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也想聽聽方言的想法。
主要是台上的李正吉到這會兒表情都沒變,很顯然就是在說,他們都沒有說中。
方言看了一下台上的李正吉。
對著衝著他點了點頭,意思是想看看他怎麼說。
方言說道:
“因為沒有在現場看到那個患者,現在根據已知的條件,我說說我的推薦,不對的話,還請糾正。”
“患者脈沉弦、頻繁歎氣,提示長期情誌不暢導致肝氣鬱結,舌苔白膩、結節遍布周身,乃肝鬱犯脾,脾失健運,水濕聚而成痰,結節多發於頸腋脅股等三焦經循行部位,說明氣機阻滯貫穿上中下三焦,病程三月餘伴低熱乏力,屬本虛(脾虛)標實(痰瘀)。”
“諸位同窗所提丹梔逍遙散、三仁湯等方雖涉及疏肝化濕,但我認為未切中要害,此證核心在於肝鬱導致三焦水道失司,痰核非單純血瘀或濕熱,乃氣滯痰凝互為因果。”
聽到方言這話,李正吉明顯臉上表情一動。
下麵的人看到後,就對著李正吉問道:
“方哥說對了?”
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講台上的李正吉。
他當著全班的目光,然後點了點頭,確認了方言的說法。
他說道:
“當時經過判斷後,我們確實判斷為痰核流注的範疇,不過她這個實在有些嚴重,屬於是非常罕見的情況。”
“我們最後治療方法選擇了,疏肝解鬱,化痰散結,通調三焦。”
聽到這裡,全班的人再次看向方言:
“方哥厲害啊!”
“厲害!”
“這都能說中。”
“痰核流注,沒想到原來是這樣,還是方哥考慮的全麵。”
“……”
聽著眾人的誇獎,方言拱了拱手:
“僥幸見過一個類似的病情,所以才會想到這裡。”
“要是我沒見過類似的,肯定不會往這方麵想。”
這個時候,蕭承誌說道:
“這說明中醫確實需要豐富的臨床經驗,要不然沒有見過的,就算是知道自己開的藥有些不對,也不敢往這方麵想。”
“這個就是經驗不足,把自己局限住了。”
這時候楊景翔說道:
“那不對,方哥治療的第一個患者,他也沒有見過啊?”
“那他是怎麼判斷出來的?”
方言知道這兩個人不對付,特彆是楊景翔喜歡和蕭承誌抬杠,於是接過話茬說道:
“當然那個患者沒有那麼嚴重,所以才判斷出來的。”
“我相信大家隻要不碰到看起來特彆怪的病,應該也能判斷出來,畢竟這種罕見類型的,也不是經常的能見到的。”
聽到方言這話,有人說道:
“也對,就算是我想到了,估計也不敢確認。”
大家很快發現,自己與方言的差距不僅體現在經驗和技術上,更在於心態,那種麵對複雜病症時的篤定與從容。
這種心態的差異來源是多方麵的。但有些差距難以避免:從容的診療心態,要麼需要天賦加持,要麼依賴名師言傳身教,剩下的則隻能靠漫長歲月的淬煉。
像朱良春、李正吉、方言這樣年少成名的中醫高手,大多占了前兩條;而更多醫者則需在時光中摸爬滾打,曆經無數病例的打磨,才能煉就精準判斷的能力。
方言這時候對著李正吉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