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很簡短,卻也足夠讓人印象深刻。如果把這個看成是異常動員大會,絕對的提振士氣,振奮人心。
九點鐘開始,九點半所有的科研人員,便都進入了研究集裝箱,開始了一天的研究,午飯都是由專人送進去,等到下午四點來鐘,便傳出了第一個好消息。
厲元朗來到了十一號研究室,然後就看到了竹青貞跟葉子勝也在這裡。
慕容春城陪在一個四十來歲,滿臉儒雅的男人身邊,見到厲元朗後,便開始介紹:“這位就是港大的慕容楓教授,也是我的叔叔。”
厲元朗伸手跟慕容楓相握,然後說:“這裡破譯了鬼子的電報碼?”
慕容楓點頭,指著旁邊一摞摞的文件說:“金東坡教授的團隊,按照時間線甄彆出了第一批電報,讓我幫著破譯。”
“隨著二戰結束,特彆是島國宣布投降後,一些加密電碼被解密。”
“但我發現,這些加密的電報碼並沒有對應的密碼本,於是我又試了一些方法,進行反向破譯,然後就有了驚喜的發現。”
一般情況下,加密電報多是由發報機發送,根據摩斯電碼實現,一般都是發送0到9這些數字,再根據早就約定的密碼本,然後進行破譯。
因為加密的原因,密碼本可以是任意的書籍,或者字典,又或者事先約定的東西。
比如發送第一組1873,那就有可能是第1本書,第8頁,第7行,第3個字!
如果準備了10本書,就用這樣的方式進行加密,想要破解如同大海撈針,所以在沒有知曉密碼本的情況下,反向推理出來的概率非常的低。
慕容楓卻笑著說:“時代不同了,我把所有已經解密的密碼本,都上傳到了電腦上,又讓學生寫了個程序,這樣就等於有了個大型的詞典。”
“然後再把電報秘聞輸入進程序裡,根據最終的結果進行反推,然後找到了最合適的密碼本,對所有的電報進行了破譯。”
一疊A4紙被擺在了桌子上,上麵黝黑的文字,仿佛還有些溫熱的溫度。
破譯的電文裡,還真藏了一個秘密,跟鄭思定猜的差不多,這一批寶藏最初有十六輛軍車,後來隨著戰事吃緊,六輛車上的物資被藏在了西峰鄉的山洞裡。為了方便以後尋寶,電報裡還記載了精確的經度跟緯度標……
雖然過去了幾十年,有些鄉鎮的名字已經換了,但坐標不會騙人,隻要按照這個位置找過去,肯定會有所發現。
青銅器在文物中可是貨真價實的重器,珍貴的如青銅劍,編鐘,每一次出土都能讓人夢回春秋戰國,如果能夠發現一些,帶有銘文的青銅鼎,那就回到了商周,甚至更早的曆史。
在竹簡普及之前,一般都是在甲骨上刻字,遇到了重大的事情,才會鑄造青銅禮器,並且在上麵篆刻銘文。
現在麵對六卡車青銅器的線索,厲元朗的心狠狠的動了,如果能夠把這些寶藏都找過來,並且都放在瑞豐縣的博物館裡,那麼瑞豐縣絕對能夠名揚華夏,甚至享譽全球。
就在厲元朗準備做點什麼的時候,葉子勝輕輕的咳嗽了兩聲:“元朗,這件事很大,也很重要。我個人的建議是,讓慕容廳長先跟省文物局的打個招呼。”
“當然,為了防止走漏風聲,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可以讓瑞豐縣的公安,先封鎖坐標位置的山洞。”
竹青貞考慮的更多:“讓省文物局,省博,以及研討會方麵,各派一個工作人員盯著,到達位置後,記得拍攝當地的畫麵。”
“對,就這樣做,把這次寶藏發掘當成了一次特殊的考古,我們縣全力支持。”厲元朗立刻讚同,畢竟過去了這麼多年,誰知道山洞裡還有沒有東西。
再說了,這邊人多嘴雜,如果誰往外發了短信,被人捷足先登了,到時候瓜田李下,還真說不清。
所以竹青貞跟葉子勝提的方案,是最穩妥的方案!如果寶藏還在,大家夥都能分功勞。作為首先發現線索的瑞豐縣,並且已經派人守住了現場,獲取這批青銅器的概率非常高。
哪怕最終交給了省博,那瑞豐縣也要記首功,畢竟瑞豐縣的確出力了!
如果那裡沒有寶藏,又或者出現了其他的意外,板子也不會打在瑞豐縣的身上,所有的行動都符合流程,誰也沒辦法說什麼。
況且,今天是11號,明天就是12號,天海市的考察團就要來了,研討會上犯的錯誤,可不能在招商會上再犯了!
如果說招商會是確定收益,那麼六車青銅器,就是不確定的收益。厲元朗肯定會擁抱更確定的收益,而不是去尋找,那些曆史塵埃裡的寶藏。
想通這些道理後,厲元朗點頭:“先選代表,我這邊就讓瑞豐縣刑警隊的方耀祖帶隊,然後前往坐標處。”
“慕容廳長,我個人的建議是,您向上麵先口頭彙報。如果確認那一批青銅器還在山洞內,再寫上文字的材料。”
“畢竟,現在隻是寶藏的線索,還沒有找到寶藏!”
厲元朗提出這樣的建議,不隻是為了留出工作彈性,也是為了多給瑞豐縣爭取一些功勞。守住藏寶洞,頂多算是個小功勞,如果能夠進入藏寶洞,發現青銅器,那麼瑞豐縣的功勞可就大了!
慕容春城自然會賣厲元朗這個麵子,當著大家夥的麵,慕容春城打出了電話:“韋廳長,我向你報喜。”
“我在瑞豐縣,港大的教授整理這批文件的時候,發現了一個重要的線索,牽扯到當年鬼子侵華時,運走的六車青銅器。”
“雖然隻有一個模糊的坐標,但我依然要求,瑞豐縣公安局派人前往坐標處。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我又選出了三個代表跟著。”
“如果有發現,我會繼續向你彙報。同時建議省文物廳,再派一些文獻方麵的專家,來到瑞豐縣,加大對這批文獻的解讀力度,爭取發現更多的線索。”
曆史是什麼?就好像是被埋進黃沙裡的時光,人們通過文物,以及曆史記載,還有當年的自然環境,進行多角度的解讀,儘可能的還原當年的情景。
現在有了這麼大的發現,慕容春城可不能獨吞這份功勞,必須要分潤出去,讓更多的人加入進來,這樣才能儘快還原出當年的史實,也讓他的青雲路,走的更穩,也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