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慕瑤繼續給我講解道:“蘋果在古希臘神話中卻代表著‘紛爭與不和’,特洛伊戰爭的爆發的源頭就是一個金蘋果。”
“在英雄佩琉斯與海中女神忒提斯的婚宴上,不和女神厄裡斯未被邀請,她氣憤之下扔下一個寫著‘送給最美麗的人’的金蘋果,引發了天後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與愛神阿芙洛狄忒的爭奪,最終導致了特洛伊戰爭的爆發。”
“而且,蘋果還代表著‘超自然力量的寶物’,在古希臘神話和北歐神話中都有蘋果象征超自然力量寶物的例子。”
“餘茂的那些作品裡,恰恰都有這些元素。”
我仔細回想了一下,我們剛進展廳的時候,就看見一副占據了整麵牆的大型畫作。
裡麵畫的是大戰結束之後的戰場,那裡麵就有幾個漂在血水裡的金蘋果。
張慕瑤繼續說道:“我剛才走過來的時候,還發現,旁邊展廳裡有華夏神話題材的油畫,隻是,距離太遠,我沒看清楚。”
“過去看看!”我當時也不知道是出於好奇,還是其他什麼的原因,帶著張慕瑤徑直往另外一個展廳走了過去。
我第一眼就看見了,以群仙聚會為題材的油畫,桌子上的仙果裡明顯畫著一盤蘋果。
我的臉色不由得微微一沉——這個餘茂明顯是在偷換概念,華夏神話中的仙果裡沒有蘋果。
這個問題,我很早以前就問過宋孝衣,為什麼神仙都是拿仙桃,沒人拿蘋果?
宋孝衣告訴我的是:蘋果並不是華夏的本土水果。
如果,拋開近代引進的蘋果品種不談的話。
華夏曆史上,應該有過兩次對蘋果的引進,
早期引入,大致在戰國晚期至秦漢之際,隨著古代絲綢之路的開辟,蘋果向東傳入國內,成為古籍中的“柰”和後來的“頻婆果”。西漢時期司馬相如所著的《上林賦》中記載的“亭柰”,就是指綿蘋果。
第二次就是元代引進,《元宮詞百章》中“興和西路獻時新,猩血平波顆顆勻。捧入內庭分品第,一時宣賜與功臣”裡的“猩血平波”就是指蘋果。
而且,古代蘋果跟現代蘋果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兒,古代的蘋果從實用性和普及度上都不高,隻能算是給達官貴人吃個新鮮而已,並沒受到上流社會的認可。
所以,華夏神話的仙果,都是“桃,杏,棗”這類本土認可度高的水果,不包括蘋果。
那個餘茂到底是畫錯了,還是故意為之?
我快步往第二個展廳裡走過去,果然發現所有東方神話題材裡的油畫裡,都有蘋果的痕跡。
張慕瑤低聲道:“王夜,你說那個餘茂會不會是篡神者?”
我在接觸探神手的時候,阿卿曾經跟我說過,很多神話傳說,都已經被人篡改過了。
有些是在傳說中產生的誤傳,這種情況隻需要經過對比和推理,就能還原大部分,或者完全還原傳說。
有些則是被人惡意篡改,為的就是泯滅神話的真相。這些篡改神話人,被探神手稱為“篡神者”,其中一部分篡神者,正是來自於試天衛。另外一部分則純粹是文化入侵的結果。
“篡神者?”我皺眉道:“我覺得不太像!”
在古代,想要篡改神話非常簡單,因為那個時候的信息並不發達,有文化的人也不多,隻要多找些人向外傳說,就能掩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