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李世民能有這種心思也並不單純是因為九州的恢複速度。
歸其根本,還是顧氏所帶來的影響。
在原本的曆史之中——
李世民便是一個擁有著超高思維的皇帝,他除卻武力平定之外,還認為“胡越中華是一家”,主張“王者視四海如一家”。
而在原本曆史的朝堂之上,少數民族將領占朝廷官員的一半,而突厥等族居長安者數萬家,被編入大唐戶籍者達一百多萬口。
在原本曆史之中李世民都是如此,更彆說如今在有了顧琛顧燁等人的先行之下了。
如今的他隻會更加堅定這一切。
融合外族、加強九州,開辟商道,進而創造盛世。
這絕對是一條可行的道路。
隻要他還在世,能夠維持大唐朝廷內部的穩定,這條道路就是會將整個大唐帶領到一個全新的巔峰。
就連顧易心中都在期待。
——萬國來朝,貞觀之治。
在他已經給整個九州打下基礎的情況之下,接下來的盛世到底是會變成什麼樣?
而對於整個九州的未來又會產生多麼巨大的影響?
這一切都值得顧易期待。
李世民可不是一個會猶豫的人。
當他正式下定了決心之後,整個大唐的朝廷便跟隨著他的心意而快速的動了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
顧泉動身了。
時隔數年時間,他終是趕赴一直所向之地,打算承繼顧煜的遺誌,於暗中率領著一眾顧氏子弟衝殺。
同時間,李世民也在不斷調集兵馬。
其實如今突厥再次開始了劫掠,並不僅僅是因為人的貪心,同樣也是疲於局勢。
這幾年來突厥的內部的矛盾不斷。
雖然上次使得突厥與大唐重新遞交了盟約,但不小的傷亡仍是讓頡利可汗的聲望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且最關鍵的還是顧煜的乾涉。
對於突厥,他一直都在暗暗派人分裂其心,哪怕其身死之後此事都未曾停下。
再加上這幾年來天災不斷。
頡利可汗才不得不選擇用外敵來緩解內部的矛盾。
李世民如今也是要抓住這次的機會。
消息不斷傳開。
大軍的調集是根本不可能瞞得住的,整個天下都知道了當今的聖天子似乎是要再起刀兵了。
這確實是引起了一定的恐慌。
畢竟昔年的楊廣之舉仍留在人心。
雖然開皇年間的生活並不如現在這般,但其卻也是在慢慢變好,最後就是倒在了楊廣的勞役以及兩次遠征之上。
如今大戰又要來了。
這難免不會引起一眾百姓的恐慌。
但終是鬨不出什麼禍亂。
李世民如今在整個天下的聲望太高了,更彆說顧氏子弟守九州之門的事在當今天下也不是什麼秘密。
聖天子配顧氏子弟。
這種組合就會給人一種莫名的安全感。
而且這一次的目標還是突厥,多次的劫掠早已讓天下百姓對於突厥有了記恨。
中原百姓骨子之中對於外族的自傲。
讓他們同樣也支持這次北伐,哪怕是心生慌亂,但也不會出現什麼大亂。
太極殿。
朝堂之上氣氛嚴肅,群臣皆是表情鄭重。
——要動兵了!
所有人都十分清楚這一點。
李世民這種性格的皇帝,就絕對不可能容忍四方對大唐有著威脅。
他們其中不少人也都在等待著這一天,如今皆是有些激動。
李世民麵色沉毅,目光如炬地掃視著下方群臣,隨後擲地有聲地說道:“東突厥屢屢犯我邊境,侵擾百姓。”
“若非太傅等人率軍所阻。”
“如今突厥更是不知會如何作亂。”
“朕意已決,定要出擊東突厥,以雪國恥,保我大唐邊疆安寧!”
眾臣聽聞,或麵露振奮之色,或微微頷首表示讚同。
李世民隨即宣布任命:“著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全權負責此次軍事行動,以張公瑾為副,輔佐李靖。”
“並州都督李勣、華州刺史柴紹、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等。”
接著,他又高聲下令:“皆為各道總管,統率十萬大軍,分道出擊突厥,務必協同作戰,一舉擊破突厥!”
一個個被點名的將領相繼走出,神色鄭重的朝著李世民拱手。
李世民隨後又說起了此行的基本策略。
他是個天生的統帥。
雖然不會親至戰場,但是亦是能夠根據堪輿圖來製定出合適的戰術。
——四路大軍!
這是他與顧泉議論出的戰術。
從不同方向合圍突厥,並且顧泉亦是能夠從朔方動兵!
隻要能抓住機會。
便直接可以徹底的撕裂突厥,將他們的聯盟徹底粉碎!
李世民強調著自己的戰術,但他也知道不能將將領們要求的太死,將權利交給他們,同時也不忘提醒:“太傅如今正在朔方。”
“屆時,太傅也會動兵出朔方。”
——太傅自是說的顧彥。
顧彥如今算就是承繼了顧煜的所有權位,在朝中上下的身份無人可比。
他自是不會暴露顧泉的身份。
其實若是可以的話,李世民甚至是願意親自出兵,隻可惜他並不是十方征渡使,身為帝王他身上同樣有著另外的責任。
群臣皆是聽令。
整個殿內的氣氛在這一刻變得愈發肅穆。
李世民目光灼灼的掃視眾人,整個人的眼神伶俐無比,他緩緩的站了起來,鏗鏘的說道:
“這一戰,朕要親眼看著頡利跪在朕的麵前!”
他的表情是那樣的堅定。
見狀,群臣沒有半分的猶豫,立刻便朝著李世民深深的拜了下去,齊聲高呼:“陛下英明!!!”
大事迅速敲定。
貞觀四年,十一月。
李世民拜李靖為帥,揮兵十萬,分四路大軍,直指東突厥。
消息瞬間傳開,四方皆震!
與此同時,朔方。
顧泉此次前來朔方並未帶什麼人馬,隻有數個顧氏的護衛。
李世民本來是想讓顧泉帶兵的。
但顧泉卻拒絕了此事。
顧煜已經在朔方給他留下了最合適的兵馬,而且若是在這種大戰的時候當三軍統帥,那他的身份一定會被有心之人察覺。
這不是顧泉想要的。
時隔多年時間,兄弟眾人終是再次相見。
看著顧泉臉上的密密麻麻的疤痕,顧彥等一眾的兄弟都是忍不住的有些眼眶發紅。
就是這個兄長承受下了一切,將榮光全都讓給了他們。
但既為兄弟,也無需多言。
一眾兄弟隻是相繼擁抱了一下,甚至就連客氣都沒客氣什麼,就真的如同是往年那般。
顧泉先是去祭拜了顧煜的衣冠塚。
這是顧彥所為他立的。
就是希望著有朝一日顧煜的在天之靈能夠親眼看到他們這些家族子弟率軍走出朔方,就如同那一代代的先人一般重振九州與顧氏的威名。
而隨後顧泉便去見了顧煜所為他們留下的五千特訓兵馬。
這些人絕對是大殺器。
無論是從執行力上而言,亦或是耐力,以及抗寒能力,包括馬術等各個方麵上來說,他們都是絕對的精銳。
雖然早已在書信奏疏之中說過了無數次。
但這一次,顧彥卻還是細細的給顧泉解釋他們的不凡。
“兄長,這些兵馬可是父親根據晟公琛公等人的練兵之法,改良出來的。”
“你看他們的戰馬,這些可都是河西的岔口驛馬,尤擅耐寒善長途.”
“他們每個人都可以在雪地赤臂開三石弓,連續騎馬三日不墜鞍.”
“.”
隨著顧泉趕來朔方。
顧彥似乎是終於可以卸下一些心中的重擔,恢複到了昔年那有些混不吝的狀態。
顧泉同樣也是聽得十分認真。
哪怕早已知道了這些人的特點,但對於真正的統帥而言,一切也唯有親眼所見才能徹底相信。
顧泉如今的統帥本領在洛書協律器之下絕對達到了頂尖水準。
光看這些將士們的眼神。
他便能夠從其中察覺到他們的不凡。
而待做完了這一切之後,顧泉這才帶著顧彥等人回到了主帳之內,開始商談起了接下來的戰術。
“我與陛下已經議定,此戰當由四路大軍於四方伐突。”
主帳之中。
顧泉一邊指著堪輿圖一邊說著他與李世民商量的戰術,“且以我對李靖此人的了解,李靖定會行奇襲急行軍之法,趁著突厥反應不及,奠定勝局。”
這同樣也是李世民為何要冬季開戰的原因之一。
突厥內部資源有限;
也根本不會料到大唐會選擇在冬季直接出手。
這就是顧泉身為一個頂級統帥的判斷。
“李靖統兵之能,極為不凡,若我所料不錯,此行隻要順利,屆時頡利可汗隻能退往磧口,以求借陰山之險,擋住我大唐兵鋒.”
“而隻要能抓住時機——”
“李勣等人亦是能夠從四方攻打突厥殘部。”
“.”
顧泉的表情無比認真,看著眼前的堪輿圖,一個虛構的戰場便從他的腦海之中複現了出來。
他這就是在根據突厥的防守。
以及雙方統帥的性格來分析著接下來的戰局。
帳內無比的寂靜。
看著眼前的堪輿圖,一眾兄弟的臉上皆是露出了震驚之色。
雖然他們早已知道顧泉的能力遠超他們。
但以往的他是絕對不可能達到這個境界的,這種對於全局的統籌與判斷能力,就如同是天人一般。
“兄長的意思可是要讓我軍直接進攻陰山?”
待顧泉話音剛落,顧彥立刻蹙眉開口問道,“擋住頡利的退軍,與李靖形成前後夾擊之態?”
——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
隻要一切當真能夠如同顧泉所預料一般,那這對於頡利可汗而言絕對就是殺招。
“不!”
但顧泉確實直接搖了搖頭:“雖然我心中十分自信,但涉及社稷之戰,我等決不能自傲。”
說著,他指了指堪輿圖上的“白道川”與“於都斤山”。