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沒吃什麼不該吃的。”朱霖向方言搖搖頭,“你知道我吃的東西,其他時候我也不嘴饞,畢竟‘病從口入’的道理我還是懂的。”
“嘔吐物有酸味,但沒有腐敗味,還有點口渴。”她補充道,“至於摔跤或被人碰到,更是不可能,懷孕後我一直很小心。”
方言點頭。既無外傷,也無積食化熱,更沒有攝入導致胃氣上逆的食物,僅稍有津液損傷,看來這應是陰血虧虛所致的“子煩”了。
聯係朱霖的舌紅苔黃、脈數,提示陰虛內熱,脈弦滑則與肝鬱化火相關,符合“陰血虧虛、肝火擾心”的病理機製。
想到這裡,方言鬆了一口氣。
這情況還算好處理。
她這應該是孕後血聚養胎,導致母體陰血不足,陰血虧虛後,陰虛生內熱,虛火上擾心神。
脈弦滑數,提示肝氣鬱結化火,肝鬱化火後,火擾心神則煩躁,犯胃則氣逆嘔吐。
治療應該滋陰養血以補母體之虛,清熱除煩以平虛火,疏肝解鬱以調和氣機,同時注意安胎。
和其他時候不一樣,方言反複的思考了好幾遍,這才從身上掏出單子寫了起來。
很快單子就寫好了:
黃連6g(清心火)
阿膠10g(烊化,滋陰養血)
白芍15g(柔肝斂陰)
黃芩9g(清肝熱,安胎)
生地黃15g(滋陰涼血)
麥冬12g(養陰生津)
竹葉9g(清熱除煩)
茯神12g(寧心安神)
柴胡6g(疏肝解鬱)
甘草6g(調和諸藥)
想了下朱霖還有嘔吐,口渴,失眠的情況,方言又加了薑半夏6g降逆止嘔,剛好可以配伍上麵的黃芩減少其燥性,還有沙參12g,玉竹12g,增強生津之力,此外還有酸棗仁15g養心安神。
確認沒有破血動胎的藥,方言這才確認了方子。
這是《金匱要略》黃連阿膠湯和竹葉石膏湯化裁後的合方。
黃連阿膠湯滋陰降火,竹葉石膏湯能夠清熱生津。
接著方言想了想,有點疑神疑鬼的,又把自己開的方子複查了好幾遍,捋了一下方解。
黃連加黃芩:清心肝之火,黃芩兼有安胎之效。
阿膠加生地黃加麥冬:滋陰養血,補充陰液以製虛火。
白芍加柴胡:柔肝疏肝,調和肝氣鬱結。
竹葉加茯神:清熱除煩,寧心安神。
至於後麵加的三味藥:
薑半夏與黃芩(原方已含)形成“辛開苦降”配伍,既止嘔又防溫燥傷陰,符合“清熱不傷胃,降逆不耗氣”的安胎原則。
沙參、玉竹均為甘寒之品,專補肺胃陰液,與阿膠、麥冬組成“滋陰鐵三角”,針對陰虛本質層層遞進。
酸棗仁酸收補肝血,茯神甘淡寧心神,一斂一滲,共奏“養陰血、安心神”之效,直擊“煩懣欲絕”的核心病機。
應該沒問題了……
給自己老婆開藥,方言反複確認多次,這才勉強放心下來。
方言拿著藥方站起身,對著朱霖道:
“好了,我馬上去協和拿藥回來熬。”
“嗯。”朱霖點頭。
方言剛走兩步,又停下來,對著老娘說道:
“媽,菊花茶給琳琳泡一杯,待會兒稍微涼點喝,能夠清肝。”
老娘趕忙應道:
“哦,好!”
不過她這會兒抱著老六,丈母娘當即說道:
“我去泡!”
這個時候朱霖突然說道:
“對了,這會兒藥房關門了吧!?”
方言一拍腦門兒:
“哦,對!”
“我去給院長打個電話。”
說完他就跑到書房裡去了。
給院長打完電話後,簡單的說明了情況,院長告訴他這會兒直接去藥房,值班的醫生會過去給他開門。
“謝謝院長!回頭請您吃飯!”方言感謝過後掛斷了電話。
接著一溜煙兒的就跑了出去。
家裡人還是第一次看到方言有些明顯慌裡慌張的樣子。
果然是涉及到自己親人身上,整個人的心態就不一樣了。
他們是不知道,方言並不是單純的慌,他是知道前世女王就是沒生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