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林和張海的努力下,一百九十個二十升水桶已經全部裝滿了火油。
因為火油不是係統出品沒辦法收進倉庫,隻能將其規規整整的擺放在機艙中。
魏武這邊準備就緒的同時,早已做好準備的朱棣帶著三百多人來到了直升飛機這邊。
“小武,時間到了,是時候去給北元大軍一個驚喜了!”
“行,我這邊也準備好了。”
魏武點點頭,隨後目光朝著朱棣身後的那三百人看去,隨後開口問了一句。
“四哥,這些就是你軍中的炮手嗎?”
之所以魏武會這麼問,完全是因為他看到那些人手中拿著的迫擊炮筒和支架。
對於魏武的詢問,朱棣肯定的點了點頭,隨後轉身指著拿迫擊炮的那些士兵說道:
“沒錯,前麵拿著火器的這一百人就是我軍中所有的炮手。”
說到這裡,朱棣又將手指向炮手後麵的那些人,隨後對著其中一人招了招手。
在那人走出隊列的同時,朱棣也在和魏武繼續介紹。
“後麵的這些人不是炮手,他們是負責幫炮手攜帶炮彈的,畢竟炮彈這東西有些危險。”
“若是用板車運輸,搞不好一個磕碰就爆炸了,所以隻能專門安排人將炮彈背在身上。”
將炮彈背在身上?
聽到朱棣的解釋,魏武都有些懵了,炮彈這東西確實很危險,這點毋庸置疑。
況且草原雖然一馬平川,但畢竟不像水泥路那麼平整,草地上難免會有坑陷。
若是用板車運輸,萬一輪子陷進土坑導致炮彈產生磕碰,搞不好當場就爆炸了。
可問題是用人背著就安全嗎?萬一其中某個人摔跤,不也一樣會出現爆炸?
而且兩百多個人,可能會出現危險的概率,也比幾輛板車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就在魏武心中疑惑,朱棣為何會做出這種安排的時候,那名背炮彈的人也走過來了。
與此同時,朱棣這邊也再次開口說道:
“迫擊炮確實很厲害,但就是炮彈的運輸太麻煩,沒辦法我才想出了這個主意。”
說話間,那名背炮彈的人也在朱棣的示意下轉過身,亮出了自己背後的竹筐。
朱棣抬手指著那個人身上背的竹筐,繼續給魏武解釋道:
“炮彈出現磕碰可能會爆炸,所以我就讓人編織了這種竹筐,防止出現意外。”
聽到朱棣的話,魏武立刻將目光看向那個竹筐,才發現這不是傳統竹筐。
它裡麵不是空的,而是用竹子在筐體內部編織出了幾個隔檔將空間隔開。
中條豎著一條稍微寬一些的空間,左右兩邊橫著隔出三個空擋,整體呈‘非’字形。
每個空擋裡都放著一枚炮彈,一個竹筐總共能放六枚,並且這些炮彈全都被細麻繩固定著。
就在魏武打量著這個怪筐的同時,朱棣這邊也在繼續解釋著筐的作用。
“這種竹筐能夠避免炮彈出現磕碰,同時每一枚炮彈,都用繩索固定在框體上。”
“就算背筐的人不小心摔倒了,這些炮彈也不會掉出來,而且我還準備了筐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