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章 飛抵上海落腳錦江飯店,紅旗轎車去複旦(月票加更4K)_重生1977大時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重生1977大時代 > 第997章 飛抵上海落腳錦江飯店,紅旗轎車去複旦(月票加更4K)

第997章 飛抵上海落腳錦江飯店,紅旗轎車去複旦(月票加更4K)(1 / 2)

上次來順義這邊的首都國際機場,還是接玉川教授和程老他們,當時他們是從日本回來,在上海轉機飛首都。

首都國際機場在1965年擴建,是我國首座能接納大型噴氣式客機的機場。

和上次來變化還是挺大的,周圍的農田這會兒已經被占了,現在好像還在建設機場的設施,從這些地方也能夠看出來,改開的腳步正在悄然臨近。

周秘書下車後看了一眼時間,對著方言說道:

“領導他們肯定上飛機了,我們得趕緊。”

方言點了點頭,提上自己的包裹,跟著周秘書一起往樓裡麵走去。

機場候機樓裡還是五十年的蘇聯風格,淡黃色的磚牆被歲月磨出包漿。

周秘書領著方言穿過大廳,木質地板踩上去“咚咚”響,牆上的宣傳畫裡,工人師傅們推著機床,標語寫著“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

安檢處擺著張木桌子,檢查員戴著白手套翻檢行李。

周秘書和方言都出示各自證件,然後接受他們的檢查。

看見方言包裡的銀針時,特意拿到燈光下照了照,問道:

“同誌,這是醫療器械?”

方言指了指自己工作證,檢查員這才點點頭,在登記本上寫下“銀針一盒,中醫器具”。

過了安檢,方言他們直奔登機口。

登機口那邊停著架伊爾18型客機,機身被晨光鍍上金邊,螺旋槳葉片在風中輕輕轉動。

舷梯旁站著兩名穿軍裝的地勤,看見方言和周秘書走來,他們立刻立正敬禮。

方言看了下時間,還有二十多分鐘就到起飛時間了。

兩人趕緊上了飛機。

一進到飛機裡,方言就聞到一股子皮革和汽油混合的氣味,座椅是深綠色的人造革,椅背上套著白紗布套。

廖主任坐在前排,朝方言招手:

“方言,來坐這兒。”

“好!來了!”方言應了一聲,和周秘書一起走了過去。

這時候方言發現飛機裡隻有二十幾號人,也就是說,這是一趟包機?

要知道這款飛機標準布局可容納64名乘客,國內改進型可以容納更多。

二十幾個人飛上海,顯得機艙裡空蕩蕩的。

當然也可能是這年頭能坐飛機的人本來就少,這二十幾號人,已經算是的多了。

方言沒有問,直接走到廖主任身邊坐了下來。

坐下後,方言才發現,旁邊的空位上放著個藤編提箱。

這東西行李架放不下,隻能放在下麵。

看到方言的目光,廖主任說道:

“給上海的老朋友帶的東西。”

“你的包也找個位置放吧!”

方言點點頭,這時候周秘書說道:

“我來放吧!”

說完接過方言的包,然後放到了一旁的位置上。

“工作的事兒都安排妥當了吧?”廖主任對著方言問道。

“嗯。”方言點頭。

廖主任對著方言笑了笑說道:

“那就沒事兒了,一會兒就到上海了,不要緊張!”

方言倒不是緊張,主要是發現這會兒的安全帶是兩點式,剛才還有點沒反應過來。

廖主任嗬嗬一笑,認為方言就是緊張。

據他所知,方言應該是沒坐過飛機的。

他也不說話,拿起一張文件看了起來,方言瞄了一眼,發現是僑商在廣州的合作項目。

就在方言他們那個倉庫園區不遠的地方。

做的是食品加工,專供香江這塊,以賺取外彙。

八點四十,螺旋槳突然加速,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

方言攥緊座椅扶手,看見窗外的地勤人員退到安全線外,舉起綠色信號旗。

機身猛地一顫,在跑道上顛簸著向前滑行,窗外的候機樓漸漸變小,變成火柴盒大小。

沒一會兒,飛機離開地麵。

方言望向舷窗,1978年的首都方向,城牆已經縮成細灰線,護城河像條銀絲帶,纏繞著大片灰瓦白牆的四合院。

飛機爬升至3000米,雲層在腳下鋪成棉絮般的海洋。

陽光透過舷窗斜射進來,照在小桌板上的鋁製餐具上,反射出細碎的光斑。

空乘推著鐵皮餐車過來,給每人發了塊壓縮餅乾和一小瓶橘子汽水,還有飛機的簡介以及一份今天的報紙。

方言拿起一看,上麵介紹:

伊爾18型客機是蘇聯伊留申設計局研製的四發渦輪螺旋槳短程客機,是蘇聯及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主力民航機型之一,廣泛用於軍用運輸和政府專機任務。

原型機於1957年7月4日首飛成功,1959年投入蘇聯民航運營。

除蘇聯外,還出口到華夏、東歐、中東、非洲等30多個國家。

更詳細的方言沒看。

接著,方言又看了看今天新的報紙。

共青團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通知中決定《中國青年》《中國青年報》雜誌複刊。這兩份刊物在風暴期間被迫停刊了12年。

複刊後開始征集各種投稿。

方言點了點頭,小老弟早就收到通知了,要讓他寫一份稿子投過去。

這兩個雜誌複刊後會迅速成為思想解放運動的重要陣地,小老弟這種頭部作者應該會吃到不少時代紅利。

另外還有今天上午,華同誌在隔壁太陽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展開一係列的活動。

1978年太陽國的發展水平是比較不錯的,在當時處於亞洲較為領先的地位,他們城市化率達到70%。

這年人均GDP達到600【美元】,而這會兒華夏人均GDP隻有245元【人民幣】。

他們借助老毛子援助以及自身努力實現了經濟騰飛,從老毛子手裡以成本價進口石油和原材料,加工成成品後高價賣給其他經互會成員國。

並且在老毛子幫助下,他們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工業體係。

60年代,就已全麵實現電氣化,70年代末基本實現農業生產全機械化,95%的插秧、80%的收割以及所有農業灌溉都使用機械,並且還有老毛子援建的化肥廠,糧食年產量達800萬噸,能實現自給自足且部分出口。

而且當時朝鮮的社會保障十分完善,從幼兒園到大學全部免費,還向學生發放衣物等生活用品。

算起時間來,他們還有好幾年的好日子。

另外,報紙上還寫了,農林部上報請示報告。

詳細是《關於成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的請示報告》。

方言莫名想起了雜交水稻的事兒,1976年的時候雜交水稻在全國大麵積推廣,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應用於生產,也就是說,袁老這會兒應該已經出成果了,不過好像也得了皮膚病……

看了一會兒報紙,方言開始無聊起來,看了看時間,發現還早。


最新小说: 傅總彆陪白月光了,太太要離婚! 用好孕係統種田,我帶飛祖國! 全民熱戀:影後她被總裁放肆寵 借攀高枝:惡女纏上紈絝小公爺 與王爺共感後,他超聽話的 七零,易孕假千金嫁絕嗣真京少贏麻了 嫁絕嗣大佬,滬上千金驚豔家屬院 荒野直播,毛茸茸帶我屢破凶案 滬上大小姐搬空家產,挺孕肚隨軍 重生後,娘娘隻想勾帝心奪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