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征伐東北諸胡,渤海國_大唐天將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唐天將軍 > 第四百三十四章 征伐東北諸胡,渤海國

第四百三十四章 征伐東北諸胡,渤海國(2 / 2)

“碰!”

見刀難傷,張押官一腳將蓋牟新城守將踹倒。

“噗嗤!”

他欺身而上,一把扯下蓋牟新城守將的兜鍪,然後將他們腦袋砍下。

蓋牟新城的守軍連受創傷,又見守將被殺,氣勢全泄。

“不要殺我,我投降!”

一名渤海士卒用漢語求饒道。

這聲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其餘活著的渤海士卒紛紛丟下兵器,向唐軍投降。

蓋牟新城陷落!

唐軍殺死百人,俘虜百人。

“將蓋牟新城守將的腦袋送到渤海國的河州城,讓他們明白負隅頑抗的下場。”

仆固懷恩按照李光弼的軍令。

將蓋牟新城守將的腦袋送到長嶺府河州的主要原因是“疑兵之計”。

讓渤海國以為唐軍會一座座城池強推至上京。

而李光弼率領範陽軍又舍近求遠,進攻長嶺府北麵的扶餘府。

在暗地裡,郭子儀率領太原軍過契丹的領地,到達扶餘府北方(今長嶺)隱蔽行蹤。

王思禮的平盧軍則渡過遼水,作為策應,視情況支援李光弼。

消息傳到上京後,大欽茂驚恐萬狀。

他立刻召輔國公楊承慶來議事。

此時的渤海國在大欽茂的治理下,徹底漢化,先進的製度下,無疑是東北的一霸。

從唐詩到華夏史籍,全局都在渤海國內流傳,許多渤海人都會漢人的語言。

整個渤海國,超過十萬戶。

國家是以靺鞨人為主建立,但國內的漢人、突厥人、契丹人等民族也擁有巨大勢力,連大欽茂也得平衡。

渤海國雖然漢化,但他們與扶桑國非常親密,多次派遣使者到扶桑,其間貿易關係很深。

“輔國公,唐軍大舉進攻,如何而戰?”

楊承慶到來後,大欽茂心急火燎地詢問道。

當初渤海向李隆基詔示:永為藩屏,長保忠信,效節本朝。

但國與國之間,永遠隻有利益,忠也隻是一時的。

渤海國蒸蒸日上的時候,自然會產生其他想法。

他本以為安祿山死後,再向大唐稱臣,從賊之罪會不了了之。

畢竟黑水靺鞨參與叛亂比渤海國還深。

渤海國雖然一心向學習漢人文化,但他們受東北諸胡的影響,把叛與降看得太簡單了。

胡人自古都是反複無常。

“李瑄謀逆繼位,心狠手辣。這一次確實是我等失算。唐廷決心滅亡我們,求饒也沒用了。隻有將他們擊退。”

“契丹、奚、同羅已經徹底沒了脊梁,成了李瑄的奴仆、傀儡。”

“當立刻向黑水靺鞨、室韋求援。當前形勢,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我們已經結為同盟。他們若不想去冰原上吃雪,到大海上飲冰,就必須來支援我們。”

“昔日楊廣百萬大軍征高句麗,最終弄的個國破家亡。李世民至死也未看到遼東歸唐。在這片土地上,我們渤海並非沒有機會。”

楊承慶向大欽茂說明當前局勢,並引經據典鼓勵大欽茂。

軟弱妥協,隻會敗得更快。

他了解李瑄的曆史,看到的是如猛虎一樣的君王。

渤海國流傳李瑄的詩歌,很難想象,那個大詩人會成為這樣的人物,並發動滅亡渤海國的戰爭。

“據探馬來報,進攻我們的是大唐的平盧、太原、範陽都督府,我擔心此次擋住這次進攻後,今後該如何呢?”

大欽茂心有所動,但也有憂慮。

他害怕將來李瑄禦駕親征。

“大王,現在我們先要戰勝郭子儀、李光弼,而不是擔心以後。那郭子儀、李光弼在天寶年間,就是王忠嗣的麾下,驍勇善戰。又通過安祿山叛亂屢建功勳,封為國公。李瑄一向有識人之明,讓他們來進攻,是有滅亡我渤海之心。”

“現要往好處去想,一旦打退郭子儀、李光弼,我們就可以趁此向大唐稱臣。”

楊承慶苦口婆心地說道。

現大唐想讓渤海國無條件投降,國王到長安請罪,而非象征意義的稱臣。

大祚榮、大武藝,兩位先王的努力,建立如今遼闊繁榮的渤海國。

為保住他們的心血,他們必須孤注一擲。

“輔國公言之有理。寡人親自書信室韋首領和黑水靺鞨首領來援。渤海要是被唐軍占據,他們的末日也就不遠了。”

大欽茂堅定信念,準備與大唐硬剛到底。

“唐軍是騎兵,不易攻城,我們可以堅壁清野。阻止唐軍推進。把最主要的兵力安排在大城之中,發動百姓,一起守衛國家!”

楊承慶又向大祚榮建言道。

渤海采用的是五京製度,以上京龍泉府為中心,另有中京顯德府、東京龍原府、西京鴨淥府、南京南海府。

在兩年前,渤海的中樞還在中京顯德府,但為維護北麵的統治,大欽茂遷徙中樞。

在渤海君臣商議國家大事的時候。

上京內部也不安分。

渤海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且靺鞨族不占大多數,又普遍漢化。

自然有一些“慕唐者”。

他們認為渤海當權者隻懂一些中原王朝的皮毛,而不甚知曉禮儀。

埋怨大欽茂和貴族們出兵參加安祿山叛亂。

現在招惹天朝,是咎由自取。

他們巴不得大唐將渤海占領,從此以後成為天朝人。

有的渤海人已經開始縫製大唐玄龍旗了。

這裡麵不乏渤海的貴族,

時至今日,李瑄天將軍的威名早已威震海內外。

……

幾日後。

李光弼率領範陽軍騎兵,契丹、奚仆從軍,已經進入渤海的扶餘府。

他們一到扶餘城下,就讓神臂弩手向城牆上拋射。

又砍伐樹木,似乎準備打造更強大的攻城器械。

渤海的探馬皆認為唐軍要強攻扶餘城,紛紛將消息彙報給上京。

但還未進攻的時候,李光弼下令唐軍切斷至扶餘府的所有道路,讓最精銳的斥候追擊渤海探馬。

一連數日,扶餘是否淪陷,大欽茂也不太清楚。

現在渤海唯有招募新兵,堅壁清野。

等室韋、黑水靺鞨援軍到來以後,再開始反擊。

至九月中旬,李光弼讓仆固懷恩率領五千鐵騎,渡過涑沫江(今鬆花江),進入中京顯德府境內。

並對位城進行圍射,然後不知所蹤。

大祚榮以為唐軍要突襲上京,更加驚懼。

他調遣懷遠府、東平府、安邊府、率濱府等靠近黑水靺鞨、靠近海濱的兵馬,支援上京。

渤海已經在做上京保衛戰的準備。

整個渤海上下,人心惶惶。

唐軍也有時間與渤海進行耗。

此行,唐軍士卒皆攜帶過冬的棉衣,以及大量牛肉乾作為備用糧。

同時,柳城郡、平盧郡、契丹、奚的牧場一共趕了十萬頭牲畜,並馱運一些糧食作用後勤。

唐軍出兵不多不少,沒有使糧草輜重作為拖累。

……

室韋首領莫賀咄在收到大欽茂的求援信後,立刻調兵遣將,支援渤海國。

室韋自唐建立以來,一直桀驁不馴。直到開元後期,還被劉正臣斬殺了首領。

安祿山叛亂,室韋自然是當仁不讓。

越是往北,生存空間越小。

更何況室韋還學渤海國一樣種植糧食,他們不能輕易舍棄賴以生存的土地。

所以必然要進行一搏。

他們料定唐軍攻城會有所疲倦,聽從大欽茂的建議,與黑水靺鞨一前一後地夾擊大唐。

渤海國兵馬從中策應!

是以,他們氣勢洶洶,攜一萬五千騎兵,到達涑沫江。

將攜帶的羊皮筏、牛皮筏全部放在涑沫江中。

人和馬一起,一點點向江西擺渡。

隻要渡過涑沫江,他們將可以繞到扶餘府後方。

他們沒想到的是,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被涑沫江對麵的唐軍探子監視。

當室韋騎兵要渡過涑沫江的時候,唐軍探馬將此消息告訴三十裡外的郭子儀。

“都督,半渡而擊,正是時機。”

郭子儀麾下大將渾釋之向郭子儀說道。

渾釋之是渾瑊的父親。

現在渾瑊為一軍都督,而渾釋之隻是副都督。

不過在大唐,父超過子的事情時有發生,最經典的一對父子就是李適之和李瑄。

李適之都是宰相了,還被李瑄超過。

所以渾釋之以自己的兒子渾瑊為豪。

“現還不是最佳時機。待室韋大部分過河,再進行攻擊。他們逃得越少,對我們平定室韋就越有利。”

郭子儀老成穩重,能耐得住性子。

他讓兵卒隱藏好,以免被室韋探馬發現他們的蹤跡。

士兵也養精蓄銳,磨刀霍霍,準備上陣殺敵。

一天時間轉瞬過去。

郭子儀再次得到消息,大部分室韋士卒已經渡過涑沫江。

此時正是中午,郭子儀下令唐軍騎兵開始衝擊。

年邁的郭子儀已不能如年輕一樣上陣殺敵。

他主要坐鎮指揮。

太原都督府共有三萬騎兵,郭子儀此行共率領兩萬五千。

其中太原最精銳的天兵軍有一千甲騎具裝。

在郭子儀的命令下,全部武裝,由大將寧景瑞統帥。

三千鐵騎由大將張昕統帥,跟隨在甲騎具裝後麵。

輕騎分為兩隊,一隊由渾釋之統帥,一隊由唐朝臣統帥。

最後一隊士卒負責打擊漏網之魚。

“轟隆隆!”

一番調度後,大軍出擊,旌旗獵獵,馬蹄聲震天動地,勢必要將室韋碾壓粉碎。

涑沫江西。

室韋首領莫賀咄帶著親衛渡過涑沫江。

他向探馬將領詢問:“渤海的扶餘府戰況如何?”

“回酋長,遇到許多唐軍探馬,還不能深入探測。”

探馬將領回答道。

“要儘快與上京取得聯係,中京也要探查。唐軍驍悍,我等唯有出其不意,才能以最小的損失獲得勝利。”

莫賀咄向探馬吩咐。

當前沒有太好的辦法,若非迫不得已,他絕不會讓元氣大傷的室韋兵馬來支援渤海國。

室韋與渤海是競爭關係,現隻能抱團取暖。


最新小说: 海洋求生,穿書後我靠係統當大佬 驚!絕美獸夫們每天都在爭寵求愛 我!元嬰期!被召到異界當魔王? 江湖迷蹤 誰在雨中等你 嫁給喻先生 什麼!穿越到大召國賣肉! 我的東莞姐姐 帝心不經撩,她踩著白月光上位 海賊:我於頂上繼承白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