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種卻未聽從,不久後,勾踐聽信讒言,懷疑文種有不臣之心,賜給文種一把劍,稱“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
文種無奈自殺。
勾踐通過這種方式,以莫須有的罪名清除了文種這位大功臣,其目的或是出於對功臣權勢過大的擔憂,鞏固自身統治。
吳起則更加淒慘些。
戰國初期,吳起在楚國進行變法。
楚悼王重用吳起,吳起推行一係列改革措施,如明確法規、審定命令、裁減官員、廢除疏遠王族供養等,使楚國國力迅速增強。
但這些改革觸動了楚國舊貴族的利益。
隨著楚悼王去世,舊貴族趁機發動叛亂,攻打吳起。
他們羅織罪名,將吳起視為破壞楚國舊有秩序的罪魁禍首。
吳起最終在楚悼王的靈堂上被射殺,變法也因他的離世而夭折。
韓信內心煎熬,自己是否選擇使用這種方法?他的性格複雜多樣,但也有著和昔日共同生死患難的兄弟感情,很多他要對付的功臣其實也是自己的兄弟,這麼動手段太殘忍了吧。
“該怎麼辦?”
統兵能力韓信在行,可對於這種事情韓信經驗並不足,他本來認為幫助陛下收割功臣財富給予黔首百姓,恢複漢朝國力是件很輕鬆的事情,可實際行動起來卻發現,很麻煩。
本來以為,一道詔令,一把刀,就解決了。
可行動起來千難萬難。
韓信心緒紛亂,目前朝廷已經在組織動員軍隊了,三兩日內就能準備充足三十萬大軍,由他率領前往太原,迎擊匈奴。
可在這之前,他必須處理好這件事情,‘自汙’成功,不然的話陛下是絕對不會讓他領軍的。
而他也迫切的想要自汙,以此才能獲得陛下的信任。
他堅信,隻要能成功收割完功臣們,讓功臣與自己為敵,再擊退那匈奴,從此後天子劉邦將對自己不會有任何防備。
“罷了,殺吧。”韓信搖了搖頭,心冰冷了許多,站在國家角度來看的話,這些功臣確實立下了功,合該獲得榮華富貴,可現在匈奴來攻國家有難,為何不願意獻出些許田地呢?
既然他們不願意獻,那就抄家!
韓信以雷霆手段,立刻出手,在陳平的幫助下羅列罪名,將十二位功臣送入牢獄,本來韓信準備將這些人全部抄家的。
扮白臉的劉邦出來,讓韓信饒恕這些功臣,隻是獻出田地就可。
因此眾人保全了一條命。
也因為此事,韓信徹底成了眾臣的公敵。
做成了這些事情後,劉邦徹底對韓信放心了,韓信也心裡踏實的領軍出征,迎戰匈奴,天子劉邦親自送韓信至長安城外,見著浩浩蕩蕩的軍隊遠去,對著身旁的張良緩聲道“好久沒見陸煊了,去看看吧。”
劉邦這段時間很忙碌,除了自身的政務和匈奴之事外,更加操心韓信對功臣的手段。
太狠了。
動不動就要抄家啊。
這麼下去,不會出現什麼亂子吧?
能屹立朝堂上的臣子,誰都能看出來韓信之所以如此對待功臣,其背後必然有他這位天子的首肯,隻是礙於各種原因他們不敢怨恨他劉邦而已,隻能把怨氣撒在韓信身上,估計一個個已經在想辦法弄死韓信了。
這樣下去,確實國庫更加充盈,百姓田園更多了。
可如此多的臣子,各種各樣的關係聚集在一起,韓信和他這位天子,真的能扛得住麼?
真的發生大亂,比如功臣集體聯合起來劉邦想了又想,很是擔憂。
劉邦心中擔憂,想詢問陸煊是否曆史上發生過類似的情況,拉著張良就來到陸煊的小屋,正好今天問完了安排陸煊去院子裡居住。
到了陸煊這裡,短暫閒聊片刻後,劉邦就問出了心中的擔憂。
“陸君,曆史上是否有大肆清理功臣的事情發生?這種情況會造成何等局麵和後果?”
劉邦這麼一問,卻讓陸煊神情微頓。
大肆清理功臣?
曆史上自然發生了不少。
但所有人看到這句話,第一時間想到的,必然是朱元璋大肆清理開國功臣。
季叔為何要這麼問?
是胡惟庸案,還是李善長案?
應該不是藍玉案,畢竟藍玉案是太子朱標死後發生的,現在太子朱標根據他之前獲知的信息,很大概率依舊還活著。
想了想,陸煊道“曆史上倒是發生過一些大肆清理功臣的案件,不過在我們後世,提到大肆清理功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朝太祖皇帝時期。”
“殺的功臣血流成河人頭滾滾,一起案件能殺三萬多人!很多開國功臣都被殺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