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
胡芸娘此話,讓在場眾人都怔住了。
雲婉若有所思道:“可如今的書院.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威震十三州的書院了。”
她抬眸望向窗外,“自四位先生分崩離析,書院便隻問學問,不涉塵世,不插手朝廷,不管俗事。”
周允兒蹙起秀眉:“書院怎會為觀公子破例?”
胡芸娘道,“觀公子,當日在群芳宴有如此大的名聲,其實書院之中不乏憧憬其名聲者。”
雲婉也是讚同道,“是的,當時還在書院舉辦詩會,其中觀公子三首視作都是榜首。”
“我還聽聞,當日觀公子那句,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開解過二先生,
“二先生弟子,自感其恩。”
眾女點頭,似乎也沒有其他辦法。
在汴京九大姓就是無法撼動的山嶽。
她們這些女子,根本無法參與其中。
沉香忽又想到了一個可能,“其實,我們也可以去月華軒試試?”
“月華軒的那位東家,不是一直對觀公子的畫作心馳神往嗎?如今觀公子遇難,他或許願意出手相助。”
李香君聞言,卻有些擔憂:“可是,如果他置之不理,見風使舵……甚至將之前的約定也作廢了呢?”
周允兒咬了咬唇,“現在管不了這麼多了,救公子要緊。那位東家在汴京也是手眼通天的人物,說不定能有辦法。”
“我聽說,九大姓之中,有時為了懲罰庶子,甚至會將其打殺,以儆效尤。我們絕不能坐視不管,一定要想辦法救出觀公子。”
眾人悚然。
窗外忽有驚雷炸響,盛夏的暴雨說來就來,豆大的雨點砸落下來,在“太平樓”金匾上,像極了宗族內落下的殺威棒。
胡芸娘起身道,“事不宜遲,允兒和香君你們去月華軒,我和沉香去書院。”
“雲婉姐,你就留在酒樓,以不變應萬變。”
雲婉應下,“你們萬事小心。”
她在窗口往下看,四女鑽入酒樓下兩輛方向相反的馬車。
正午烏雲密布,如同的下午時分的天色。
天際忽地滾過悶雷。
雨下的猛,屋簷都是水流之聲。
雲婉掩上窗欞,轉身在鎏金香案前鄭重插上三炷線香。
嫋嫋青煙中,她合掌於胸前,翡翠鐲子碰出清越的聲響。
“願觀公子……能渡此劫,吉人自有天相。”
~
~
琦陌春坊深處。
一座掩映在青竹間的雅舍。
身著靛藍道袍的中年女子臨窗而立,紮著道簪,戴著蓮花冠。
那張平淡無奇的麵容上,唯有一雙沉靜如古井的眼,透著超脫塵世的氣度。
“李家的人,該到謝府了?”
女子身後的老婦人,一支碧玉扁簪斜插其間,氣質雍容華貴。
“回公主,此刻想必已入謝家。他們特意在長寧街繞行,招搖過市。”
要不是老婦人姿態恭敬,旁人回認為老婦人才是這間屋子的主人。
誰能想到,這位看似尋常的女冠,才是是琦陌春坊真正的東家,更是當朝最神秘的——長公主陳芝容。
竟然是一副道家打扮,要知道在大齊乃是儒家盛行。
“為我更衣吧。”
老婦人親自解開女子道簪,如瀑青絲垂落肩頭。
為其披上金線密織的霞帔,十二幅湘裙逶迤及地,在燭火下流轉著雲霞般的華彩。
“殿下,我們此次為一個庶子出麵,是否值得?”
“要知道,我們已經隱姓埋名布局多年,彆人早就忘記公主的名聲,這不正是公主所求的嗎?”
“如今又是多事之秋,陛下一直叫我們忍耐,直到機會到來。”
這位大齊長公主看著窗外已經下起的暴雨。
“自然值得!”
“當日那兩隻昭明鸞落下其身上之時,一個庶子不值得,可是一個天生的聖人自然值得。”
“還有,他的修為彆人看不破,我卻知道,一身純正的三真道家修為,已經點燃神火。”
“書院那四位先生當年點燃神火時,可比他年長了整整十歲。”
“這又是一位不次於書院四位先生的人物。”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九大姓既然容不下他,我大齊的皇氏,願意為他留一席之地。”
說完,女子走下雅舍!
簷外暴雨如注,她卻隻是微微仰首,任由冷風卷起她的青絲。
“走吧,已經好多年沒有出這間屋子了,父皇敗給了蘇相後,好像已經有……”
“十二年了!”
她低語,聲音似歎似嘲。
當年的大齊長公主,執掌大理寺、詔獄,鐵腕肅清朝野,縱是男子亦不敢與之爭鋒。
可如今,她站在雨幕前,眸中卻閃過一絲晦暗。
“至今,我仍想不通……”
她緩緩搖頭,“三先生與蘇相,究竟所求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