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認為曾路泉的成果很具有突破性,他提交的技術文件如《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技術》《毒性中藥定量減毒工藝》等不僅遠超當時國內水平,甚至在時間上早於日本等國家同類技術的應用。
這些成果就已經直接證明了曾路泉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
曾路泉通過詳實的技術文件和臨床數據,如非洲麻風病治療案例、急救記錄等,就已經充分展示其專業價值,這也是方言認為他無需額外考驗即可確認其能力的原因之一。
另外當前團隊正討論急救速效類藥品的開發,而曾路泉的《雙層緩釋製劑技術》和《鮮活藥成分保存法》等技術也恰好能應用於此類藥品的研發。
這讓方言意識到其研究成果與團隊目標高度契合,立馬就能推動項目進展。
最重要的是方言幾乎可以確認,他大概率屬於“被埋沒後流向國外”的人才類型,因此,果斷選擇快速吸納,以防止其潛力被外部利用。
這個年代的人才說多還真是多,甚至多到一些人,在因為某些原因就被埋沒了。
他們在沒辦法實現抱負的時候,選擇了出國,找到了自己人生另外一條道路。
對於個人來說,方言其實不能說他們有什麼不對。
但是站在更高一點的視角來看,這些人才的流失,也是導致中醫被壓製的原因之一。
以前隻能做反省,但是方言回到了現在,他就可以做出一些改變了。
至少在他能夠影響到的地方,他要把這些人留下來,並且讓他們發光發熱。
……
曾路泉聽到方言話,簡直就是受寵若驚。
他其實在來之前,就已經做好了很多被考核的準備。
因為他也看過方言的資料,這個年輕人可不是一般的天才,不光是中醫學方麵非常了得,在組織人員編寫了國內最新的《中藥炮製學》,這本書裡的內容他看了後,都感覺歎為觀止,光是前麵對於中藥炮製的一些展望,還有中藥圈炮製工藝的一些看法,就讓曾路泉有種遇到高手的感覺。
那是一種站在曆史之外的感覺,就像是他已經推斷了後續的中藥炮製學的發展,並且將這裡麵的一些關鍵點都寫了出來。
前因後果都講的明白。
好多人其實是把《中藥炮製學》當做工具書來看,但是曾路泉卻把這本書當做預言書來看。
一個如此有前瞻性的人,得到了這麼多編委專家的認可,就已經可以說明方言的能力了。
在中藥學上如此厲害的一個人,他肯定會給自己很多考驗,特彆還是知道自己是金世元師弟,汪逢春的徒弟後。
這就是曾路泉的想法。
至少他感覺如果自己是方言,那肯定是會這麼做的。
但是方言沒有,隻是簡單的看了幾個自己的“想法”,他就答應下來了。
就在這時候,他就聽到方言說道:
“曾教授,這些文件我翻兩頁就看出門道了,您這技術不是成果,是給中醫搶了五年先手棋啊!”
“這《毒性減毒工藝》的麻風病數據,是非洲兄弟拿命替咱試出來的金疙瘩,可比實驗室裡搗鼓的實在多了!”
“還有其他的就更不必多說,我認為您在這方麵應該是國際領先水準。”
方言沒有繞彎子,直接當著眾人的麵肯定了曾路泉的價值。
周圍人都有些驚訝,方言把曾路泉說的還真是挺厲害的。
曾路泉自己都沒想到,自己的“想法”能得到方言如此的看重。
“既然您說了,這次就是過來投奔我的,我沒有道理把您這樣的人才往外趕。”
“您有誠意,我也有誠意。”
方言對著他揚了揚手裡的文件袋。
然後對著他說道:
“既然我已經了解到了您的能力,那其他就不必多說了,您明天上班辦理入職就行了。”
說完方言還看了一眼趙錫武,問道:
“趙老,沒問題吧?”
趙錫武說道:
“他是你秘方研究所要的人,隻要你決定好了,我這裡當然是沒問題的。”
雖然他心裡感覺方言有些著急,但是他也相信方言的眼力,自己沒看出來的事兒,人家年輕人看出來了,自己還當壞人?那不是沒事兒找不自在嘛。
他要但凡多說一句,那就是得罪方言,還把推薦曾路泉的賀普仁還有金世元也得罪了。
老胡這會兒也反應過來,他和方言相處這麼久時間,知道他肯定不是一個衝動的人,所以當即就從兜裡掏出一個裝了美金的信封。
直接遞到了曾路泉的手裡,並說道:
“曾教授,這是我們公司準備的入職見麵禮。”
這裡所有人都拿到過老胡的股東紅包,之前的賀普仁一樣,現在的曾路泉一樣。
他明白這些人都是公司的核心,有了他們在,才有源源不斷的新產品能夠在市場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