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手術完成之後,魏武阻止了徐太醫準備給徐達包紮的舉動。
“老徐,先彆包紮!”
聽到魏武的聲音,徐太醫立刻就停下了手中的動作,轉頭有些疑惑的看著魏武。
看著徐太醫手中的紗布,魏武搖了搖頭指著徐達背後說道:
“像這種已經化膿的情況,在切開膿皰擠出膿液之後,是不能用正常方式包紮的。”
“因為後續還要繼續排膿和換藥,需要在傷口裡麵填入碘伏紗條或是凡士林紗條引流。”
“利用紗條填充,之後出現的膿液就會被紗條吸收,然後每日更換直到不再有膿液出現。”
說話間,魏武直接取出紗條遞給徐太醫,然後又繼續說道:
“沒有膿液出現,就證明侵蝕血肉的病菌已經被消滅,等到那個時候才能進行包紮。”
“不過也不是正常的那種包紮,隻是用紗布遮蓋起來,防止傷口再接觸到感染源。”
徐太醫手中有魏武送他的顯微鏡,所以他是少數知道病毒和細菌這種微生物存在的人。
所以能理解侵蝕血肉的病菌,和防止傷口再接觸感染源是什麼意思。
隨後,徐太醫從魏武手中接過引流紗條,然後順嘴開口問了一句。
“那麼,等到傷口不再有膿液滲出的時候,是不是就可以進行縫合了?”
對於徐太醫會說出縫合這件事,魏武一點也不感覺奇怪,事實上這不是什麼新鮮事。
早在隋朝就已經有傷口縫合技術的相關記載,漢朝甚至還有和開顱手術有關的記載。
所以在徐太醫說完後,魏武並沒有驚訝的表情,隻是針對他提的問題做出解答。
“不能縫合,化膿性的創口引流之後,會形成一個腔隙,縫合可能會導致出現死腔。”
“另外,縫合傷口還可能會導致假性愈合,就是傷口表麵愈合,但內部仍有感染和膿液。”
“一個不好就會再次形成膿腫,所以讓傷口自然而然的愈合才是最好的選擇,雖然時間會有點長,但安全。”
聽完了魏武的解釋,徐太醫點點頭表示明白,隨後便開始給切口裡塞引流紗條。
這件事聽上去不難,但實際上卻很費時間,好在徐太醫在這方麵非常有耐心。
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些被切開的創口,全都被塞好了引流紗條。
但就在徐太醫準備用紗布給徐達蓋上的時候,卻突然察覺到有些不對勁。
隨後他立刻看向魏武說道:
“魏國公的體溫好像有點不對勁。”
聞言,魏武二話不說,直接從消毒盤裡拿出水銀體溫計,將其塞到徐達的腋下。
“徐老伯,這個東西你得夾緊,彆掉出來了,另外,你有沒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覺?”
“沒有什麼其他的感覺,就是有點口渴。”
聽到徐達的回應,魏武大概知道是什麼情況了,應該是需要補充體液。
在手術的時候,身體會激活應急係統導致代謝加快,呼吸頻率增加,水分消耗增多。
在術後可能會出現發熱,嘔吐和乾渴的情況,這種隻需要補充體液就可以解決。
於是接下來,魏武又拆了一個輸液器,然後在徐太醫的配合下給徐達掛上了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