光弼突然說道。

李光弼是燕國公,王思禮是漁陽郡公。

但李光弼並沒有表現出倨傲之色。

現在朝廷的局勢就是文武徹底分家,使武將權力削弱。

但都督們能夠理解,安祿山屍骨未寒,節度使太畸形了。

李瑄作為強人,一定會吸取教訓,避免藩鎮割據。

李光弼、郭子儀、王思禮三人都是一心事武的將領。

他們隻聽從以皇帝為核心的天策府的軍令。

朝廷的是是非非,變法改革,他們不會去摻和。

現皆想著在這個時代齊心協力,獲得耀眼的軍功,流芳百世。

“李都督請講,許多兵法策令,我還要多向你學習。我的想法也不過是拋磚引玉而已!”

王思禮認真起來。

兩人年紀相仿,又同為李瑄的老部下,他對李光弼的軍事才能敬佩不已。

在河北麵對史思明的四戰四捷,打得太漂亮了。

“王都督,郭都督,渤海這個地方,太宗皇帝也曾征伐過,變數叢生。雖已從高句麗人,變為靺鞨人,但渤海國內每一府,都最少有一座堅城。我們雖攜帶大量神臂弩、攻城器械,但騎兵的意義就已大打折扣。”

李光弼向郭子儀、王思禮娓娓道來的時候,又指了指桌子上的地圖。

最東麵的黑水靺鞨,離柳城郡最近的渤海國,以及渤海國以北,黑水靺鞨以西的室韋。

“如今,黑水靺鞨、室韋,也知道至尊派兵征伐他們。他們現在各自為戰,必亡無疑。哪怕之前矛盾再深,也會聯合在一起,互為犄角,彼此相信。”

“我建議騎兵進入渤海國扶餘府的扶餘、仙州一代,寇掠佯攻。讓渤海國將求援消息送到黑水靺鞨和室韋。”

“屆時,我們分精銳騎兵突然出擊,殲滅距離最近室韋的援軍。再戰來援的黑水靺鞨。”

“如此,我軍不用冒險去進攻渤海的諸城。隻要將渤海國、黑水靺鞨、室韋的生力軍殲滅,他們將無兵可用,即便有城池防守,也會崩潰投降。”

李光弼將自己的計劃全盤托出。

去年的時候,李瑄剛讓契丹、奚、同羅,與渤海國、室韋,自相殘殺。

雖然沒有勝利,但再次傷害諸部的元氣。

渤海國雖效仿大唐建立城池,種植五穀,飼養六畜,但渤海沒有統一靺鞨人,它的底子太薄了。

像是以前的高句麗一樣,國力怠儘以後,隻能被大唐拿捏。

“此計甚妙!”

郭子儀點了點頭,類似於圍點打援的計策。

但現在室韋與靺鞨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他們還不得不支援。

誰都清楚,唐軍不惜代價以三都督府騎兵強攻,現如今的渤海國根本擋不住。

“還是李都督的計策好,我的平盧軍一定傾力輔助!”

王思禮自愧不如。

李光弼說得不錯,攻城不是騎兵的強項。

即便渤海國的城池不如大唐的縣城,但自古攻城為下策。

王思禮知道,至尊就特彆反感強攻一座城池。

如果沒有戰略、戰術價值,亦或者時間緊迫。

至尊絕對不會下令攻城。

“好!昔日英國公滅亡高句麗,今天我們也效仿他的故事。非我大唐暴虐,而是室韋、靺鞨等不記德,不懷恩,反叛我大唐,在我中原大地奸淫擄掠。”

“今日,我們以各自的兵馬兵分三路,謀劃進入渤海國,群策群力,勠力同心……”

郭子儀鄭重地說道。

他是李瑄封的東北行軍元帥,主導整支軍隊的調度。

李光弼為東北副元帥,王思禮為行軍司馬。

三個都督府一同行軍,必然要選擇一個都督為主帥。

否則號令不一,會出現各種不可逆的危害。

“勠力同心!”

李光弼和王思禮也起身說道,鏗鏘有力。

隨即,郭子儀開始向北、向東派遣探馬,去打探更遠的消息。

務必將主要的行軍道路,探查得一清二楚。

郭子儀、李光弼、王思禮三人進行一番商議以後,由李光弼率領範陽軍鐵騎,和一萬名契丹、同羅、奚仆從軍,出柳城郡,向渤海國邊疆扶餘府(今長春)而去。

擋在李光弼前方的,還有一座城池。

蓋牟新城(今沈陽境內)!

說它是城池,倒不如說它是“戍堡”。

它的存在,主要是為監視大唐。

平時隻有兩百餘名渤海國士卒守衛。

李光弼決定先拿下這座哨城,他派遣副都督仆固懷恩為先鋒,率領五百鐵騎,夾以神臂弩二百張,連夜渡過遼水,突襲蓋牟新城……


最新小说: 星穹鐵道:被稱為活體奇物這件事 改命來財 資本家大小姐家屬院帶崽,京少天天哄 預知未來的我,心聲被竊聽了 一路行之神傳 速通武林,拳鎮諸天! 賭癡開天 大唐:重生李承乾,開局自請廢太子 神幻星宇之十二星聖 穿進獸世禦獸,我的動物園太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