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方言又開始寫上了方子的解釋:
阿膠、生地黃、白芍、當歸養血填精,針對“血虛生風”之本;
三甲(牡蠣、鱉甲、龜板)潛鎮浮陽,鉤藤、全蠍、僵蠶、地龍搜風通絡止痙;
酸棗仁、茯神、遠誌安神定誌,使“神守舍則風自熄”。
最後炙甘草,調和諸藥。
方言寫好過後就對著患者老爺子說道:
“治療服藥期間,忌食辛辣、燥熱、動風的食物,辣椒,酒,羊肉,韭菜,蝦蟹,公雞這些都不能吃。”
“當然了,如果不知道吃的屬於哪種,可以問我們的醫護人員。”
老爺子聽聞後點點頭。
僑商安先生看向方言,隻聽到方言對著他說道:
“安先生,治療藥方我開好了,你們現在去辦理入院,中藥熬好後,待會兒有人送到病房來。”
安先生本身也不太懂中醫,加上出於對方言醫術的信任,他沒有多說什麼,點點頭應道:
“嗯,好。”
然後拿了個紅包出來,放在了方言的桌子上,對著他說道:
“感謝方大夫,您辛苦了,新年快樂!”
方言說道:
“不客氣,新年快樂。”
“祝老爺子早日康複。”
“感謝!”安先生對著方言雙手合十。
說完他們一大家子人就走了出去。
這時候診室裡沒有其他人了,老範終於忍不住對著方言說道:
“地龍僵蠶的常規用量一般在五到十克,全蠍常規用量更是在三到六克,超量使用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的中毒現象,你這個方子,地龍50克,僵蠶30克,全蠍更是開到十二克了,你不怕出事啊?”
“這不是還有炙甘草嘛。”方言指了指方子上麵。
說實話比這個量還大的方子他也開過。
該考慮的他早就考慮到了。
朱老那些秘方裡,比這個用藥狠的更多,老範要是看到估計得驚的跳起來。
沒辦法,主要是看得少。
方言現在這處變不驚,多少還是和前世網絡上見識太多有關係。
看到老範還是一臉不解,方言解釋道:
“你想想啊,老爺子他這個情況,也屬於是相當罕見,當然不可能使用常規用量,舌頭這麼舞動,通絡止痙的藥這三味,必須要超常規使用才行,他們在國外治療過,人家國外的中醫也不是吃乾飯的,之所以沒有治好,我猜測十有八九就是藥用量不夠,導致出現治療沒有效果的情況。”
“因為病人的舌顫,已經遠超常人的情況,如果不下重藥搜剔風邪,最後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方言沒說醫生在這個時候的選擇也是一道分水嶺,知道是一回事,敢不敢是另外一回事,方言之所以敢,那也是和朱老的經驗有很大關係的。
老範擔憂,那是因為他沒有這方麵的經驗做參考,所以就被限製住了。
方言又繼續說道:
“隻要患者脈弦轉緩、舌苔漸生,就是陰血得複了,到時候再服用水蜜丸固本,舌顫的情況應該就會停止下來。”
老範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方言的話還是給了他一些啟發。
這時候方言寫完了醫案,然後對著他們說道:
“行了,幫我喊下一個吧。”
一旁的小彭自告奮勇:
“我去喊,該28號了。”
然後一溜煙兒的就跑到了門口,然後將門打開,對著外邊喊道:
“二十八號,進來就診了。”
很快一對夫妻,帶著一個十二三歲的女孩子就進來了。
方言看到兩人後,立馬想起他們的信息,這個男的姓梁,家裡在南洋很有實力,是給當地華僑社區提供金融服務的。
簡單說就是搞借款的。
等到他們進來後,方言看他們帶來的小姑娘。
她表現的有些渾渾噩噩的,像是精神方麵有些問題。
梁先生很年輕,對著方言笑著點點頭:
“方大夫,你好!又見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