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林稍作回憶,隨後便說出了魏武想知道的答案。
“不知道具體有多少,但根據咱們得到的消息,分彆有高麗、安南、吐蕃、暹羅。”
“還有西南那邊的土司他也聯係了好幾個,隻等北元牽頭動兵,一舉將大明拿下!”
聽完沈林說出來的這幾個國家,魏武的一雙眉毛緩緩皺了起來。
沈林說的這四個國家還有那一群土司,其中有三個國家的領土都和大明接壤。
高麗會被姚廣孝說服,這點魏武一點也不意外,要知道高麗現在還不是朝鮮。
在原曆史上,朝鮮可以說是大明非常忠誠的小弟,但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李成桂。
在大明立國初期,其實高麗仍然奉北元為正朔,和大明之間的關係非常之微妙。
是後來李成桂發動政變篡位,成立新王朝後想得到大明的認可,才遞交國書。
請朱元璋賜國號,於是才有了朝鮮王朝,也因此讓朝鮮成為大明最恭順的藩屬國。
但現如今李成桂還沒開始篡位,高麗還是由高麗皇室做主,本身就不是很親大明。
再加上姚廣孝身後代表的就是北元,想要說服高麗自然沒什麼難度。
第二個是安南,這個小國和大明說不上好壞,反正每年照常朝貢,沒什麼大問題。
是直到建文和永和的交替時期,安南出現一場政變篡位,而後導致藩關係破裂。
為什麼安南被姚廣孝說服,魏武一點也不意外,因為安南的旁邊還有一個占城。
這兩個國家其實就是後世的越南,從中間畫線上麵的北越是安南,下麵的南越是占城。
這兩個國家是死仇,兩國連年征戰不斷,同時占城國力較弱,所以對大明積極朝貢。
尋求大明的庇護,這樣安南就不敢做的太過分,最起碼占城不用擔心被滅國。
如果姚廣孝以此作為條件,隻要將大明消滅之後,就沒人能阻止安南吞並占城。
那麼在得知有北元牽頭,還有高麗加入的情況下,隨便給點好處安南就會答應。
接下來是吐蕃,吐蕃在這個時期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是由藏傳佛教的各個教派分治。
魏武對這邊的了解不多,但他知道姚廣孝的能耐,就算是有王朝政權都能被說服。
更彆說一個政權混亂由宗教掌控的地方,隻要拿出一些利益和好處,說服並不困難。
而且彆忘了,姚廣孝本身就是儒釋道三家同修,並且還能博三家之長為己所用。
在宗教層麵他本身就有一定優勢,也知道這些教派想要什麼,動動腦筋就能拉攏了。
至於西南那邊的土司,在後世,這些土司的包含了雲貴兩省和緬甸全境。
在元初時期這邊有個蒲甘王朝,但後來被忽必烈消滅,並在這裡設立了緬中行省。
之後在大明立國的四年前,撣族三兄弟的後裔奪取蒲甘政權,在阿瓦城建立阿瓦王朝。
但實際上這個時候西南這片區域的各個王邦部落處於分裂狀態,完全是各自為政。
之後元朝滅亡大明興起,那些分裂的王邦部落,有一部分選擇了臣服大明接受封號。
這一部分土司所在的位置就是後來的貴州地區,地理比較靠近大明疆域的部落。
但其他部落卻不願意,反而還屢次挑釁鬨事,於是朱元璋就派大將沐英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