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脈搏?”方言微微皺起眉頭,對著柳玉問道。
柳玉點點頭說道:
“沒錯,大概在4年前,當時在瑞士,我左前臂發生了麻木冷痛的情況,遇到風和冷水還會加重痛感,然後在三個月時間,逐漸發展到右手臂和下肢。”
“當時去檢查過,沒有發現病因。”
方言聽完後若有所思,然後對著柳玉說道:
“嗯,您繼續說。”
柳玉說道:
“那段時間一直在關注生意上的事兒,所以就沒怎麼注意身體,以為是當地氣候造成的,因此就沒有再繼續治療。”
“隨後在一年多時間裡症狀一直持續,直到我有一次因為車壞了,在路邊求助,吹了一個多小時的冷風,隨後在一年時間內,陸續開始出現頭暈、視物模糊、眼前發黑、呼吸急促、雙腿發軟的症狀,嚴重的時候甚至會暈倒。”
“此後這些症狀反複發作,沒有固定的規律,也沒有明顯的誘發因素,而且在夏季發作的頻率比冬季更高。”
“在去年,上述那些症狀變得更加嚴重了,上肢的血壓測不出,脈搏也摸不到,還經常發生暈厥的情況。”
“經過法國一家醫院診斷,他們告訴我,確定我患上了“大動脈炎”。”
“住院以後,使用了青黴素、鏈黴素、潘生丁、脈通、罌粟堿、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藥物進行治療,症狀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血壓能夠測出來了,脈搏也能摸到了,不過還不太穩定……”
說罷她拿出了一張檢查報告,遞到了方言麵前:
&nmHg之間,雙上肢無血壓,左下肢潤窩血壓&nmHg,右下肢膕窩血壓120/50mmHg……”
方言看後點點頭,大動脈炎,也就是中醫裡的無脈症,辨證的倒是不錯。
接著柳玉又繼續說道:
“出院之後,病情又加重了,血壓又測不出來了,脈搏也摸不到了,還常常會突然暈倒。”
“在最近一次香江的工作中出現了忽然昏倒的情況,被搶救後蘇醒隨後發熱,高達40度,後來我在香江當地求助了中醫師,吃了三個月的中藥,在頸部的頸動脈、肘部的肘動脈以及手腕處的橈動脈這些位置,依舊還是沒有觸摸到動脈的搏動。”
“所以我才回到國內來,想找您看看。”
方言點了點頭。
對於“無脈症”,中醫有兩種認識,一種認為無脈症即《內經》所指的“脈不往來”或“脈絕不至。”
如《素問.三部九候論》說:“脈不往來者,死。”
《素問.平人氣象論》說:“脈絕不至曰死”。
都說明無脈症病情極重,預後極差。
另一種認為無脈症即所謂“伏脈”。
如《難經.十八難》說:“伏者,脈行筋之下也”。
翻譯過來就是:所謂“伏脈”,指的是脈搏的搏動在筋的下方,也就是脈搏的位置比較深沉,需重按至筋的部位才能觸摸感覺到。
《脈經》說:“伏脈,極重按之,著骨乃得。”
這句話翻譯過來也是差不多的意思。
說伏脈的特征是,要用非常大的力氣去重按脈搏所在之處,一直按到接觸到骨頭的程度,才能夠觸摸感知到脈搏的跳動。
《難經》以伏脈主積聚,《診家樞要》以伏脈主營衛氣閉而厥逆等,也說明無脈症病情疑難,預後不良。
方言這時候觀察患者。
她麵色紅潤,雙目有神。
看起來不像是有病的人,不過方言知道這應該和化妝有關係,亞洲三大邪術可不是開玩笑的,
另外她也可能為“戴陽證”,實為虛陽外越,非真健康。
方言當然也沒讓柳玉卸妝,而是對著她說道:
“你現在身體上有什麼感覺嗎?”
柳玉說道:
“現在我身體四肢感到疲倦乏力,腦袋和眼睛覺得昏沉、有天旋地轉的感覺,心臟跳動時會感到心慌不安,心臟前方的區域(胸口部位)出現疼痛感,看東西的時候模糊不清。”
方言聽到後若有所思,接著對著她問道:
“平時吃東西喝水,睡覺上廁所有什麼異常沒有?”
柳玉想了想,然後搖搖頭說:
“應該沒有什麼問題,我的作息還有飲食上廁所這些,基本上都是正常的。”
“彆人怎麼樣,我就是怎麼樣的。”
方言點了點頭,然後對著柳玉說:
“嗯,好,舌頭伸出來我看一下。”
柳玉將舌頭伸了出來,方言發現舌淡苔薄。
接著方言對著柳玉說道:
“現在我需要摸一下你身上的脈搏。”
“好!”柳玉點點頭,配合的說道:
“從哪裡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