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是中藥產地有問題,藥效不夠?
就在張延昌和蕭承誌內心戲的時候,方言卻和之前治療其他人一樣,無悲無喜,不慌不忙的對患者說道:
“我們先不管前麵的醫生得出的結論,你把舌頭伸出來我看看。”
“哦哦,好!”患者點點頭,聽話的伸出舌頭。
舌淡紅,苔薄白。
接著方言又給他左右兩隻手,分彆切了脈。
脈沉遲。
然後又讓患者站起來走了兩步,接著方言伸手在患者背上脊柱開始摸了起來。
他用的是羅老太太教的觸診法,確實發現四五節腰椎有形變,這也正是患者行動佝僂的源頭。
方言點點頭,然後開始在自己的醫案上寫了起來。
患者麵色蒼青,身體消瘦,腰部冷痛,轉側彎腰困難,腿屈伸不力,發麻,多汗,行動佝僂,四肢清冷,脈沉池舌淡紅苔薄白。
辯證為:寒痹。
患者因為外出夜宿車上,不慎受寒濕侵襲蘊結腎府,導致傷及腎陽,筋脈凝滯,氣血運行不暢。
治療方案為散寒除濕,通絡宣痹。
看到方言寫的東西後,張延昌和蕭承誌兩人表情各異。
張延昌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而蕭承誌則是一臉愕然。
這個辯證和之前醫院的辯證,還不是差不多?
方言可沒管他們怎麼想,已經開始了寫上了藥方。
麻黃,川烏頭,老鸛草,伸筋草,防己,木瓜,黃芩,生地黃,黃芪,砂仁,甘草,狗脊,桑寄生,黨參,丹參。
又是一共15味藥,沒有遵照13味的開法,不過後麵三人也沒關注這個,蕭承誌看了方言開的方子中,頭兩味就是帶毒的中藥。
終於發現方言開藥的一些規律了,那就是很喜歡用毒。
這時候,另外一邊的張延昌忍不住對著方言問道:
“方大夫,您這方子有什麼講究嗎?”
其實他想知道方言的用藥思路。
他家裡祖傳就是治療風濕類疾病的,這手段多的是,但是方言這方子,開出來格外是個風格。
給人一種又重,又穩的即視感。
讓張延昌這個習慣了家學藥方後的人,忍不住生出了學習新思路的心思。
此時他已經不叫方同學了,改叫方大夫了,這是打內心裡覺得,這位的手段和自己不是一個層麵的。
方言聽到後,也沒藏著掖著,對著張延昌說道:
“患者寒濕侵襲蘊結腎府,腰背轉側不利,疼痛為主,必須用到麻黃、烏頭此類中藥才能逐寒除濕。”
“這種病的根源在腎臟,不是像皮毛受到外邪侵襲那樣,發一場汗,針灸幾次,拔下火罐就能治好,之前他治療的方子我雖然不知道,但是我聽到醫院針灸,拔火罐,我就猜得到他們治療思路,所以我這裡用黃芪和生地黃來培補人體的元氣,慢慢地進行調理治療。”
“用防己和木瓜來去除體內濕氣、通利關節,緩解肢體疼痛麻木。老鸛草和伸筋草,能去除濕氣、疏通經絡。黃芩和甘草,用來防止麻黃和烏頭的辛熱之性過於發散,以免損傷身體正氣。”
“另外砂仁能燥濕、使脾胃恢複運化功能,防止體內原有的濕氣和外界侵入的濕氣相互交結。然後還需要注意的是,寒濕之邪侵入腎臟,必然會損傷腎臟,所以加用狗脊和桑寄生來補益肝腎、強健脊柱,增強腎臟功能。最後再用黨參和丹參來補氣、疏通經絡,鞏固治療效果,使病情不易反複。”
聽到方言前前後後將開藥思路理順,張延昌恍然大悟。
沒想到方言能從剛才患者隻言片語的描繪中,猜到之前醫院治療的方針。
關鍵是不得不佩服他,說得還挺有道理。
此刻的張延昌像是下定了某種決心,他對著方言拱拱手說道: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方哥,我聽說你還在協和坐診,你要是不嫌棄,我去給你當個助手。”
方言一怔,有些錯愕的看向張延昌。
這位前世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專家,華夏民族醫學會風濕病分會副會長……現在主動要給自己當助手?
蕭承誌和楊景翔也有些懵逼的看向張延昌。
不是……哥們兒,大家見麵才半天不到,你這就去抱人家大腿了?
你就這麼想進步嗎?
PS:更完這章還欠大家88000字。
今天冇了,明天請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