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宇這邊進入了遊戲。
半個多月沒玩,此時再回到遊戲裡,竟然發現沒有一點不適應。
可能也跟【華夏】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帝國的崛起》是同一家公司的原因,銜接得很流暢。
‘地球’還是那個‘地球’,隻是時間點不同罷了。
但是也多了一點不同。
因為
段宇在進入列寧格勒的第一時間,目光就看向了城市中的樹木。
一瞬間。
仿佛感覺不餓了。
入目之處,林立的樹木,完整的樹皮。
這可都是食物啊!
以前怎麼沒有發現列寧格勒,居然有這麼多食物?!
段宇這邊臉上浮現笑容。
目光四下掃著,看看今天吃哪棵樹好。
另一邊。
天鯊直播,於鋒直播間內。
跟方明組隊玩【華夏】內測的於鋒,也早就回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帝國的崛起》這邊直播。
方明那邊則是跑去直播【華夏】那款遊戲了,現在每天也不乾彆的,基本上就是沉浸式模式選身份。
有時候一個身份,下麵的幾十個分類,玩上三天都玩不完。
而這樣的身份密密麻麻數千個。
玩家們雖然玩不過來,但是喜歡看啊,而且通過不同的身份,目前玩家自發製作的身份資料庫也在不斷完善。
但即使這樣。
還有很多沒有探索的地方,所以【華夏】那邊新鮮的熱度不少,想要破圈的話就得去直播【華夏】那款遊戲。
於鋒則是對那種體驗各種身份沒興趣,跑回來繼續直播《第二次世界大戰:帝國的崛起》。
現在這邊正在【北非戰場】上。
此時的於鋒在一輛行駛的卡車內,坐在駕駛艙的副座上,手中拿著一個北非這邊的地圖看著。
【北非戰場】這邊,經過去年的‘阿拉曼戰役’,帝國的大敗讓北非這裡的勝利的天平已經逐漸向同盟國靠攏。
同時也暴露了目前帝國最嚴重的問題。
資源,補給不足。
從第一次‘阿拉曼戰役’開始時的7月份,雙方就因為消耗戰的問題,帝國名將隆美爾那邊被迫轉入防禦。
而在1942年的10月份,第二次‘阿拉曼戰役’時。
即使歐洲戰場那邊打得熱火朝天,甚至帝國元首下令調來一支飛行部隊,支援北非運輸補給。
但就是這樣的情況下,帝國依舊敗於燃料耗儘。
隆美爾指揮的裝甲部隊沒有燃料進行反攻,不得不後撤防禦。
不過隨著歐洲戰場2月份的【哈爾科夫戰役】勝利。
北方戰場這邊的隆美爾,也鬨出了不小的動靜,前不久隆美爾率領帝國第10、21裝甲師突襲西迪布齊德。
剛剛在太平洋戰場上勝利的美軍,還沒等在北非戰場上大展拳腳。
就被隆美爾狠狠地抽了一巴掌。
美軍第1裝甲師的戰鬥群幾乎全部覆滅。
而隆美爾那邊則是率著第10裝甲師繼續閃電突進,短短幾天時間,美軍這邊潰退50多公裡。
防線一度崩潰。
這時候美軍那邊才發現,海戰跟陸戰真不是一回事。
雖然太平洋上打得日本哇哇叫。
但是隆美爾這邊指揮的鋼鐵洪流根本不是習慣了海戰的美軍能夠抵擋的。
不過也有好消息。
雖然隆美爾這邊逆轉大局,但是老毛病.補給不足了。
不敢繼續推進擴大戰果。
這就給了盟軍這邊重組防線的機會,於鋒現在所在的部隊就是前去支援的。
支援的車輛在沙漠中疾馳。
於鋒這邊調出極星官網上的‘實時地圖’與自己手中的地圖對比,跟直播間閒聊著:
“這戰爭打著打著,主角好像換了啊。”
“原本是意大利王國入侵北非,現在變成帝國頂在前麵。”
“原本是英國聯邦抵抗意大利,結果現在美自由聯邦大軍頂在麵前。”
“打到現在已經分不清誰是這邊的主角了。”
不僅分不清誰是主角了,現在誰也不能退。
帝國打到現在吃那麼多虧,怎麼可能輕易撤退,要不是補給不足北非這邊局勢還不一定什麼樣呢。
而美自由聯邦在太平洋上接連勝利,結果剛支援到北非就吃了這麼大的虧,顯然也不能退。
隻是後麵什麼發展,誰也不清楚。
畢竟隆美爾的指揮能力,真不是蓋的。
雖然藍星玩家們沒有正麵交鋒過。
但是軸心國在北非戰場的劣勢,幾次都是被隆美爾的操作拉回來了。
還是【名人堂】中官方認證的帝國三大名將。
古德裡安自然是不用說了,曼施坦因在【哈爾科夫戰役】中的指揮也是逆轉局勢的存在,加上現在隆美爾在北非的幾次操作。
帝國三大名將實至名歸了。
於鋒這邊看著北非戰場的情況,又將目光移動到‘實時地圖’上,隨後挪到了歐洲戰場,將其放大看了一會,開口說道:
“歐洲這邊局勢跟北非差不多啊。”
“【斯大林格勒戰役】和【阿拉曼戰役】都是剛剛勝利,結果被帝國名將極限操作翻盤。”
“目前從整個‘地球’局勢上看。”
“隻有太平洋那邊的日本在挨揍吧。”
“軸心國這邊雖然有些頹勢,但是並不明顯。”
“說到頹勢.”
“其實主要還是帝國這邊的補給問題。”
“去年就已經初見苗頭了。”
“因為調了一支飛行部隊,運輸物資支援北非戰場,所以歐洲戰場那邊凍死了不少帝國士兵,但是北非戰場的局勢也沒好到哪去。”
“支援補給是有了,但是【阿拉曼戰役】還是因為補給的原因失敗了。”
“哪怕到現在,隆美爾那邊也因為補給的問題,無法擴大戰果。”
“而盟國這邊,根本不需要考慮補給的問題。”
“說到底還是基數的問題。”
“帝國開戰前,隻有47萬平方公裡,從1939年到現在1943年,都已經打4年了,能消耗的基本消耗光了。”
“現在就和日本一樣,本土資源消耗光了,跑東南亞搶一波,能挺多久是多久,隻不過帝國是搶歐洲的。”
“而美自由聯邦這邊剛剛加入同盟國,開戰前的本土麵積就有963萬平方公裡,石油,軍火資源什麼的還沒有消耗。”
“反觀帝國這邊都打了四年了。”
“美自由聯邦這邊快速重組防線,帝國那邊還在糾結要不要繼續追擊,哪怕是隆美爾這種名將也沒辦法。”
“因為真的沒有燃料和補給”
“戰爭打到最後就是消耗戰啊。”
說完,於鋒莫名地想到斯大林格勒戰役。
那是真的消耗戰啊。
不到兩平方公裡的小山坡上,死了十多萬人。
最後帝國那邊傷亡已經扛不住了。
後續支援跟不上。
這才有了【斯大林格勒】的勝利。
帝國這邊也是相當憋屈。
為了爭奪一個城市,打了幾個月,帝國這邊死傷了80多萬人,打到斯大林格勒每一寸土地都是炮彈的碎片。
蘇維埃這邊軍民的傷亡,已經超過了200萬,都已經打成空城了。
結果蘇維埃聯邦那邊發動了個‘天王星行動’。
從遠東地區加上各地調集兵力,西南方麵軍,斯大林格勒方麵軍等等,湊了110多萬人包圍過來。
而當時在斯大林格勒的帝國部隊,已經隻剩20多萬人了。
目前北非戰場的情況其實也差不多。
雖然隆美爾的操作逆轉了局勢,但是美自由聯邦這邊,已經快要重組完防線了。
看著‘實時地圖’於鋒,跟直播間的水友們討論著接下來的戰局。
感覺還是同盟國這邊的贏麵大一些。
隻是所有人不知道的是,意大利王國那邊投得會有多快.
一天後。
北非戰場。
卡塞林山口外圍,美自由聯邦防線。
帝國那邊突破卡塞林山口後便停止了進攻,從各方渠道打聽出來是因為帝國缺少補給,所以隆美爾才沒有進攻。
隻不過也沒有人敢去試探。
雙方就這樣僵持在這裡。
於鋒這邊跟隨著大部隊,已經抵達了這裡,玩家的身份還是比較自由的,大多時候npc都會無視。
於鋒這邊逛了一會。
突然。
轟——!!!
一聲悶響在傳來,隨後是連綿不斷的悶響,天空中出現尖銳的炮彈尖嘯聲,周圍的美自由聯邦士兵喊著:
“帝國那些家夥打過來了!戰鬥!”
“準備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