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要等白果村準備樣品,但謝凜也不可能擎等著彆的什麼都不管。
他特地跑了一趟白果村,查看了當地的環境以及人口——這能看出很多問題的。藥材炮製躲不開曬製,因此家家戶戶門口都架著曬簟,上麵滿滿當當的都是各種菌子和草藥。
謝凜也在當地打聽過,民眾不是萬不得已,是絕對不會將品質好的藥材賣到藥材收購站的。比起賣給藥材收購站,他們更願意私下在集市上賣,甚至是留著自己吃。
——當地采藥戶世代跟這些藥材打交道,雖然不是醫生,但對藥材的食用卻極有經驗,煲湯泡茶無所不精。如此一來,當地人的身體都不差,長壽的老人更是比比皆是。
回去後,謝凜對著孫院長道:“白果村是那兒規模最大的采藥村,其他村落要麼規模沒有他們大,要麼炮製藥材的技術沒辦法跟他們比,要麼能提供的藥材種類沒他們多。但我並不建議將合作局限在白果村,采藥戶也是看天吃飯的,再者野生藥材本就數量有限,以一院中醫科的規模,完全可以吃下包括白果村在內至少三個村落的藥材。”
彆看一院中醫科住院區的病床總有空的,這並不代表中醫科的病人少,事實上,他們的門診病人是遠遠多於其他科室的。
一來中醫科不比其它科室,有重要把脈輔助診斷,他們斷病本就極準,有時候做的檢查還比其他科室少,能省不少錢。
門診病人大多數都是要開藥的,有些更是長期喝藥的。如此一來,一院對中藥的需求量是極高的。
孫院長聞言便道:“下次我親自走一趟。”像這種遠程的,大批量的交易,他是不太放心其他人去辦的。
一院那些領導,一個個本來就優越感奇高,平日裡坐慣了辦公室,嘴上說著工農兵是一家的話,心裡並不是那麼想的。
偏偏一個個跟工宣隊的關係處得極好,弄得他這個院長也拿他們沒辦法。
那些人乾不成實事,自然隻能由他這把老骨頭去辦了。
從院長辦公室出來,謝凜直奔中醫科室。
“謝隊長,顧醫生在門診那邊呢,你去門診那邊等她吧。”有護士看到他,友好地提醒道。
謝凜道了聲謝,轉身就去門診室了。
“顧醫生的愛人真的沒的說,每次出車回來,第一時間就會來找顧醫生。”
“顧醫生那麼好,她愛人當然稀罕她了。”
“謝隊長也不差啊,長得好,工作也體麵。”
聞言,旁邊兩個年紀大的護士刷地看向說話的年輕護士。
“你該不會是……”其中一人皺眉。
“想什麼呢。”年輕護士有些臉紅道:“我就那麼一說。”
年紀大的兩位護士對視一眼,有些麵麵相覷。
人家都這樣說了,她們總不能刨根問底,希望小姑娘也就是心裡想想吧。
顧拙其實早知道謝凜回來了,小梁早早就打聽到消息跑來告訴她了。無奈正好輪到她坐診,今天的病人也多,她無論如何也走不開。
剛好一個病人走,梁慧潔看了看手上的單子,正要喊號,突然一愣。
“怎麼了?”顧拙不解地轉頭看她。
梁慧潔皺眉,“這個叫馬正民的男人,已經出現好幾次了。”頓了頓,“他三天前才來過,上周也來過。”
而顧醫生開方,往往是一周轉一次方,根本不需要這樣頻繁地前來。
馬正民?
顧拙對這個病人有印象,“沒記錯的話這人其實沒有什麼大病。”說白了就是脂肪肝。
這年頭這種病還是少見的,畢竟這年頭營養不良的概率還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