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但不需要?
聽到魏武給出的答案,楊超和他身後的工匠們全都愣住了。
鐵製子彈的弊端那麼多,銅的產量又嚴重不足,為什麼魏武會說出不需要呢?
就在眾人疑惑之時,魏武再次開口說道:
“之所以我說不需要,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是銅的產量問題,你們認為銅用不起。”
“但這隻是暫時的,要不了多久咱們大明就不會缺銅,到時候就能大批量製造子彈。”
這句話不是魏武亂說,這件事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定下了,隻是知道的人不多。
當初在奉先殿中,朱元璋就已經定下了紙幣的問題,隻是因為錨定物才沒有開始執行。
如今倭國已經被打下來了,接下來會有源源不斷的白銀和黃金從倭國運回大明。
要不了多久朝廷就會開始更換貨幣,雖然過程會慢一些,但總歸是會起效果。
到那個時候,就不需要再用大量的銅來鑄造銅幣,可以將銅運用在其他地方。
當然,還有最關鍵的是,倭國已經被打下來了,如今倭國的礦產已經是大明資產。
雖然倭國其他資源不是特彆豐富,但意外的金銀銅這三種礦產資源都還不錯。
就拿石見銀山來說,這雖然是個銀礦,但銀礦通常都會有相當豐富伴生鉛礦和銅礦。
當然這隻是小添頭,真正的大頭在阿仁、彆子和足尾礦山,甚至因此一度成為銅的出口國。
按照後世倭國自己的勘測,整個倭國的銅礦蘊藏量大概是六千四百二十萬噸,真不少了。
後續隻需要對這些礦產進行開采就不用擔心缺銅,反正那邊的勞動力成本比黑奴都低。
當然,這些事暫時不能對這些工匠說,所以簡單的提醒了一句之後,魏武就繼續說道:
“鐵製子彈雖然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但它也是能用的不是嗎?而且它的成本更低。”
“氣密性問題對性能降低的百分比也隻是個位數,膛線磨損也沒有你們想的那麼誇張。”
“大概發射個三千到五千發子彈,才需要更換槍管,對步槍來說已經能撐很久了。”
看上去魏武說的話和前麵他說的話互相矛盾,但實際上前麵那些話隻是在教學。
告訴眼前這些工匠,為什麼銅製子彈比鐵製子彈好,兩者之間的區彆在哪裡。
事實上魏武並不反對鐵製子彈,畢竟這是現階段條件下最好的選擇。
要知道現在才十四世紀,未來二十世紀初的二戰時期,德蘇兩國不也缺銅而造鋼殼彈嘛!
兩者可是相隔了好幾百年,鋼鐵子彈有什麼不能接受的。
不過的地方說完了,自然就該說好的地方,比如成本低,適合大規模戰爭使用。
特彆是現在大明的情況,有姚廣孝存在周邊危機四伏,有得用比沒得用要好。
另一邊,楊超聽完魏武這番話,在一旁沉默了一會,隨後又繼續開口問道:
“可是副院長大人,您不是說鐵製子彈有生鏽和難以加工的缺點嗎?”
魏武就知道他肯定會這麼問,隨意的笑了笑後繼續說道:
“怕生鏽抹點油就是了,這個你找孫嘗,他那裡應該有不少,至於說加工問題。”
“這點對彆的國家來說是困難,但是對我們來說就是小問題,咱們可是有機床的。”
“孫嘗已經能自製機床了,讓他再動動腦筋,造個能批量生產彈殼的機器就好了。”
以孫嘗現在的能耐,再配合科技院的那些機床,造個用衝壓方式生產彈殼的機械。
雖然會遇到難點,但不是不能做到,隻要造個初始機後續慢慢優化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