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作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雖然隻是個數百萬人口的小市場,卻因為優越的地理位置,誕生了許多商業巨頭。
彙灃銀行、怡和洋行、恒聲銀行、港燈集團、置地集團、太古洋行、九龍倉、中華電力、和記黃埔等等。
這些企業,即便是拿到美國、歐洲去,也算是一家舉足輕重的商業巨擘。
它們在各自的領域深耕細作,憑借著卓越的管理、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以及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不僅在香江本地占據了主導地位,更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
可自從林浩然崛起之後,靑洲英坭、置地集團陸續被他直接私有化。
其他諸如港燈集團、中華煤氣、九龍巴士、香江電話等上市巨頭企業,也一個接一個地被林浩然納入控股版圖。
再看那曾叱吒風雲的怡和洋行,隻因得罪了林浩然,在香江的產業被蠶食得所剩無幾,最終隻能黯然退出香江市場。
這家昔日的洋行之王,就此如一顆流星般,消逝在香江漫長的曆史長河之中。
時至今日,就連曾經的香江金融霸主彙灃銀行,都被林浩然步步緊逼,幾乎陷入破產絕境,最終隻能忍痛割愛,被迫賣給渣打銀行。
而此刻,他前麵的這份資料上,銀河證券公司這家林浩然旗下的公司,持股著近二十家公司的名單,幾乎都概括了香江的各大巨頭。
彙灃銀行、恒聲銀行、太古洋行、中華電力、和記黃埔、長江實業、新世紀發展、太古地產、香江隧道、會德豐洋行、和記地產、連卡佛等等。
這些每一家單獨拿出來,都是香江商業版圖上熠熠生輝的璀璨星辰,在各自的領域內叱吒風雲,掌控著行業的命脈,左右著市場的走向。
這些公司的市值,在此之前,基本上都是排在香江上市企業前二十的存在。
可如今,林浩然居然基本已經成為這些企業的第二大股東!
特彆是恒聲銀行,當下林浩然已暗中吸納了足足24.3%的股分。
彆忘了,彙灃銀行目前持有恒聲銀行62.14%的股份,而在渣打銀行成功收購彙灃銀行之後,這部分股份需出售給林浩然旗下的東亞銀行。
這意味著,待完成這筆交易,加上現有的24.3%,林浩然很快持有的恒聲銀行股份便會高達86%以上!
按照香江要約收購的準則,一旦持股比例達到90%,便有權對剩餘股份啟動強製收購程序。
如此一來,倘若在彙灃銀行將那62.14%的股份轉讓給東亞銀行之前,林浩然能夠悄無聲息地使自己持有的恒聲銀行股份達到28%左右,那麼等彙灃銀行完成股份轉讓,他便可直接對恒聲銀行啟動強製收購剩餘股份的程序了。
在決定收購恒聲銀行之後,林浩然便決定要將此銀行進行私有化了。
以他如今的財力,私有化恒聲銀行已無資金壓力,維持上市公司身份反而需承擔額外的合規成本。
畢竟,上市公司需要公開財務數據並受股東決策製約,私有化後更能靈活實施長期戰略。
況且,他旗下的銀行,大部分業務依托於自身企業的金融往來,僅這部分業務就足以讓銀行賺得缽滿盆盈。
未來他會有將銀行上市的打算,但絕對不是恒聲銀行,而是拿東亞銀行或者道亨銀行來。
等成功收購恒聲銀行後,他旗下便集齊了東亞銀行、道亨銀行以及恒聲銀行這三大銀行,香江金融霸主之位愈發穩若泰山、不可撼動。
雖說渣打銀行也即將完成對彙灃銀行的收購,可就如今的情況來看,即便渣打銀行與彙灃銀行順利合並,其市場份額與林浩然旗下銀行所占據的市場份額相比,猶如小巫見大巫,差距懸殊至極。
在短時間內,渣打銀行想要在市場份額上實現對林浩然旗下銀行的反超,無疑是天方夜譚,根本毫無可能。
林浩然看著這份數據,目光停留在和記黃埔與長江實業的上麵。
“持有和記黃埔集團18.71%的股份。”
“持有長江實業集團16.25%的股份。”
讀著這些數據,他不由自主地勾起了嘴角,一抹微笑悄然浮現。
要知道,那位在前世聲名赫赫、被尊稱為“李超人”的商業傳奇人物,在這個世界中,不僅屢屢被林浩然搶先截獲諸多機緣,如今,恐怕他做夢也想不到,林浩然竟已悄然成為他旗下這兩大控股公司的第二大股東了吧?
雖然同是香江商界巨頭,但林浩然在這三年時間裡,與李加誠平日裡接觸甚少,彼此間幾乎沒什麼深入了解。
因而,在商業合作方麵,雙方也鮮有交集,少有攜手共進之舉。
當初對靑洲英坭進行私有化那件事,李加誠選擇讓步,並不是林浩然欠了他什麼人情,不過是李加誠看在包裕剛的麵子上,才做了這個順水人情罷了。
然而,後來局勢陡變。
林浩然成功收購東亞銀行,彙灃銀行卻對東亞銀行展開主動打壓,而李加誠竟毫不猶豫地強勢全力支持彙灃銀行。
自那之後,兩人實際上已經連普通商業上的朋友都算不上了。
林浩然實在無法體諒一個站在自己商界對手身邊、助力對手打壓自己的人,他自認沒有如此寬廣的胸懷。
無論李加誠是出於迫不得已,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即便他有心緩和與林浩然的關係,林浩然也絕不會答應。
同為華人企業家,對方不幫自己人就算了,反而在他沒有得罪過對方的情況下,對方公然站在對立麵給東亞銀行搞事情,這般行徑著實讓林浩然心生惱怒。
但無論如何,這位可是他前世便熟知的商業領域如泰山北鬥般的人物,多年來一直穩穩占據著華人首富的寶座。
如今,自己竟能悄無聲息地成為他旗下兩家企業的第二大股東,這種奇妙的感覺,讓林浩然心裡還是覺得挺爽的。
說不定,這第二大股東的身份,在未來還能派上意想不到的用場呢!
隻可惜,李加誠行事風格極為穩健老辣。
他直接持有長江實業的股份比例超過40%,就是為了防止彆人盯上長實;
對於和記黃埔,雖是借助長江實業來持股實現對和記黃埔的控股,但這間接持股量同樣超過40%。
這般高的持股比例,讓林浩然若想發起收購戰,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即便他財力雄厚,可隻要李加誠打定主意不願出售股份,那這場收購戰從開局便已陷入僵局。
林浩然心裡明白,李加誠在商場縱橫多年,對旗下企業有著極強的掌控欲,絕不可能輕易把自己辛苦打拚出來的商業版圖拱手相讓。
而想偷偷通過股市吸納股份,就更不可能。
李加誠的智囊團專門研究香江各大上市企業的股權結構與市場動態,對任何風吹草動都保持著極高的敏感度。
據林浩然所知,長江實業集團製定了一套嚴密的監控體係,實時追蹤著每一筆大額交易,尤其是針對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這樣核心資產的股份異動。
直接從公開市場大規模購入股份,無異於向李加誠宣戰,很快便會觸發對方的防禦機製。
林浩然當然不怕對李加誠宣戰,但問題是如果無法獲得企業主導權,即便是宣戰了,也沒有任何用處啊,反而隻會讓李加誠提高持股比例!
一旦李加誠持股比例超過50%,那林浩然還收購個屁……
而想要小規模吸納?
這樣做,短時間內的確可以暗中隱藏身份,讓李加誠那邊無法察覺。
可一旦二級市場的和記黃埔或者長江實業股票交易量減少,李加誠的智囊團定會如敏銳的獵犬嗅到異常氣息。
所以,想要暗中收購,也幾乎不可能。
因此,林浩然暫時也沒有收購李加誠旗下這兩家公司的打算。
不過,持著這麼多的股份,現在看似沒用,未來說不定也有它的作用。
總之,他是不打算將這些持有的股份公開的!
雖然一旦公開,會驚動整個香江,而林浩然在商界的地位可能也進一步提升。
可林浩然覺得,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如今,他早已經是香江公認的首富了,即便再進一步,那又如何。
還不如暗中持有,說不定未來就能夠發揮出它們應有的作用!
“對了,戴石,你幫我算算咱們這幾天所吸納的這十幾二十隻股票,算一算在這些公司市值處於巔峰期時,這些股份值多少錢,哦,彙灃銀行就不用算進去了。”林浩然思索片刻,對戴石說道。
之所以將彙灃銀行排除在外,是因為他知道,彙灃銀行明天股價或許還會上漲,但漲幅絕對有限。
畢竟,彙灃銀行流失了大量客戶,即便渣打銀行收購之後,如今資金問題解決後,憑借多年積累或許還能留住不少忠實客戶。
可與巔峰時期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如今的彙灃銀行算是徹底走下坡路了。
在他看來,未來短時間內彙灃銀行的市值能漲到幾十億港元,就已是非常不錯了,還想漲回到兩百多億港元的市值?
而其它股票,擺脫了彙灃銀行的連累後,絕對會很快便漲回到原來的市值。
“好嘞,老板!您給我十分鐘,我這就給您算清楚!”戴石應聲後,拿著數據表走到一旁,又在書櫃上翻找出幾份相關資料,手指在計算器上快速敲擊,“啪啪啪”的聲響不絕於耳。
身為金融行業的從業者,戴石對股價數據極為敏感,況且公司裡這類數據資料儲備豐富,對他而言,要算出結果自然是輕而易舉。
差不多十分鐘後,戴石麵前的白紙已被密密麻麻的數字填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