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何為‘大詔周報’?”
“林解元才參加鄉試,年紀尚小,固然巧合破獲大案,但也難獨當一麵!”
“……”
朝堂上,群臣驚得汗毛倒豎,紛紛出言質疑。
他們聽得出來,陛下似乎是要讓林回籌辦一個全新的部門,甚至還要讓朝中各部全力配合,甚至允其自由出入宮中。
這等大權,怎能落入區區一個鄉試解元手中?
“朕十六歲在先皇身邊參政,十八歲立為儲君,朕當初可還沒林解元這份文采!”
林允鴻眯起眼睛,冷冷地盯著那幾個出言否定的大臣,“聽你們的意思,這‘大詔周報’,得讓你們來籌辦了?”
眾臣聞言,臉色瞬間煞白。
“臣隻是覺得林回年少,這等國事,還是由朝臣共同商議為妥!”
“陛下,這‘大詔周報’究竟是何物?還請明示!”
工部尚書張舉洞出列,正色道:“臣聽陛下說要將宋鐵軍一案發行天下,猜測這‘大詔周報’應是一類文書。但臣認為,此舉勞民傷財,恐有不妥!”
“各部衙門的文書,尚且需要時日抄錄。若要將此發行天下,需耗費多大的人力物力?”
“怕是朝廷所有官吏都得拿起筆墨抄錄,還不一定能在限時內完成。讓林解元負責此事,各部衙門配合抄錄,意義何在?”
“陛下若有意,不如讓各州府衙門自行宣傳即可。”
張舉洞的意見合情合理,很快便得到了朝臣的響應。
一時間,朝堂上議論紛紛,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陛下此舉不妥。
‘他們似乎並不明白宣傳的重要性。’
林回心中暗歎,‘聖院用《文道真解》樹立讀書人的三觀,百姓命如螻蟻,而朝廷卻是百姓撐起的朝廷。若百姓對朝廷徹底失去信心,大詔還有救嗎?’
‘其實很簡單的東西,隻是他們思維被局限罷了……’
林回並不認為自己比這些老狐狸們更聰明。
他們或許明白,隻是不願正視。
畢竟,他們好不容易建立起的權貴階層,絕不想與百姓討論公平與公道。
林回早已料到,推行‘大詔周報’會遭遇朝堂阻力,卻沒想到陛下剛開口,這群人就迫不及待地跳出來反對。
‘一群拖後腿的老東西……’林回心中暗罵。
“當朝堂是菜市場嗎?”林允鴻冷冷開口。
他何嘗不知這些臣子的心思?好在工部尚書張舉洞並未直接反對,隻是覺得耗費人力物力與時間。
“‘大詔周報’,對朝廷是功在千秋的大好事,朕心意已決,諸位大臣不必再多言!”
“林解元會給你們一個答案,什麼是‘大詔周報’。”
“朕要糾正大詔讀書人與百姓的觀念:文道之下並無貴賤之分!”
嗡!
朝臣們隻覺得腦中嗡鳴,瞬間明白了陛下的意圖。
這是繼‘堂鼓’之後,陛下又一次為百姓而針對讀書人的政策啊。
陛下不斷升級與聖院的矛盾,有這個必要嗎?
畢竟,他的老師可是聖院之主孔宗子。
“龍衛鎮撫司全力輔佐林回籌辦‘大詔周報’官署,各部衙門不配合者,斬!”
林允鴻站起身,直接朝大殿側門走去。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