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醫院裡看病的時候,可沒有方言這麼快的效果。
沈老在方言身上,有種自己生命得到了保障的安全感。
就對著方言主動的誇了兩句。
說是:“狀元郎是文章寫的好,醫術更是高。”
“怪不得國外那些僑商不遠萬裡,都要回國來找你看病。”
這時候在一旁那些領導聽到沈老對著方言誇,也對一個個點頭,跟著對著方言一頓誇,這時候方言才聽出來,這些都是文化部的領導乾部。
從去年開始文化部那可是發揮了很多重要的作用。
屬於實權非常大的一個部門。
撥亂反正與政策調整就由他們參與,現在重新確立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營造寬鬆的文化創作環境,鼓勵不同風格題材文藝作品創作,為文化事業繁榮奠定了政策基礎。
像是今年北影廠的武打片拍攝,應該就是他們新政策鼓勵的結果。
小老弟在文學領域掀起了《白樺林》流派,也是得益於這些政策的支持。
此外在文物保護工作非遺保護工作的開展方麵,也有他們的政策支持。
還有出國的交流項目,派遣文藝團體出國演出,舉辦華夏文化展覽,這些都是他們在做的。
比如《禦修醫方類聚》能夠借到除了衛生部和外交部,也有他們的努力。
可以說方言周圍的人包括了他自己,多多少少都和他們這個部門有關聯。
在搞清楚這些領導的身份後,小老弟更緊張了幾分。
這些人之於他,就相當於衛生部之於方言。
屬於是文化界人士的頂頭部門。
好巧不巧的,沈老這會兒見到方言身邊一直沒說話,表情還有些緊張的小老弟,好奇心驅使下就對著方言隨口詢問了一句:
“方大夫跟著您的這位小夥子是誰啊?”
“噢,差點忘了介紹,這位是我的親弟弟方晨,他非常喜歡沈老您的文章,所以聽到您在這裡住院,就想跟著我一起過來看望一下你。”
沈老伸出手對著方晨說道:
“你好!小夥子,謝謝你喜歡我的文章。”
小老弟趕忙上前,握住了老爺子的手,有些激動的說道:
“沈老,你好!我叫方晨,也是寫書的。”
“你也寫書?”沈老一怔。
一旁的葉老聽到這話後,就更是好奇了,神醫方言的親兄弟居然是個寫書的作家,他問道:
“有什麼代表作嗎?”
沈老一點點頭,同樣好奇的問道:
“對啊,有什麼代表作沒有?”
雖然他們是文學方麵的老前輩,成名已久,不過依舊在關注市場上出現的後起之秀。
隻要是發表過文章的,他們基本上都看過,除非是不怎麼出名,確實寫的太爛,要不然多多少少說個書名,他們都能有印象。
說到這方麵,小老弟頓時腰杆挺直了不少,代表作那就硬了,去年年底最暢銷的存在,今年開年他的作品也是《人民文學》的銷量保證。
他深吸了一口氣,努力讓自己更像是三哥方言那樣淡定,然後才說道:
“我寫了《白樺林》。”
聽到這個詞兒不光是兩個老爺子一怔,就連一旁文化部的領導們也都驚了一下,紛紛將目光投向小老弟。
這給方晨整的又緊張了起來,還好三哥方言在他身邊,一臉風輕雲淡,讓他也跟著鎮定了不少,要不然他這會兒呼吸都得急促起來。
沈老好奇的問道:
“《白樺林》……是你寫的?”
“嗯。”小老弟點點頭。
沈老再次強調道:
“我說的是作家海潮寫的《白樺林》,就是還在《人民文學》上連載的那個。”
“嗯,是我。”小老弟繼續點頭。
聽到這裡沈老和葉老兩人對視一眼,眼神裡充滿了驚訝。
葉聖淘葉老更是直接就說道:
“好家夥,你們老方家不得了呀!兩兄弟年紀輕輕的,一個個都這麼厲害。”
沈老爺說道:
“就是,一個高考狀元,天才中醫,另外一個還是暢銷作家,誰能想到你們兩個居然是兩兄弟?”
此話一出,周圍文化部的大佬們也紛紛點頭。
葉聖淘說道:
“你們倆讓我想起了魯迅家。”
沈老爺子一怔,然後深以為然點點頭:
“你還彆說,還真挺像的……”
PS:更完這章,還欠大家97000字。
今天冇了,明天請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